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丹  赵雪  蒋谦  胡成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78-12080
[目的]研究光叶海桐、狭叶海桐、海金子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采用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对光叶海桐、狭叶海桐及海金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山栀茶3个种在显微鉴别上存在相同点及明显差别.在组织鉴别上,光叶海桐主要含草酸钙簇晶,木纤维单个或数个相聚;狭叶海桐皮层含石细胞,木栓层与皮层分离不完全,偶见草酸钙方晶;海金子不合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易见,呈单个散在,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在粉末鉴别上,光叶海桐粉末木栓组织细胞较薄,木纤维呈梭形、较短,可见破碎的油室及黄色挥发油;狭叶海桐粉末可见螺纹与少数孔纹导管并列存在,木纤维较长,挥发油颜色为淡黄色;海金子粉末中偶见梯纹导管,木栓细胞排列较厚、颜色较深,挥发油颜色较深,并可见少量石细胞.[结论]该研究为山栀茶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京大戟和甘遂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测定与分析,来确定京大戟和甘遂的最佳产地、生长年限及采收期。采用HPLC法测定市售京大戟和甘遂药材中大戟二烯醇的质量分数,评价市售甘遂和京大戟质量状况。试验所采集的不同产地的京大戟和甘遂共18个批次样品中有15个批次样品的大戟二烯醇含量达到了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大戟二烯醇含量标准,总样品合格率为83.3%。其中江苏产的京大戟中大戟二烯醇含量最高(6.89%),广西产的大戟二烯醇含量最低(5.59%)且未达到药典规定含量;山西产的甘遂中大戟二烯醇含量最高(2.72%),陕西产的大戟二烯醇含量最低(2.11%)。2种药材中大戟二烯醇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变化而改变,其中,3年生京大戟及2年生甘遂中大戟二烯醇含量最高。京大戟在秋季采收、甘遂在春季采收时大戟二烯醇含量最高。本研究可为确定京大戟和甘遂最佳生长年限及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鸡树条荚蓬药用部位茎、叶的生药学特性,为其鉴别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结果]较为系统的描述了鸡树条蒾荚茎和叶的性状特征、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结论]实验结果可为鸡树条莲荚茎、叶的生药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刺头复叶耳蕨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基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对刺头复叶耳蕨进行了系统的鉴别研究.[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刺头复叶耳蕨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藤黄檀结香树脂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藤黄檀结香树脂进行鉴别。[结果]藤黄檀茎表皮灰褐色,结香树脂红褐色、棕褐色或紫褐色;断面可见明显管孔;味辛。显微鉴别结果显示,横切面导管多为单管孔,散生,轴向薄壁组织带状;弦切面木射线非叠生,宽1~5列,高7~56个细胞,径切面木射线组织异型,多为横卧长方形,少数方形和直立形。粉末及解离组织可见木纤维、具缘纹孔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细胞。[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藤黄檀结香树脂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所建立的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可靠,可为藤黄檀结香树脂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白及(滇产)与2种常见混伪品进行对比鉴别,建立白及真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着重对药材的表面特征及横切面和粉末等显微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白及与混伪品云南独蒜兰、滇黄精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态、纹理、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及横切面和黏液细胞、针晶、纤维、导管及淀粉粒等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白及真伪品。[结论]建立了一套利用性状和显微特征鉴别白及真伪品的方法,为准确鉴别白及的真伪提供依据,也为市场监督检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性状和微性状鉴定法鉴别不同产地阳春砂。[方法]采用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方法鉴别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越南和老挝6个产地的阳春砂。[结果]不同产地阳春砂外观性状(果实表面颜色、毛刺分布、种子团间隔膜是否外延、气味)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而微性状(毛刺形状、花被残基、花柱残基)差异相对明显。[结论]性状与微性状二者结合可准确鉴别、区分不同产地阳春砂,为不同产地阳春砂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市售肉桂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鉴别,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肉桂药材及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肉桂药材(国产肉桂和大叶清化桂)及其混淆品柴桂和天竺桂,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别.[结果]国产肉桂与大叶清化桂相比,二者性状特征差别大,主要表现在内外表面颜色、皮孔形状、斑纹、断面砂线纹、口感等方面,从性状特征基本可以将二者鉴别开;肉桂与天竺桂、柴桂相比,性状特征不同,但显微特征和理化特征的差别更为显著,肉桂所含草酸钙结晶为针晶,天竺桂为方晶和砂晶,柴桂为方晶,桂皮醛理化反应中,肉桂和天竺桂有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而柴桂在此反应中无结晶.[结论]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三者相结合可准确鉴别、区分肉桂及其混淆品,为肉桂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产地贵州民族药透骨香的叶片进行鉴别比较研究。[方法]对透骨香药材进行了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透骨香叶的性状特片、显微特片差异不明显;薄层色谱鉴别可见明显的蓝色荧光斑点。[结论]为拟定透骨香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可锋  高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12-1414
[目的]研究火炭母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分别对火炭母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火炭母进行生药鉴别研究。[结果]火炭母根横切面皮层狭窄,韧皮部成环;茎中柱鞘纤维波浪状排列成带状;叶主脉维管束2~6个排列成环,2侧均有木化纤维束;叶上表皮具类圆形分泌细胞与多细胞腺毛;下表皮具多细胞腺毛,不等式或不定式气孔多见;粉末中腺毛、分泌细胞、花粉粒、晶鞘纤维、棕色条块和淀粉粒各异;紫外-可见光谱在200~800 nm扫描,发现5种不同的提取液都有吸收峰。[结论]试验研究了火炭母生药学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青稞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集4个青稞品种,分别在西藏、甘肃、山西3个地区进行对比种植,对青稞中的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糖、碳水化合物、β-葡聚糖以及砷、铅、汞12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原产地青稞种植产量相比,在山西省种植的青稞产量仅占其44%~73%;在同一地区种植的品种,其粗蛋白、粗纤维、水分、灰分、粗脂肪、可溶糖、碳水化合物等各项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喜马拉22中β-葡聚糖含量与昆仑12以及昆仑15差异显著,同一地区差异不大;原产地的品种各项重金属指标都低于在山西种植的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青稞引进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05-4206,4217
[目的]探讨影响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高低的因素.[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产地、采集时间均不相同的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含量.[结果]甘肃陇西和文县产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略低,分别为0.34和0.56 mg/g,甘肃渭源和山西太原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较高,分别为1.10和0.90 mg/g.[结论]不同产地党参药材所含党参炔苷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党参产地、采集时间、生长年限、药材炮制方法等外界因素对党参炔苷含量有较大影响.加热、有机溶剂及微波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党参炔苷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葛根的HPLC指纹图谱及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高苏亚  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82-10784,10801
[目的]建立简单可行的葛根药材质量评价新方法。[方法]在进行方法学考察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法分析不同产地葛根的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分析对不同产地的葛根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测定了不同产地葛根药材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的葛根药材质量差异较大,通过指纹图谱研究及相似度分析可以从整体上对葛根的质量进行评价。[结论]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以为葛根药材的质量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建  杨妮  黄艳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68-3874
[目的]对不同种质桂郁金药材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对117份不同种质资源桂郁金的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17份桂郁金种质划分为6大类群,第1类是品质较优良且存在较多的1个大类,断面多为乳白色、内皮层环黄白色或断面黄白色、内皮层环黄色;多为内皮层环和木质部都有半透明情况或断面无半透明情况;形状多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少数为卵圆形及长形;产量多在70 g以下,33%为70 g以上;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良种质的桂郁金进行大量种植,提高桂郁金产量.郁金综合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质能聚在一起.[结论]研究为选育桂郁金优良品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市场上不同批次中药紫草的质量情况。[方法]优选提取方法后同时采用冷浸法和温浸法,以95%乙醇作为溶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3个不同批次的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结果]13批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差异较大,且只有3个批次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在冷浸法和温浸法2种方法提取时均大于0.8%,另有2个批次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只在温浸法时大于0.8%。[结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药紫草质量品质参差不齐,且有很大一部分紫草的质量并不过关。  相似文献   

16.
王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32-18733
[目的]为玉竹种子育苗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玉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玉竹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HKL-4浸种时间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启动天数,而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却不明显;HKL-4浓度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40倍HKL-4母液浸种6 h,玉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为78.9%和72.9%,较对照提高了42.9%和43.6%。[结论]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玉竹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率,最佳处理浓度为40倍母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暗紫红毛菜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测定,为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以产于山西娘子关泉的一株暗紫红毛菜为材料,提取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而测定其ITS区基因序列。[结果]暗紫红毛菜与同科的少精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5%,与条斑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9%。[结论]ITS区序列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种类和地理分布的差异是其序列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冬小麦作物需水量近45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生态需水量随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1961~2005年山西冬小麦产区各县的气象资料和区域各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根据区域冬小麦物候规律将山西冬小麦区分为5个区域,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作物系数,分别计算5个区的冬小麦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分析各发育期冬小麦作物的需水、缺水变化规律,需水、缺水年际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山西冬小麦各区域作物需水量在436.1~446.0 mm之间,表现出由轻旱-干旱-重旱区域作物需水量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抽穗~灌浆期需水强度最大,冬前分蘖期和春季的拔节~灌浆期需水最为关键 生态缺水量平均为260 mm,缺水率在60%以上 各生育期返青~拔节期缺水率最大 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冬小麦生态需水量基本表现出下降趋势,而生态缺水率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需水量下降比较明显,缺水率则较小,从90年代开始随着暖干化趋势明显,作物缺水率也日益严重。[结论]抓好关键期水分利用、优化灌溉制度对提高冬小麦产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安徽地方优质枣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促进安徽省不同地区枣产业发展。[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安徽地方5个不同品种(或优株)的枣进行了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皖枣1号的感官品质最好,繁昌长枣的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81.01mg/100gFW、29.6%,泗枣1号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达0.409%。[结论]皖枣1号是最适合在安徽地区发展的优质鲜食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