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吃苦去肝火炎炎夏日不仅让人体感不适,还容易使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可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也可选食性微寒的牛奶,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二、蔬果增食欲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的营养素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需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7,(12)
<正>冬季气候干燥,很多人都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正确认识冬天里的"内火",找出原因对应调理,可有助降"火"。冻出来的"寒包火"有的人感觉自己上火了,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来去火,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上火需要在体内疏散、清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来去火,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容易形成另一个病症,即"寒包火"。寒气都有  相似文献   

3.
《农家参谋》2012,(5):47
"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四点辨"上火"口鼻干"上火"最容易通  相似文献   

4.
正时值初春,多风干燥,很多人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口干、口腔溃疡、皮肤瘙痒等"上火"症状。为什么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上火"呢?其实"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属于中医热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容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春燥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而且春天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新陈代谢较难保持平衡和稳定,容易因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佳木斯地区引种了"绿春"小冬瓜,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绿春"小冬瓜喜温耐热,产量高,耐贮存,果实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少量的糖和丰富的维生素C,有消暑解热的功效,现已成为我地夏季的重要蔬菜之一.但农户在种植冬瓜上一直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施肥不合理,N、P、K比例严重失调,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冬瓜单产的提高,使冬瓜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在"绿春"小冬瓜引种试种过程中,我们对"绿春"小冬瓜的需肥情况进行了试验,以探索N、P、K肥平衡施用的增产效果和最佳施肥量,为大面积冬瓜生产提供实用的科学技术,总结出"绿春"小冬瓜配方施肥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人体要随着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与之相适应,力求做到“人与天调”。夏季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养生的关键。思想宜清静。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故医籍《养身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4,(6):59-60
夏季人体缺钾原因有三,一是人体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二是夏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应减少,这样会造成钾的摄入不足。其三,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谢需,要钾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21,(5)
正春天,人体阳气逐渐升发,肝气旺盛。春季温度变化大,身体调和阳气的能力不佳、肝气易混乱,致体内积热上火、肝火旺,会出现头晕耳鸣、烦躁、眼睛干涩等情形。春天养生重肝气调理,适合饮用玫瑰花茶。玫瑰花茶能够舒缓情绪,疏肝去火,温养心肝血脉,也可以改善失眠、活血化瘀,调理内分泌,具有美容养颜、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玫瑰花茶。然而这一杯普通的花茶里也有大大的学问,你喝对了吗?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防治鸡热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国内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的增多 ,对夏季防暑的中草药配方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某些中草药可以增强鸡对高温的适应性 ,调整机体免疫机能 ,缓解鸡热应激反应 ,并且无残留 ,不产生耐药性。1单味中药杨全孝(1998)报道 ,生石膏有解热镇静、消炎作用 ,可通过抑制发热中枢而起解热作用。由于发汗中枢同时被抑制 ,故本品解热而不出汗 ,尤其适用于高热、解热作用较持久。产蛋鸡在夏季添加石膏粉还能防止热应激对鸡的影响 ,使鸡安静 ,减少烦躁 ,提高产蛋率。邵庆均等(1998)在夏季高温热应激蛋种鸡日粮中添加0 1 %中…  相似文献   

10.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天气又阴晴不定,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那春季如何调养才能防病强身呢?一、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  相似文献   

11.
"揭秘"三聚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9月从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引发的"毒"奶粉事件到"大白兔"奶糖事件,接着10月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检出大陆在港出售的"佳之选新鲜鸡蛋"验出三聚氰胺超标,其实这并不是"三聚氰胺"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2007年3月份宠物中毒事件中发现宠物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头版,老百姓拒绝购买牛奶、鸡蛋,对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家紧急组织出台三聚氰胺国家检测标准,严格生产环节管理,改进食品检测手段,严查食品安全,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是最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炎热的天气,"上火"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全身无力等症状。这样的季节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如何消暑?现在正值盛夏时节,天气酷热,高温天气让人心里烦躁,不知不觉的会"躁动"起来。身体中也会出现湿气和热气,那么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应该怎么清心解暑呢?夏季如何消暑呢?有哪些方法有效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烈日炎炎,人体汗孔张开。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体力消耗致大量排汗会耗散心气,故中老年人在炎热夏季宜静养,且首当重视精神的调养,即心静自然凉。也许很多人抱怨自己太忙、静不下  相似文献   

14.
秋燥饮食解     
正入秋以来,不少人感到口干舌燥,有的还患上"秋燥病",鼻腔干燥,一碰就出血。医生认为,这是因为干燥的天气加速了人体水分流失,而引起的鼻腔黏膜糜烂、出血。这种天气还会引起唇炎、皮肤湿疹、便秘等"秋燥病"。为避免秋燥,可吃些防秋燥的食物。  相似文献   

15.
日常门诊中,许多年轻的父母常常问我:“医生,夏天到了,天气炎热,我是否还需要继续给孩子喝牛奶?”牛奶营养丰富,为老、幼、病、弱者营养滋补佳品,这是人所共知的。但许多人认为,冬季气温低,人体代谢减慢,精气封存,适宜进补,故饮用牛奶易吸收,功效大;而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  相似文献   

16.
秋天最有利于去旧更新,调养生机,稍加滋补,可祛病延年。中医讲究"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下面介绍几个秋季养生食疗方。一、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秋天气候较干燥,人体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解决秋燥带来的缺水问题。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总认为鱼类是沉默寡言的,其实所有的鱼类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还不乏"金嗓子". 人们爱吃的黄花鱼就有一副"金嗓子",能唱出"哗啦"、 "咯咯"、 "哥罗"3种不同的音符.它的"歌喉"常常招致灭顶之灾.渔民根据黄花鱼所具有的特殊嗓音、音量大小、"旋律"的优美程度,可判断鱼群的数量和游动方向,从而把它们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夏季到来,温度走高,人体内的水分随着汗液大量流失,排汗量每天可达500~1000ml。人体在缺水的时候特别容易疲劳,注意力涣散,应当及时补水,否则人体就会发出更多不适的警告,长期缺水,还会导致慢性疼痛、胃溃疡、心肌梗赛等其他问题!人体除了从食物中摄取水分,主要是靠饮水来补充,如何在夏季及时、有效、适量地补充水分?  相似文献   

19.
最近,李成水突然成了众多企业高管的猎取对象. "还不用干活,白养着我."3月12日,北京丰台区西罗园社区,这位因车祸失去半条腿的残疾人说,自己之所以成为"香饽饽",是因为他手里那张残疾证.  相似文献   

20.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老牛"相牛.在河南阳信,提起"老牛",几乎人人皆知."老牛"叫杨广富,今年34岁,生肖属牛,河流镇大寺杨村农民."老牛"发家致富全靠念"牛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