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大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碳基复合肥对水稻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施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水稻抽穗期、齐穗期较对照提前1d;分蘖盛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茎数与常规对照无明显差异;地上、地下干物质重和叶面积略有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应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829.0kg/hm~2,较对照公顷增产70.5kg,增产率为0.8%。与对照相比,应用碳基复合肥的处理穗粒数提高0.8粒,千粒重提高0.1g,结实率提高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田间平衡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分蘖数、穗长、有效穗数、瘪粒率、千粒重的影响不同。在各施肥处理中,以平衡施肥处理的瘪粒率最低、千粒重和产量(8 482kg/hm2)最高,较无肥区增产3 445 kg/hm2(68.4%),增收4 943元/hm2;粗蛋白(7.21%)与粗淀粉(66.03%)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侧条施肥处理的分蘖期较对照提前3d,抽穗期较对照延后1d;底/侧施肥处理的分蘖期较对照提前1d,抽穗期提前1d。侧条施肥处理的单株分蘖个数较其它处理多0.1~0.19个,平方米茎数较对照多10个,株高较其它处理多3~5cm,叶长较其它处理多2~4cm,平方米有效穗较其它处理多5~55穗,株高较其它处理多1.4~3.9cm。侧条施肥处理实脱产量为10480.5kg/hm2,较其它处理多165.0~409.5kg/hm2。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园区进行,以龙粳46供试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的分蘖数、株高和产量等性状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2%倍丰、52%中化、52%中化一个粒和54%云天化施肥处理的分蘖数均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2.7、1.7、2.5、1.8个/穴,以三大肥基肥侧深施入为对照,52%倍丰、52%中化、52%中化一个粒和54%云天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604.5、384.0、540.0、525.0kg/hm~2,52%倍丰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777.0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控氮减磷稳钾的处理在株高上与常规施肥相比较减少1.3cm,在基本苗数、平方米穴数、单株分蘖与常规施肥相同,平方米茎数比常规施肥高0.2株/穴;穗粒数方面比常规施肥高0.2粒;在结实率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低0.2个百分点;千粒重与常规施肥相同为25.9g;平方米穗数比常规施肥多1穗。控氮减磷稳钾施肥的处理公顷产量为9975kg,与常规施肥十分接近,达到了减肥稳产的目的,实现公顷节本增效180元以上,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农场进行,以龙粳36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肥模式(A1:常规高产施肥模式;A2:养分优化管理模式;A3: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3种种植密度[B1:26.7 cm×13.3 cm(28穴/m~2);B2:30 cm×10 cm(33穴/m~2);B3:26.7 cm×10.0 cm(38穴/m~2)],研究该地区不同施肥模式与种植密度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养分优化管理模式(A2)的分蘖成穗率高于同密度的其他2个处理,增加幅度为0.18%~11.36%,穗数增加2.01%~10.90%(P0.05),产量增加6.15%~10.10%(P0.05);在相同施肥模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数呈降低趋势,穗数增加,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产量表现为30 cm×10 cm(B2)处理高于其他处理,增产幅度为1.88%~12.40%。综合分析表明,水稻龙粳36采用插秧密度为30 cm×10 cm(33穴/m~2),配合养分优化管理模式进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碳基复合肥示范效果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碳基复合肥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无明显差异,全生育期无肥害、畸形发生,说明碳基复合肥对水稻安全,未出现贪青晚熟现象。水稻定型株高、单株分蘖数差异不明显。碳基复合肥示范区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收产量等评价指标与常规对照没有明显差别,碳基复合肥示范区平均实收产量9459.5kg/hm~2,常规对照平均产量9542.5kg/hm~2,比常规对照平均减产83kg/hm~2,减产率0.9%,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取龙垦201为试验材料,以氮肥不同施入量和不同插秧密度两个因素为切入点,将不同施氮量6kg/亩、10kg/亩、14kg/亩,插秧规格30cm×12cm、30cm×10cm、每穴3、5、7株等因子进行随机组合,共设18个处理,通过对分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测定,结果显示穴株数与单株分蘖数成反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处理14(氮肥施用量10kg/亩,插秧规格30cm×12cm,每穴5株)产量最高,处理3(氮肥施用量6kg/亩,插秧规格30cm×10cm,每穴7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氮肥的处理水稻单株分蘖、干物重均明显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不同施肥方法对干物质累积量动态有明显的影响,INM1和INM2处理最高,INM4次之,FFP干物质积累量最低;施氮肥的处理穗长、平方米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比不施氮处理高.NO产量最低,6 433.5 kg/hm2,INM2产量最高,8 919.0 kg/hm2,比对照增产38.6%;INM1和INM4次之,分别为8 628.0kg/hm2和8 518.5 kg/hm2,比对照增产34.1%和32.4%;FFP和INM3产量分别为8 382.0 kg/hm2和7 749.0 kg/hm2,比对照增产30.3%和20.5%.在氮肥用量相同,施用方法不同的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INM2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5%,INM1处理次之,氮肥利用率为38.4%,INM3利用率最低,为23.0%.  相似文献   

10.
为正确引导农民选用良种,促进沙河市小麦生产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沙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近几年市场占有量大、田间表现好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5个品种,以济麦22为对照,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通过小麦产量的对比,结果表明:晋麦96株高78.5 cm,为最高,较对照济麦22高4.5 cm,其麦穗较大,穗粒数较多,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6%;沃麦608是一个大穗麦品种,植株矮、麦穗大、穗粒数多,抗倒性好,其群体小,分蘖较少,大田应用应加大播种量;鲁原502株高中等、分蘖多、群体大,适宜一般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大区试验对比的方法,研究氨基酸多糖对水稻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施用氨基酸多糖的处理水稻抽穗、齐穗晚1~2d;分蘖盛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茎数与常规对照无明显差异;氨基酸多糖液体肥处理平均实收产量为9382.5kg/hm2,较对照9141.0kg/hm2的平均产量高241.5kg/hm2,产量提高2.6%。施用氨基酸多糖的处理平方米穗数较对照平均高7穗;穗粒数较对照平均低1粒;千粒重较对照平均低0.21g;结实率较对照平均低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中的贡献大小。[方法]共设7个试验处理,研究在稻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和不同运筹施肥比例对小麦的茎孽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小麦基本苗差别不大,返青苗、高峰苗和有效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的小麦株高、穗长和穗数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增产率为76.8%~146.5%。[结论]总氮量为300 kg/hm~2,基肥占60%,不施分蘖肥或少施分蘖肥,穗肥占40%为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详尽深入研究碳基复合肥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上替代常规肥料基施对水稻返青、分蘖、株高、穗长、颖花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度等生长发育和产量因素的影响,通过规范示范和实收测产,验证碳基复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特制定在水稻上施用碳基复合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期相同的情况下,分蘖期处理较CK晚2d,齐穗期和成熟期均较CK晚1d,该肥料没有加快水稻生育进程的作用。小区CK分蘖指数平均达到2.1,比小区处理平均提高0.2,该肥料对水稻分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千粒重小区处理平均达到28.3g,比小区CK平均增加1.1g;实际产量小区处理比小区CK平均增加324kg/hm2,大区处理比大区CK平均增加967.5kg/hm2,综合小区和大区产量数据,施用碳基复合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促进糯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总根长平均比对照增加484.80 cm,根数平均比对照增加2.53条,每株根干重平均比对照增加2.55g;对糯玉米株高、穗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2.3 cm、3.2 cm、4.1 cm和5.5 cm,穗位高较对照平均降低3.7 cm;糯玉米茎粗明显增加,茎粗较对照平均增加0.16 cm;施用硅肥后,糯玉米品质得以改善,糯玉米粗蛋白、赖氨酸、淀粉和可溶性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0.08g/kg干土的处理效果最佳,比对照分别增加7.18%、4.55%、1.70%和14.56%;产量显著提高,硅肥用量为0.12g/kg干土,产量最高,经济产量达197.8g/盆,比对照增产17.2%。  相似文献   

15.
施肥期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施肥期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4种牧草生育期变化不大;羊草和扁穗冰草在抽穗期施肥株高最高,无芒雀麦拔节期施肥株高最高,比对照高14.9 cm,施肥处理降低垂穗鹅观草的生长速度;返青期施肥羊草、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的产量最高,无芒雀麦在抽穗期施肥后牧草产量和质量最高,茎叶比为0.62;羊草在拔节期施肥种子产量、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在返青期施肥种子产量、质量均高于对照和其它施肥期。  相似文献   

16.
为逐步减少农业生产上化肥使用量,在水稻生产上探索用基施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通过该试验以期寻找适合本地的有机肥,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株高方面,基施旺有机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单株分蘖方面,基施旺有机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多0.2个;每穴茎数比常规施肥处理多1株,基本苗数、平方米穴数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同。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基施旺有机肥处理表现优于常规施肥。基施旺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结实率,基施旺有机肥处理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35.3kg/hm2,基施旺有机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44%。效益方面,基施旺有机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611.85元/hm2。  相似文献   

17.
在蛙稻生态种养条件下,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提高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水稻株高、分蘖、有效穗数有促进作用,对总粒数、实粒数及千粒重有负向作用;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时,水稻分蘖成穗率最高,达68.9%,6:4时最低,为63.4%。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11 464.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3个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水稻基蘖肥与穗肥氮适宜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品种北青340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北青340对不同密度产量及机收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和千粒重先略微增加后下降,穗粗和穗粒数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对北青340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长和穗粗的影响较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加后降低,密度为8.75万株/hm2时株高最高,为279.83 cm,密度为6.50万株/hm2时株高最低,为262.76 cm,两个处理之间相差17.07 cm。穗位高和第7~9节间长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破损率和落粒率呈上升趋势,密度为9.50万株/hm2时最高,分别是5.03%和1.97%,密度为6.50万株/hm2时最低,分别为3.98%和1.29%;杂质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密度为8.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1 473.61 kg/hm2,密度为9.50万株/hm2时产量最低,为9 956.53 kg/hm2,两个处理产量相差1 517.08 kg/hm2。密度处理6.50万株/hm2、7.25万株/hm2、8.0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北青34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50万~8.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单季粳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茅蕾 《现代农业科技》2010,(6):57-57,59
在无为县福渡镇进行了单季粳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攻中处理产量最高,为8537.25kg/hm2,穗粒数、实粒数为最多,结实率最低;基蘖肥的比例以基肥25%、分蘖肥15%为宜。同时分蘖肥应在秧苗长出第2片心叶时施用,并且应根据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选用Y两优900超级稻品种,设计在亩栽插1.9万穴的栽插密度下,穴栽基本苗数分别为2株、3株、4株、5株、6株、7株共6个处理,进行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穴栽苗数的增加,水稻生育期缩短;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受穴栽苗数的影响较小,而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指标均呈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虽然亩有效穗和亩最高茎蘖数均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成穗率却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表现为单穴栽插5株4株6株3株7株2株基本苗,以每穴栽插5株基本苗的产量最高,达720.89 kg/亩,其次是每穴栽插4株基本苗的处理,产量达710.71 kg/亩,每穴栽插2粒和7粒基本苗的产量最低,分别为632.30 kg/亩、654.66 kg/亩。从节约生产成本及水稻产量考虑,建议单穴栽插4株基本苗最佳,其次是单穴栽插3株基本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