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灌溉的初期,决定灌区土壤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是自然因子;随着灌溉时间的延长,在强烈蒸发的影响下,由灌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则起着长期的作用。针对柴达木盆地实际情况及弃耕地盐碱化状况,必须采取全面规划,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水盐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化弃耕地水盐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示范区地下水位年变幅为3.12-3.46m,处于临界水位以上,示范区土壤水盐季节动态受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强烈,在5月和8月皆出现有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化弃耕地上种植多年生饲草和增施厩肥的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层土壤发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由重度盐碱土变为极轻盐碱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弃耕地植被得到恢复,第一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治理途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化弃耕地上种植多年生饲草和增施厩肥的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层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由重度盐碱土变为极轻盐碱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弃耕地植被得到恢复,第一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恢复与重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柴达木盆地弃耕地上建植人工草地试验 ,结果表明 ,建植人工草地后 ,土壤中盐分含量显著降低 ,土壤由中重度盐土转变为微盐碱化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第一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柴达木盆地弃耕地上建植人工草地试验,结果表明,建植人工草地后,土壤中盐分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由中重度盐土转变为微盐碱化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第一生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弃耕作了进行3年的栽培研究得到,30cm土层含盐量在0.50%~1.47%的中盐和重盐碱弃耕地为碱茅的最适种植区,提出:翻耕-冬灌-撒播-耙耱-镇压-冬灌,是一套在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上建立碱茅人工草地的最佳农艺措施,在不灌溉的条件下,每公顷可产青干草4560kg,播后镇压和撒播是使碱茅人工草地获得了高产的关键,可分别使青干草产量提高1575kg.hm^-2和1463kg.hm^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采用主分量分析(PCA)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于中重度氯化物盐渍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之间,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溶过程。耕作层第一、二主分量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5.0%左右,反映了该区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分布规律,认为全盐量、Cl^-,Mg^2+是该弃耕地盐渍环境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弃耕地沙打旺栽培技术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在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大面积种植的沙打旺的调查结果,沙打旺在0~30cm土层合盐含量不高于0.5%的地块上生长旺盛,夏秋深翻,冬灌,早春撒播,播前精细整地,播后及时镇压,是种植沙打旺的最佳农艺措施,建植后通过合理的灌溉和田间管理,每公顷青干草产量可达9046.5kg。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柴达木盆地因次生盐渍化而形成的弃耕地上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后,产草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善了人工草地样地的微气候,减少了地面的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弃耕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是目前我国进行“退耕还草”、“天然草地保护”和“退牧还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进行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文章主要涉及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措施,详细论述了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自然恢复的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的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理论,采取一些促进植被快速恢复的措施,如采用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组合代替自然恢复的缓慢演替过程,采用除草剂、灌溉、施肥及耕作等措施;综述比较了众多学者对弃耕地研究的成果,对于不同类型弃耕地草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目前,全世界面临着土壤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难题,在我国的l亿hm^2耕地中,有3300多万hm^2盐碱荒地,660多万hm^2盐着渍化土地,就吉林省西部而言,严重地威胁着农牧业生产。目前,利用盐碱地的主要途径:一是利用改土造田或引水灌溉,  相似文献   

13.
退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是目前我国进行"退耕还草"、"天然草地保护"和"退牧还草"等工程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进行草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文章主要涉及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措施,详细论述了弃耕地草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自然恢复的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的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草地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理论,采取一些促进植被快速恢复的措施,如采用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组合代替自然恢复的缓慢演替过程,采用除草剂、灌溉、施肥及耕作等措施;综述比较了众多学者对弃耕地研究的成果,对于不同类型弃耕地草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盐碱地是一种荒漠化类型的低产土壤,世界各地均有广泛分布。我国盐碱地分布亦很广泛,约有2000万hm’~2600万hm‘之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灌溉农业区或干旱农业区。地表植物多以盐生和耐盐生植物为主,盖度仅有30%~35%左右。由于盐碱的危害,许多农田被荒弃,成为撂荒地。仅我省柴达木盆地内由于盐渍化而荒弃的耕地就达2万hm’。因此,研究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措施,控制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将对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措施21排水洗盐对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地区,盐碱地改良的主…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内陆盐碱荒地及因盐碱危害形成的弃耕地分布广泛,选择种植耐盐碱性较强的牧草品种是利用改良这部分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经设点试验研究,沙打旺是较适宜的豆科牧草,过去以耐旱、耐瘠著称,通过具体实践而是有一定的耐盐碱性,我们在土默川平原,盐碱荒地,无灌溉条件下,已较大面积早植沙打旺成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成因的基础上,对生物改良和利用撂荒地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封育一灌溉和建植入工草是改良与利用盐渍化撂荒化撂荒地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东段土地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上、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植被地上和地下植物量的影响,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坡耕地和多年生草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上和地下植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表现为坡耕地多年生草地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地下植物量表现为天然草地多年生草地坡耕地退耕自然恢复地当年弃耕地;地下植物量分布在0~10 cm土层;地上植物量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拟合二次函数,地下植物量与植被盖度、物种数之间的关系分别拟合对数和二次函数;地上植物量与地表的植被盖度显著相关(P0.05);地下植物量与地表的植被盖度和物种数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共和盆地弃耕地盐碱化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共和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中度氯化物盐溃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溶过程。O~10cm、10~20cm土层第1、2主成分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3.0%,反映了该区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分布规律,认为全盐量、SO4^2-、CO3^2-、Ca^2+、Mg^2+是该弃耕地盐渍环境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盐生植物是指渗透压在3.3bar的盐水生境中生长并完成其生活史的天然植物类群。在柴达木盆地中有5%的植物为盐生植物,共106种,分属于24个科,59属,占我国盐生植物总数的26%。这些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药用、食用、工艺、绿化及防风固沙的植物资源,在柴达木盆地特殊的环境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圈窝地种植燕麦是乌兰县人工种草的重要途径之一毕生良(乌兰县草原工作站817100)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东北缘,由于气候干燥、土壤沙化严重、盐碱化程度高、草场普遍缺水,直接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发育。植被单一,品质较差,产草量低,影响了牲畜的正常发育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