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这几年随着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部分虾农尝试转养其他品种。斑节对虾由于市场价格好且稳定,不少养殖户开始试养斑节对虾。当前,广东是斑节对虾养殖的主产区,占全国斑节对虾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南海1号"应运而生广东省阳江市东泰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泰水产")今年开始养殖斑节对虾"南海1号"(以下称"南海1号")。该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范敬峰介绍说,斑节对虾属于高档水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病害频发,养殖效益大不如前。不少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已经开始转养了其他品种以避开风险,其中风头最甚的,当属上世纪90年代有辉煌养殖历史的斑节对虾,加之斑节对虾"南海1号"(以下称"南海1号")的选育获得破突性进展及成功养殖推广,不少虾农纷纷转养"南海1号"。"南海1号"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斑节对虾新品种,由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名称斑节对虾"南海2号"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斑节对虾"南海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9-2010)为母本,以2009年从非洲南部附近海域引进并经5代家系选育获得的斑节对虾非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2-2017)。四、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生长快、养殖成活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正是虾的放苗旺季,在珠三角部分养殖户都看中了一种很紧俏的新品种虾苗,那就是斑节对虾"南海2号"。斑节对虾"南海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7)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水产研究所")以生长速度快、耐高氨氮的非洲品系为父本,"南海1号"为母本,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主要负责选育"南海2号"的南海水产研究所周发林博士向《海洋与渔  相似文献   

5.
正斑节对虾"南海1号"与"南海2号"、卵形鲳鲹优质大规格苗种培育、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病害现场快检、水产品零废弃物加工……为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0月23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在广东珠海举办成果转化对接会暨渔病医院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6.
<正>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通过群体选育方式,经过5代的连续选育,以海南三亚、文昌、临高等几个地方的群体为研究基础,得到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斑节对虾新品种。盐度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许多甲壳动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广盐适应型,但能使水产动物取得最佳生产效率和最佳生长、存活率的盐度水平常常因种类不同而改变。本文研究不同盐度对斑节对虾"南海  相似文献   

7.
《海洋与渔业》2011,(5):35-35
“南海1号”斑节对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我国海南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普吉岛4个海域野生斑节对虾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群体选育方式,经过连续五代选育得到的有较明显抗逆优势、生长速度较快的斑节对虾品种。经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南海1号”斑节对虾被农业部确定为水产新品种(2011年4月第1563号公告,品种登记证号为GS-01—009—2010)。  相似文献   

8.
正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从生长速度方向选育的,适合我国大多数沿海地区养殖。自2010年完成选育后,并取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批准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在全国各沿海地区推广养殖。据了解,在同样养殖环境条件下,"南海1号"比普通斑节对虾生长速度普遍快两成以上,因此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虽然"南海1号"的优良性状在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发挥,但是在市场占有率上却并不占优。为何会出现这种一边是养殖效果不错,另一边又是推  相似文献   

9.
<正>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院综合多个野生对虾种群,经连续六代群体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种,特别适合在温暖的咸淡水水域生长。"南海1号"生长速度比普通斑节对虾提高2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普通斑节对虾平均提高10%以上,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发病率低、养殖成活率高等特点。据悉,养殖"南海1号"主要采用精养、混养和鱼塭生态养殖三种模式,其中精养平均亩产量800~1000斤,混养平均亩产量300~500斤,鱼塭生态养殖平均亩产量50~200斤,养殖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正>7月3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对阳江东泰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广东省海洋和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斑节对虾新品种(系)及鱼虾混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进行现场测产。专家组先后走访了广州东涌一家斑节对虾个体养殖户和广州市金海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东涌个体养殖户采用集约化精养养殖,经测产,斑节对虾"南海1号"成活率达70%,亩均产420公斤;  相似文献   

11.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种质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斑节对虾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斑节对虾是养殖对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对虾,也是我国传统养殖对虾种类,且适合大规格虾养殖。近十多年来,由于缺乏良种,苗种良莠不齐,斑节对虾养殖未能获得大的发展,其产量一直在6万吨~7万吨之间波动。因此,培育出优良品种,是其养殖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资助下,已开展了斑节  相似文献   

12.
正"南海1号"斑节对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我国海南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普吉岛4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通过群体选育方式,经过连续5代选育得到的有比较明显抗逆优势、生长速度较快的斑节对虾品种。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南海1号"斑节对虾生长速度快,比普通斑节对虾体长平均增长4.5%~7.9%,体重平均增长11.5%~25.2%。连续5年的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南海1号"生长速度快这一优良性状稳定,体重生长速度比未选育  相似文献   

13.
正斑节对虾因个体巨大,对水域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盐度范围广,在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以及咸淡水区域均可以养殖,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养殖品种~([1])。而"南海1号"斑节对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从野生种群中经多年连续选育而得到的优良品种,其生长速度比普通斑节对虾平均高20%以上,养殖成活率高10%以上,具有生长速度快、不易患病、适应能力强、养殖成  相似文献   

14.
正一、品种名称斑节对虾"南海2号"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斑节对虾"南海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9-2010)为母本,以2009年从非洲南部附近海域引进并经5代家系选育获得的斑节对虾非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2-02-002-2017。  相似文献   

15.
斑节对虾是广东沿海养殖对虾中的最优良品种之一,它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好、价值高。养虾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饲料是关键因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与新光牛奶公司饲料厂合作,经多年的试验研究,根据斑节对虾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各生长阶段的营养要求,同时参照国内外斑节对虾优选饲料配方的特点,所研制优质高效的“SK”全价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6,(4):52-55
E 斑节对虾"南海1号" 品种来源:斑节对虾"南海1号"是以我国南海海南岛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南部(普吉岛)海域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经连续五代群体选育获得. 审定情况:2010年通过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7.
正周发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良种与良法创制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在海水鱼类种质保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公认的突破性成果,培育出包括斑节对虾"南海1号"在内的多个对虾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即食对虾现在很受欢迎。"广东海洋大学教授王雅玲说,即食对虾是以凡纳滨对虾为原料,辅料为不同风味的调味品,通过多个步骤制成烧烤风味、糖醋风味和麻辣风味的休闲食品,若每包即食对虾的预售价定为2元,初步估计每公斤可得净利润为116元。"斑节对虾的养殖无法规模化是因为种虾培育规模还无法上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周发林指出,斑节对虾良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需进一步优化培苗技术,加紧做良种制种和苗种扩繁,并完善配套养殖模式,健全斑节对虾育繁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斑节对虾养殖生产,对配合饲料的需要,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南头试验站从1988年起,开展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研究,根据多年斑节对虾养殖实践,观察了虾的生态生理及其营养需求,综合吸取当今虾饲料生产和国内外饲料配方特点,结合自已的试验结果,研制出斑节对虾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本文着重研究与分析该颗粒饲料的营养成份,及其对饲喂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一、品种名称斑节对虾"南海1号"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我国南海海南岛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南部(普吉岛)海域野生群体为初始亲本,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连续五代群体选育获得。三、审定情况2010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9-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