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一年预备试验、二年的正式试验,从目前黑河地区椴木栽培应用的黑木耳菌种中筛选出菌丝发育好、抗杂能力强、产量高适宜代料地栽的黑木耳菌种,对现有的栽培料的配比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纬寒地代料地栽黑木耳技术的关键是,提高作菌技术降低污染率,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控制污染率.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是城乡居民喜食的一种功能食品。本试验采用深层发酵法培养金针菇液体菌种,然后将菌种接入固体栽培料中,观察它的出菇情况,为缩短发菌周期,在本地区合理栽培金针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灵芝是一种著名的药用菌,在人们的医疗、保健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培育灵芝分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两种,由于椴木栽培灵芝周期长,产量低,生物转化率低, 所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采取灵芝代料栽培技术。现 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挖掘栽培草菇代用料资源,采用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等新鲜菌渣及玉米芯为栽培基质,对草菇品种9715进行代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均比其他处理高,说明金针菇菌渣可作为草菇栽培替代培养料。  相似文献   

5.
以灵芝品种G10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代料栽培和椴木栽培这2种人工栽培方式,分析常用的不同人工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以及采摘后灵芝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比较得出实验室条件下,生长状况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灵芝栽培方式,以期为灵芝种植产业和消费者选购灵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代料栽培灵芝菌丝洁白绵密、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生长周期较短;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12%,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05%。椴木栽培灵芝菌丝疏松发黄,生长速度较慢;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0.99%,三萜化合物含量为0.98%。不同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及采后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优良的代料配方栽培优于椴木栽培。  相似文献   

6.
笔者介绍了稻草料袋栽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栽培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等内容,以期为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又名冬菇、朴菇、毛柄金钱菌等,栽培面积广泛,是一种经济效益高、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食用菌。金针菇在河南省以晚秋和初春较适宜,2~3月或10~12月均可栽培。目前多采用熟料栽培。栽培方法有瓶栽、袋栽和床栽。袋栽是当前的主要栽培方法,具有比瓶栽、床栽产量高,管理方便等优点。1培养料配方与装袋1.1培养料配方可结合当地情况,选用以下营养料的配方,各营养料配方为:棉籽壳培养料:棉籽壳78%、麸皮20%、糖1  相似文献   

8.
薏苡秸秆代料栽培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椴木灵芝主产地的福建浦城,建立薏苡秸秆代料栽培灵芝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行规模、立体、反季节周年工厂化代料栽培灵芝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成功。该文介绍工厂化标准培养房建造、培养料及机械设备准备,以及薏苡秸秆代料栽培灵芝周年生产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黑木耳都以椴木栽培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黑色食品的追求,国内外对黑木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全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使椴木黑木耳生产所需的木材资源紧缺,在此新形势下。研究代料黑木耳的生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一、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形成规模。近年来,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我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据统计,全县种植食用菌涉及19个乡镇,建立大棚3600多栋。栽培面积8500多亩,年栽培食、药用菌9000万袋以上,品种有香菇、椴木香菇、代料水菇、花菇、埋地菇、竹荪、极木黑木耳、菌草灵芝、平菇、金针菇、油珍菇、北虫草等。  相似文献   

11.
对3个不同金针菇菌株,设7个不同培养料配方,采用3种不同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酒糟为主料加玉米面配方,用整覆土墙式栽培生产金针菇效果最好,不仅菌线生长发育快,子实体形成早,返潮快,生物效率高,而且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技术易掌握,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栽培料配方为对照,共设置5种配方进行瓶栽试验。比较了各种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商品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的菌丝长势好,出菇整齐,开伞难,其商品性与对照相当;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达85.71%,比对照增产9.62%;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d,有效地缩短工厂化生产周期,从而达到了节能增效的效果,是金针菇工厂化瓶栽较为理想的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十堰市椴木黑木耳效益不断下降的不利局面,积极进行了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对其栽培模式、品种选用、栽培管理进行了探索,采用小孔全光及大棚吊袋等生产技术,生产的木耳单片、无根、产量高、效益好,并总结出了一套黑木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又称光木耳。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作代料栽培黑木耳是继段木栽培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地利用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有“块栽法”“、袋栽法”和“瓶栽法”三种。其中以“袋栽法”为普遍。但“袋栽法”用于光木耳则常因杂菌为害而导致减产。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光木耳瓶栽技术,对解决代料栽培光木耳的杂菌为害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特别在豫南稻区,以稻草为主料栽培光木耳,只有采用“瓶栽法”才能保证成功。一栽培季节光木耳属中温偏低型菌,在豫南气候条件下,适宜出耳期在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最佳出耳期为秋季的9…  相似文献   

15.
《今日农村》2005,(1):2-2
目前,“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试种地已采3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地栽黑木耳”不仅生育期短,出耳快,早上市,而且避开了普通椴木栽培黑木耳大面积上市的高峰,抢住了商机,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6.
论述玉米芯代料栽培金针菇技术要点;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床架搭建和培养料的准备,配比;栽培袋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以及采收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仿野生袋栽是把传统代料栽培生产工艺与段木栽培露天出耳方式有效的结合,不仅节省了塑料大棚投资,而且结合微喷技术,模拟自然环境更适合黑木耳生长,增产创优效果好,较传统代料栽培的产品产量提高10%、售价提高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代料对黑木耳中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比较3个品种总酚、总黄酮及黑色素含量的差异。[方法]测定样品的总酚、总黄酮和粗黑色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分别为福林酚法、比色法及黑色素碱提法。[结果]相比传统椴木代料培养,混合木屑代料种植3种黑木耳的总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增加,粗黑色素的产量有所减少,而对黑木耳中的总酚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椴木、桦木、柞木等杂木屑培养代料较传统椴木代料培养在保持对黑木耳中总酚、粗黑色素产量影响相同的条件下,可获得更多含量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色泽金黄或黄褐,菌柄颜色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脆嫩可口,味鲜,营养丰富,并有医疗作用.代料栽培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甜菜渣等各种作物秸秆,以及树叶等各种农、林、工、副业的有机废物和下脚料栽培.金针菇是食用菌中的优良种类,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产栽培市场前景看好.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南漳县板桥镇新集村村民冯祖娥,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凭着对科技的痴迷,在家里建起了养殖、食用菌栽培、养蚕三大支柱项目。每年喂养生猪15头以上,出栏肥猪10头以上,发展代料香菇2000多袋,发展椴木菌耳100多棚,喂养蚕纸10多张,年创纯收入2万多元,是南漳县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去年她种代料4000袋,收入1.2万元,发展椴木香菇50棚,黑木耳50棚,加上前几年发展的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