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绿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象征着生命/你拥有着真诚与朴素/求真,求实/自然之美在于自然/才如此的美好/感悟绿色,就是感悟真实与自然……这首小诗,是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的,不知其作者是谁,我深深地陶醉在这首如小溪一样的诗意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着教育的真谛,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我感觉自己找到了答案,绿色应是我们孜孜追求的教育的真谛。绿色代表生命,绿色教育是关爱生命的教育。每每看到一株株的绿色植物,总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绿色代表着生命,绿色教育就是要以关爱、呵护生命为根本。生命是教育的本质,教…  相似文献   

2.
郭耕 《森林与人类》2002,22(3):43-43
我常常说,孩子是天生的小动物,他(她)们的心,与自然、与动物是相通的。但很多人长大以后,为什么又常常变得麻木不仁、冷淡寡情了呢?问题就出在教育上,我们的教育往往是重理而轻情,总把孩子的天真视为幼稚,无端地泯灭孩提“天然去雕饰”的悟性和情感,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突出。其实,在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孩子手里。我虽然是专门从事自然保护的教育工作,我的女儿郭爽却在这方面给过我很多的教益和启发。孩子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动物故事,但有不少动物故事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而编造的,是落后的“人定胜天…  相似文献   

3.
林缘     
神全绿色,一心想隐居山林,是我在孩提时代就有的心愿。怀揣着许多红红绿绿的证书,在林业系统谋得一份临时工作,看来我和林业还真有缘份。在天西林业局工作的日子,是刻骨铭心的,在森林中,在绿色的渲染下,我真正懂得了生存的价值、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深意。到巩留林场卡西队,我才接触到真实的林业工作:艰苦的上山更新,漫长的春季移植,夜不能寐的云杉种子催芽……巴之,各加了苗圃的所有工作,全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浪漫,那么有诗情画意,但苗圃的职工和我有着深厚情义,教我林业知识,指点我为人之道,让我感悟终生。雨天,是上苍…  相似文献   

4.
自然的诗绿色的梦翻开《欧阳智花鸟画选集》,就像在读一首诗———大自然的诗;仿佛重温童年的梦———绿色的梦。丛林、野花、溪流、幽谷、山雀、松鼠、黄鹂、翠鸟……这一切对于我是那么熟悉而又新鲜。许多境界似乎经历过、想像过或正在追寻。透过画面我更体察到了作者...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命的海洋;绿色—生机的乐章;绿色—生灵的港湾;绿色—心灵的殿堂。带着绿色的憧憬,追寻绿色的翅膀,景仰绿色的倩影,领略绿色的酣畅,我被无边无际的绿色包围着,被苍翠欲滴的绿色感染着,心潮澎湃,无法用语言名状。这就是乌审草原:一个绿草如海的地方;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为之倾心,“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  相似文献   

6.
曾经读过一首描写藏羚羊的诗,其中这样写道,“雪原上/一双眼睛/仍炯炯有神/注视着那方生生不息的土地/来,我在巨浪中等你/来,我在灰烬中等你”,随同这首凄美的诗,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原青海省玉树州至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留下了一段短暂而悲壮的历史。在2005年一个初夏的日子,北京一家不起眼的宾馆里,记者见到了原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原青海省至多县西部工委)办公室主任靳炎祖和队员扎西才仁。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如何构建人类最理想的家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有许多高见。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从历史到未来,从中国到世界,纵论园林设计真谛,畅谈绿色规划理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树是天地书     
记得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隐约看见绿色的旋律/在大树的树冠上/也恍然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林问的小道上传响。一个能听到绿色声音的人,就是天使在森林中散步,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就连天空仿佛都是绿的。  相似文献   

9.
从塞罕坝回来,脑海中就再也挥不去那一片绿色的山川,言谈话语中,总是不自觉地围绕着“塞罕坝”这三个字。“塞罕坝是什么?”儿子问。“塞罕坝是一个伟大的地方。”我回答。“伟大?为什么?”“因为那里的人,是真正做了一辈子好事。”不真正走进塞罕坝,就不会真正懂得她。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4℃,年均无霜期仅72天。在这样百万亩地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的荒凉山地上,务林人全凭着双手在这里栽满了树,  相似文献   

10.
时下,“绿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亮点词语,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便在哪一家商场或者超市的货架上,贴着各式“绿色”标签的商品都是琳琅满目,大有“你绿我更绿”的架势。作为消费者,难道我们就唯“绿”是瞻吗?也不尽然,近年来也不时有一些绿色产品被揭露挂“绿牌”,卖“黑货”。那么他们的“绿色”标签是谁给他们贴上去的呢?到底谁才有资格为“绿色”认证?依据什么标准认证?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2009,(22):12-12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诞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这块美丽的草原上。然而,目前这里却缺林少荫,生态脆弱。让村庄被林木所环绕,让农田牧场被林带所保护,是这里多少代村民的希望和梦想。集体林改为这里的村民播撒着希望,给他们实现林木掩映的绿色梦想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你听过《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这首歌吗?你到过莽莽的绿色林海吗?巍巍兴安岭宛如一条绿色的长城,保护着东北粮仓、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绿荫可餐     
走近天池,你要步履款款。任何一个人在这儿都会觉得懦弱、渗缩。看着雪峰,那是智慧的最高峰顶;望着他水,纯净得令人汗颜;庇护在绿荫中,你不得不细细品味,款款而行。走进天池,放缓了你的脚步,静静地去想你的心思;去感悟那背负绿荫的高山之魂的崇高;去品味粼粼波光的高雅。从闹市,你来到这个胜地;从抑郁的心境中走出,你看着这美景;你有了一种靠岸了的感觉。你尽情地去欣赏满目绿色,是的,没有绿色,还有美景吗?连王母娘娘都选在这里召开蟋桃盛会。你走进一家名曰“蟋桃”的餐厅,想问问当年那些幡桃树呢?老者拈着白须告诉你…  相似文献   

14.
"绿色旅游"的意义在于,怀着敬天惜物的心态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用静默的倾听取代嘈杂的噪音污染,用纯粹的欣赏代替对生物的打扰和危害,用心灵的感悟取代对自然资源的强取豪夺,既在旅途中尽情感受大自然之美,又与环境保持着和谐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到奥地利,当地朋友介绍说,这个国家人口不到800万,而每年来的各国游客却高达2000万人。人均旅游创汇名列世界前茅。于是,我就琢磨:奥地利为什么吸引人?它的魁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一周时间,走了半个奥地利。我明白了,噢,原来是文化的魅力。绿土地诱人当飞机在维也纳上空开始下降,从机窗向下俯瞰,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奥地利完全是一片绿土地。那墨绿色的是森林,那谈绿色的是田野———这绿色太诱人了。绿色是大自然的象征。在绿色大地上旅游,给人带来清新、平静和温馨的感觉,真是重返大自然了。奥地利是欧洲森林最多的一…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绿,在心中蕴含着对绿色的爱。 举日墨绿群峰,伫立青山秀水,走在林荫小道:只要是一片绿,我就会入境入梦,心就会激荡着,得到了一丝满足。 曾庆幸我们的祖先最早选择绿叶遮羞,创造这盎然生机的绿色大自然。绿,没有红黄紫那样迷人的娇艳,却不失风采。绿叶孕育花朵,才有了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一同因为有了绿色一样朴实的林业工作者,默默无闻,吃苦衬劳,用汗水和血液一次次的浇灌,黄土地才长出了绿色的希冀。 我爱绿,选择了绿的事业。心中长驻一首绿色的韵歌,一首生命的歌!绿韵(外一首)@文彬~~  相似文献   

17.
农家蓑衣     
蓑衣分两类。 一类是休闲的,像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像一幅山水画,很美。可少小时的我却疑惑:蓑衣怎么会是绿色的呢,莫非是用什么叶子编的?又觉得这“斜风细雨”用得妙,若是风雨再大点,钓者就没那么潇洒了,他完全有可能被风雨裹挟起来,扔进桃花流水里喂他的鳜鱼去了——蓑衣的面积大,像一面兜风的帆。  相似文献   

18.
居家绿色情     
人类,是绿色的化身,一切生命都是从绿色引申的。爱绿色,也就是爱我们的生命。这话不是什么格言,只是人们的一种心声,是我在我的书房里,注视放在我书桌上的那棵青树,看着青树枝叶绿丝丝的就自然从我心中流出这诗一般的话语来。我书房的这棵青树,是一棵细叶青树。他长得非常好看,是盆景造型的那种。他是常青的树,永远都是青枝绿叶,绿荫意味很浓。这棵青树,是爱人在粽子节前专为我买的,她说我的书房里需要氧气,我需要氧气。我的书房空间很小,一个人常时间的在小书房里,再加上我看书或写作时要抽烟,几个小时下来,小书房真的会…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是血脉相通的。只有热爱大山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大山,只有热爱大山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大山的绚丽,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净化灵魂,感悟人与大自然的真谛,让生命如山风之坦荡,如山林般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健康  相似文献   

20.
绿的真谛     
如果在大千世界如此丰富的色彩中让我选择一种作为最爱,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绿色。不仅仅因为我年青,更因为我明白这绿的真谛。 我出生在美丽的大凉山--那里巍峨的群山遍浇醉人的浓翠,至今是我童年最难忘的回忆。儿时的快乐,就是源于这片绿油油的青山。记得那时我最爱往山里跑,进入这童话的森林,我便痴了。苍劲挺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