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35-13738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黔东南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足迹、草地类生态足迹、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根据灰色系统预测,生态足迹将进一步增大。为此,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香  刘旭玲  王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86-15889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新疆2003~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新疆2003~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4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76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970 hm2,分析生态足迹构成要素,并将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与江苏其他城市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减缓生态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多伦县1981-2005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足迹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0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与沙漠化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沙漠化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差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我国2006年各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①2006年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22,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源丰富的省区,能源消费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明显.②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能源消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绝对值普遍较高,且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普遍高于能源生态足迹;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相当,但西部各省区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足迹的绝对值普遍较低.③2006年全国的生态赤字较为严重,达到0.72.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东部,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④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8.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5 405.112 hm2,实际可供的生态承载力为545 353.338 hm2,人均生 态足迹盈余为0.591 hm2,其中果洛州的甘德县和玛多县为生态足迹赤字,班玛县、久治县、玛沁县和达日县为生态 足迹盈余,说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果洛州处于较弱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和发展能力低,而GDP生态足迹较高,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传统以及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999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1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5827 hm2;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485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862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256 hm2。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西部城市大学校园生态足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原理和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宝鸡文理学院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总生态足迹为904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52 hm2/人。  相似文献   

11.
农户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单元,当前急需理解农户的环境影响,并依此为依据找寻缓解环境压力的对策。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以生态足迹作为测度环境影响的指标,利用入户调查资料,基于成分法核算了农户的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了汉、藏、回族地区农户的环境影响,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解了各因素对农户环境影响的作用。研究发现:(1)甘南州农户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张掖市与临夏州,其中甘南州农户的人均草地足迹远高于张掖市与临夏州,而张掖市农户的人均化石能源地足迹远高于甘南州与临夏州; (2)3个地区农户对耕地影响的差距均较小,但对水域、林地、草地影响的差距都较悬殊; (3) 农户的家庭规模、富裕水平、受教育程度、非农化水平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子,扩大家庭规模、提高富裕水平将加剧对环境的影响,而提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及非农化水平将减缓对环境的影响,但它们引起的环境影响变化速度均低于其自身的变化速度;(4) 民族属性对农户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作用,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现有样本数据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  相似文献   

12.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结合毕节地区区域实际,应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该地区2004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总体上该区域生态足迹需求远小于其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但从生态足迹分量看,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远远超过相应的生态供给,生物生产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而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却极不充分。同时引入“生产性生态足迹指数”的概念,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其结果为“盈余不可持续”,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5.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18-7320,7322
简要介绍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生态足迹的模型,并用"国家公顷"和"全球公顷"2种方法分别对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采用"国家公顷"方法计算的结果为1.152 383 nhm2,"全球公顷"方法计算结果为2.083 948 g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前者为0.350 978 nhm2,后者为0.555 885 ghm2;人均生态赤字前者为0.801 405 nhm2,后者为1.528 063ghm2。对2种计算方法的结论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计算和研究"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北资源型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根据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11年靖边县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构、生态容量结构和生态赤字结构。结果表明:靖边县人均生态足迹为5.8372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为1.6426 hm2,生态足迹是生态容量的3.5倍,生态赤字为4.1946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发展是资源耗竭型的,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靖边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定义和一般计算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分类与优缺点,同时就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