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5年初,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畜牧兽医研究所)率先提出,并制定了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为核心的20项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措施,经农垦总局充分认可并组织下发了《2015年黑龙江垦区规模奶牛场高产攻关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的49个规模奶牛场,至"十三五"末,努力实现成母奶牛平均单产达到9t水平,生鲜乳质量指标不低于国家标准的目标"。活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龙江垦区2011~2015年的DHI数据进行统计,从牛群生产管理水平、疾病控制、奶牛繁殖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测定牧场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生产水平提高显著:奶牛305d产奶量提高到8514.5kg;体细胞下降到43.03万个/mL;尿素氮为149.1mg/L,牧场以DHI报告为指导,提高了测定牧场饲料种类的多样性;提高了配制TMR全混日粮的准确性;提高了牧场牛奶品质;减少了奶牛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及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在忻州市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共实施5个县(市、区)的11个奶牛养殖场,涉及存栏牛8184头,其中产奶牛4243头,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3493头,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技术推广背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最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纵观20世纪后半叶全球奶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奶牛群体改良和牧场生产效益提高,60%归功于DHI的推广应用。然而,由于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地区发展不均衡、牧场规模差异大等原因,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2013年我国奶牛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比例不足8%。针对我国在推行DHI工作中的困境,从建立完善的第三方DHI运行体系、全面精准的DHI数据积累和深度挖掘、建立细致实干的DHI数据解读与牧场管理推广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DHI工作各环节的衔接等方面,对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DHI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对DHI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顶层设计、出台一揽子政策、建立DHI测定第三方实验室体系、改革现行原料乳定价机制、设立"DHI牵牛工程专项基金"、推进宏量DHI数据的挖掘与共享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奶牛生产性能进展简况根据湖南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测定统计:2015年奶牛平均高峰日产奶量逐年提高,由2010年12月的21.2公斤增加到2015年12月的28.3公斤(全国平均27.9公斤);奶牛平均单产(305天产奶量)逐年提高,由2010年12月的4641公斤增加到2015年12月的6412公斤(全国平均7948公斤);平均泌乳天数缩短,由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指导养殖者科学管理牛群,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湖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对全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免费提供DHI测定服务。测定牧场有湖南省奶牛原种场、湖南阳光乳业第一牧场、湖南阳光乳业第二牧场、湖南阳光乳业第五牧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虎林市奶牛群体单产水平有了较大地提高,全市奶牛群体平均单产水平已由1993年末的3.66t上升到目前的4.46t,但仍不够理想.为了加快提高奶牛群体单产综合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现介绍几种新的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以此建立数据筛选标准,为奶牛遗传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收集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155 893头中国荷斯坦牛2 152 451条测定记录,使用SAS 9.4软件MEANS过程统计分析测定次数、测定间隔、首次测定泌乳天数、公牛后代女儿数及其分布场数、首次产犊月龄和系谱完整率等指标在不同测定年份和牧场规模的变化,并采用SQL语句筛选出可用于遗传评估的数据。结果表明,2008—2015年,河南省内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个体数由7 379头增加到93 706头,测定日产奶量由19.91 kg增加到24.05 kg,体细胞数则由411.09×103个/m L降低到277.08×103个/m L;泌乳天数在5~305 d的记录占70.92%;测定次数由平均3.20次增加到6.31次;测定间隔由70.22 d下降到33.83 d;首次产犊月龄在25月龄的个体最多,占头胎个体数的12.57%;后代女儿数在20头以上且女儿分布在10个牧场以上的公牛占6.05%;一代系谱完整率为82.54%;筛选后可用于遗传评估的数据占总记录的20.67%,小于其他同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以此建立数据筛选标准,为奶牛遗传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收集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155 893头中国荷斯坦牛2 152 451条测定记录,使用SAS 9.4软件MEANS过程统计分析测定次数、测定间隔、首次测定泌乳天数、公牛后代女儿数及其分布场数、首次产犊月龄和系谱完整率等指标在不同测定年份和牧场规模的变化,并采用SQL语句筛选出可用于遗传评估的数据。结果表明,2008~2015年,河南省内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个体数由7 379头增加到93 706头,测定日产奶量由19.91 kg增加到24.05 kg,体细胞数则由4.11×105个/ml降低到2.77×105个/ml;泌乳天数在5~305 d的记录占70.92%;测定次数由平均3.20次增加到6.31次;测定间隔由70.22 d下降到33.83 d;首次产犊月龄在25月龄的个体最多,占头胎个体数的12.57%;后代女儿数在20头以上且女儿分布在10个牧场以上的公牛占6.05%;一代系谱完整率为82.54%;筛选后可用于遗传评估的数据占总记录的20.67%,小于其他同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虽然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已经在陕西省大多数规模化奶牛场开展,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的解读,对于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紧密结合牛场饲养管理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本文就DHI报告中的脂蛋比、体细胞数、产奶高峰期及产奶量、尿素氮水平(MUN)4个主要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牧场所反映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措施,为减少规模化牛场潜在损失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3年开始,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畜牧所)和哈拉海农场的鑫海奶牛合作社开始合作,饲养500头澳大利亚进口奶牛,至今已近3年时间,现存栏836头母牛,外卖83头奶公牛,头胎次产奶平均日龄已经200d以上,现在日产奶量29.3kg,高峰期日产奶量33.6kg,估算头胎次平均产奶量8t以上,开创了黑龙江垦区奶牛头胎次生产的最高水平。总结3年的合作经验,概括了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2011年浙江省伊康、佳乐2个牛场1 222头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析牛场、产犊年份、产犊季节、胎次等环境因素对奶牛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场、产犊年份和产犊季节均极显著影响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胎次极显著影响产奶量;秋季产犊产奶量最高,夏季最低;夏季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河南地区奶牛场DHI及其对产奶量的影响,通过饲养试验对8个地区1200头奶牛进行乳成分、产奶量、高峰奶量、高峰日分析测定,牛群305d预计产奶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6527.5kg上升至8028.7kg,产奶高峰日由133d提前到71d,高峰期产奶量由:30kg提升到33kg,比改良前明显提高。结果表明,通过DHI可以提高产奶量和奶质量,是优化牛群的主要手段,对本省奶牛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保定市望都县兄弟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坐落于保定市望都县野场村南,总占地面积238亩,承包土地2100亩,现奶牛存栏1740头,肉牛287头,累计投资3900万元。2014年11月完成小区到牧场的转型升级。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于2015年实现了奶量翻一番的年终目标,由原有的11吨奶提升到了20吨奶,被评为全国奶牛"金钥匙"牧场。2016年至今公司成员继续努力,突破瓶颈,单产达到33公斤。同年投资500万建设了望都县首个36位转盘式挤奶机,以提高挤奶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近3年以来,随着黑龙江垦区奶牛规模化牧场的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一种新型经济组织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垦区56个规模化牧场中,奶牛存栏近8万头,占到垦区奶牛总存栏的40%以上,成立了40多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到了总数的80%以上,这是适应奶牛养殖这种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生产和组织的需要,为垦区奶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组织保障。1当前垦区奶牛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奶牛及乳品行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黑龙江省奶牛现状1 .1 奶牛品种多而杂、整体产奶水平低截至 2 0 0 3年 6月底 ,黑龙江省奶牛存栏 1 0 6万头 ,占全国奶牛存栏总数的近 1 /6 (全国奶牛存栏6 5 0万头 ) ,其中成母牛近 70万头。 2 0 0 2年底 ,全省奶牛产鲜奶 2 4 0万t左右 ,占全国鲜奶产量近 1 /5(全国 2 0 0 2年鲜奶产量 1 2 5 0万t)。黑龙江省奶牛品种多为改良的黄牛、黑白花牛 ,少数从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引进。奶牛品种杂 ,且产奶量低 ,年平均单产只有 4t左右 ,且有相当一部分地区还低于这个水平。而国外奶牛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 )年平均单产在 6~ 8…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2021,(7):27-28
正自2006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下,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设备与环境、一流的团队与服务。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年)》的要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围绕"努力打造四个一流,全力推进河北省奶业振兴"这一中心工作,聚焦奶源基地建设,下基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酮病是高产奶牛常发的代谢性疾病,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奶牛泌乳早期的生产性能DHI(奶牛群体改良)以及外周血的血细胞成分分析数据,阐明酮病发生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早预警牧场牛群酮病的发展。[方法]连续3年(2018—2020年)追踪江苏省境内某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产后前3个月酮病高发期的生产性能数据,筛选出25头健康和20头酮病奶牛,进一步采集2020年产后第1个月的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对酮病的预警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确定各指标对酮病的预警值。[结果]奶牛生产性能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脂率与酮病显著正相关,乳糖率与酮病显著负相关;奶牛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是与酮病正相关的指标;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鲜牛乳中乳脂率和血液中淋巴细胞数两项联合指标对奶牛酮病具有显著的预警作用,其中乳脂率的最佳分界值为4.21%,淋巴细胞数的最佳分界值为4.815×109 L-1。[结论]生鲜奶中的乳脂率和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可作为奶牛产后发生酮病的预警依据,用于指导牧场及时...  相似文献   

19.
<正>DHI是一套完整的牛奶记录体系,为奶牛育种值提供基础数据,为奶牛科学饲养管理提供依据,是发展高效奶牛业的关键。应用DHI管理的牛群比没有应用DHI的牛群生产水平有明显提高~([1])。DHI测定流程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3部分,报告包括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等主要信息~([2]),通过牧场数字化管理软件分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牛群导航系统在荷兰家庭奶牛场的应用效果。该奶牛场养殖母牛在122头,拥有全自动挤奶机器人系统(VMS),配套使用奶牛流向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及牛群导航系统等,并使用"帝波罗"牧场管理软件,实现了奶牛场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牛群导航系统在线测定牛奶中的孕酮、乳酸脱氢酶、β-羟丁酸及尿素氮,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牛群管理中,使得牛群更加健康,并具有高的产奶量和高质量的牛奶,年单产达到9 000 kg,乳脂率4.4%,乳蛋白率3.6%,细菌总数1万个·m L-1以下,体细胞数15万个·m L-1以下。上述家庭奶牛场的智能化配套设施及养殖模式值得去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