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阿特拉津国外已停产,限制应用。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应用阿特拉津长达20余年,由于阿特拉津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污染土壤和水源等生态环境,影响作物轮作换茬,控制不住禾本科杂草的危害,多年应用阿特拉津,产生了抗性杂草降低了除草效果。因此,选择玉米田新的除草剂是当务之急。本文为1991~1994年院内外小区大区和示范结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赛克津与乙草胺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十分令人满意。德国拜耳公司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0.7~0.8公斤或国产5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公斤,分别与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2~2.5公斤混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稳定在90%以上,控制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杂草,对玉米安全。药剂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不影响轮作换茬,可以代替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2.
紫云英     
紫云英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我国南方各地均广泛栽培,鲜草产量一般为1500~2500公斤,高达3500~4000公斤.年可收割2~3次,产草量多少与播种和收割时关系密切.紫云英现蕾期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很高,达31.76%,粗纤维只有11.82%;开花...  相似文献   

3.
蓖麻籽含油率高达50~70%,是医药、化工、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国际市场每年需要蓖麻籽1000多万吨,需蓖麻油300万吨,而现有产量仅占需求量的20~25%,缺口很大。目前,我国蓖麻籽保护收购价已由1.80~1.90元公斤上涨至2.00~2.30元/公斤,市场价高达3.40元/公斤,蓖麻油也上涨了10%左右。需求量  相似文献   

4.
特征特性 “港葱五号”生长势旺,植株直立,7~8片管状叶,株高60~70厘米,生育期250天左右。平均单球重250克以上,每667甲方米(1亩)产苗在5000公斤以上。商品性好,有光泽,球形指数O.70以上,鳞茎扁圆球形,假茎较细,成品产出率高(达80%以上)。中抗紫斑病。  相似文献   

5.
该品种早熟、耐热.叠抱,中长圆形.叶淡绿色.单球重0.8公斤左右。可溶性总糖含量0.5%.粗纤维含量0.8%.维生素C含量25.7毫克/100克。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800~2000公斤。  相似文献   

6.
苏吴 《今日农村》2004,(11):29-29
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的秋冬茬芹菜采用擗叶收获的方法,可大大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研究,擗叶产量可占总产晕的70%~80%,产值占总产值的60%~75%,卣(1亩=1/15公顷)产量可达1.2万~1.5万公斤,比常规法栽培的秋冬芹菜和越冬芹菜两茬的产量相加还增加40%以上。其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在不同土壤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草甸黑土、黑土肥力高,增产潜力大,土壤提供玉米产量为88.6~96%;白浆化黑土和破皮黄肥力较低,增产潜力小,土壤提供玉米产量为60~70%;因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增产潜力对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氮肥施用量与产量相应,施量继续增加增产幅度下降。不同土质对氮肥的增产效果:草甸黑土和白浆土每公斤尿素增产玉米2~3公斤。黑土每公斤尿素增产玉米3.32~6.56公斤  相似文献   

8.
隆德县蚕豆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钾素化肥不同用量试验表明,在基施纯N90kg/hm^2、P2O5 75kg/hm^2的基础上,施K2O处理的分枝数、株粒数、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均比不施K2O处理(对照)的增加,其中产量增加9.7%~25.5%,纯收入增加9.0%~22.8%。钾肥施用量与蚕豆产量(y)的关系方程:y=2721.0+14.364K-0.0860K^2(r^2=0.9161),施K2O83.5kg/hm^2时最高产量可达3321kg/hm^2,可增加效益1592.2元/hm^2;当需要获得最大效益时,可施K2O72.5kg/hm^2,产量可达3310kg/hm^2.可增加效益1627.2元/hm^2。  相似文献   

9.
精活牌生态有机肥在玉米上应用有一定效果,从各处理物候期调查看出:在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处理1比处理2、3早1~2天。从对玉米产量分析看出:精活生物有机肥料亩施35公斤较对照亩增产31.9~32.2公斤,增产5.2-5.8%;精活生物有机肥料亩施20公斤较对照亩增产32.7-33.5公斤,增产5.3-6.1%.  相似文献   

10.
以棉籽壳、稻草为原料,分别进行床式栽培和砖块式栽培的对比试验,并相应进行人工调控环境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用棉籽壳砖块式栽培草菇的产量高;砖块式栽培比床式栽培出菇快1~2天;每百公斤原料的产量:砖块式栽培比床式栽培的高5.87%~20.25%,用棉籽壳栽培的比用稻草的高59.67%~81.36%。  相似文献   

11.
杂交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养分等因子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了的作用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6.7平方米玉米产量400公斤以上的优化方案需纯氮15.81~17.30公斤,磷9.55~9.93公斤,钾13.47~14.33公斤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2.
毕节市小麦微机优化配方施肥数学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不同配方对小麦进行了优化配方施肥田间试验,建立了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的数学模型,得出毕节市小麦栽培的优化配方施肥用量为:有机肥515.7~600.79kg/667m^2,纯氮4.54~5.37kg(尿素9.87~11.67kg),P2O5 4.61~5.24kg(磷肥25.6~29.1kg),K2O 2.64~2.92kg(钾肥4.4~4.86kg),能保证小麦产量超过150kg/667m^2,并在95%置信区间内。结果表明,在毕节市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增施磷、钾肥,控制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低温年磷肥施量对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须,又是其它营养元素不可替代的植物养分,对作物早期生长至关重要。1995年磷肥量级试验采用了5种不同施磷水平,均对玉米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和不施磷的相比,增幅达55.1%~64.1%,公顷增收1860~2130元。磷肥施量不同,玉米产量有差异,但在本试验的施量范围内(公顷施五氧化二磷36.6~91.8公斤)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标准。从提高肥料利用效果和增产增收的角度出发,玉米的施磷量应以每公顷52.2~67.5公斤(P2O5)为宜。  相似文献   

14.
氰津莠悬浮剂苗后防除玉米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剂量质量分数为30%氰津莠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氰津莠悬浮剂在玉米2~4叶期施用,剂量为0.99~2.70kg/hm^2,对单子叶杂草的防效为43.0%~98.8%,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83.2%~100%,对杂草鲜重的抑制效果为60.0%~98.8%,而且杀草谱广,防效持久,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县2003年引进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8试种,连续3年共种植213.8公顷,表现良好。①产量高。2003年种植1334平方米中棉所48棉花,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为342公斤。2004年种植3.6公顷,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为387.5公斤。2005年种植210公顷,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329公斤.一般比当地当家品种增产12.6%-15%。  相似文献   

16.
宜农 《农技服务》2005,(7):64-65
渝蕾一号是重庆市秀山盛达农业开发公司(邮编:409900)自产开发的新品种.具有生长快、搞病力强、不开花、结蕾整齐、青禄色、产量高、抗风抗雨、省工省时等特点。该品种质量、主产品乃全国银花之冠.绿原酸含量高达7.37%。3年进入盛产期,单株产量10公斤以上.每亩种植120株,产鲜花1200公斤以上,5年生单株产量25公斤以上。种植对比实验表明,渝蕾一号的产量是其它品种的3~5倍。  相似文献   

17.
为晚籼弱感光型杂交稻。2003年南方稻区华南晚籼组国家区试米质鉴定:该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0%,长宽比3.0。垩白粒率15%,垩白度27%,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该组合经过2002~2003年2年国家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表现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17~120天,略迟于对照组合博优998;产量较高,2年区试平均每亩产量469.8公斤,与博优998相当,生产试验组合产量最高的达5867公斤;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银耳已进入千家万户“菜蓝子”,成为大众化菜肴,市场销量越来越大.但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技术.产量不高.我场从事银耳生产20多年,靠室内立体式栽培技术。每百公斤棉籽壳收干银耳8~10公斤,比一般增产15%.现总结为5条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花生品种     
粤油7号:珍珠豆型。春植全生育期126天。超高产,国家花生新品种区试荚果平均亩产286.83公斤。仁产量亩产201.35公斤,增产达显著水平,荚果产量和仁产量均居区试第一位。单株果数14.1-15.7个,饱果率79.6%,双仁果率82.2%-85.2%.荚果大。百果重194.8~205克,  相似文献   

20.
丰科 《现代种业》2005,(4):20-20,19
一、防虫处理法。对小麦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可采用50%的1605乳剂0.5公斤,加水50公斤,拌种500公斤,闷4~6小时;或用75%的辛硫磷乳剂0.5公斤,加水50~100公斤,拌种500~1000公斤,堆闷4小时以上;或用75%的3911乳剂0.5公斤,加水15~25公斤,拌种150~250公斤,闷12~24小时进行防治。同时还可灭蚜、灰飞虱,兼冶黄矮病、丛矮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