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 500~8 5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均呈降低趋势,从而减弱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单株产量。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但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源增加,从而增加群体的同化作用,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5 263株/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为521.8 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密度阈值为5 263株/667m2。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与灌浆期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对灌浆期各时间段主要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期内不同时间段,种植密度对蒸腾速率、CO2气孔导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不同。在抽雄期至吐丝后45 d,种植密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雌穗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调节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光、温、气等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增加光合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 R1:行距40 cm,R2:行距50 cm,R3:行距65 cm)和4个种植密度(M1:4.5万株/hm2,M2:6万株/hm2,M3:7.5万株/hm2,M4:9万株/hm2),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郑单958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在高密度下各指标均好于其他处理,说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因此,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先玉335、郑单958、吉单198、农华101 4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子粒灌浆速率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曲线不同,在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先玉335”子粒灌浆效率最高.在相同灌浆持续期内,9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群体子粒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相同种植密度与灌浆持续期下,灌浆速率的高低决定了子粒群体产量.试验中“先玉335”各项产量指标较优,利于提高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48-551
为确定山西主推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并对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因品种不同,其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生育时期不同;郑单958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群体产量最高,分别为13 657.83,12 998.50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与适宜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因此,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可为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2012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郑单958、先玉335、通科8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45 000株/hm2、60 000株/hm2、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丝后各时期4个品种单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为90 000株/hm275 000株/hm260 000株/hm245 000株/hm2,4个品种不同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方县玉米(Zea mays L.)不同群体结构的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从中找出与该品种类型相适应的超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植紧凑型玉米品种临奥9号、披散型玉米品种宣黄单2号、平展型玉米品种荷玉1号)、不同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密度分别为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株/hm2)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耐密植紧凑型玉米临奥9号种植密度6.30万~6.75万株/hm2,披散型玉米宣黄单2号种植密度5.70万~6.00万株/hm2,平展型玉米荷玉1号种植密度4.95万~ 5.25万株/hm2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重要质量指标比较理想,产量也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大方县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中地77,丹玉405共3种不同类型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不同密度下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丹玉405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中地77最适密度为60 000株/hm2,郑单958最适密度为5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选用密植型玉米辽单565和郑单958两个新品种,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以当地主栽品种丹玉39每667m2种植3 200株为对照,进行了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品种增加密度后都比对照品种产量高.郑单958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36.15%、22.82%、20.06%;辽单565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19.2%、15.15%.  相似文献   

11.
申卓  朱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7-7688,77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3种不同类型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的产量,从而确定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小区行长8.0 m8,行区,行宽0.6 m3,次重复。A因素品种为主区,A1:连玉16(平展型品种)、A2:丹玉39(过渡性品种)、A3:郑单958(紧凑型品种)。B因素密度为副区,B1:3.298 4万株/hm2、每行种植16棵,B2:3.898 0万株/hm2、每行种植19棵,B3:4.797 7万株/hm2、每行种植24棵,B4:5.697 2万株/hm2、每行种植28棵,B5:6.746 7万株/hm2、每行种植33棵,B6:7.496 3万株/hm2、每行种植37棵。试验测产收中间4行3,次重复全部收回,统一脱粒。[结果]产量在品种间、密度间和年份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品种×密度互作亦达到显著水平,而品种×年份互作和密度×年份互作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中高密度下的产量水平较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连玉16为4.797 7万株/hm2左右,丹玉39和郑单958均为5.697 2万~6.746 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夏玉米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以4种种植密度和3种空间布局方式种植品种郑单958,在乳熟期进行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vap)和气孔导度(Gs)光合性能指标日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0.5万、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vap)和气孔导度(Gs)的最高值出现在10:00,在7.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3种光合性能指标的最高值出现在14:00,在6.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3种光合性能指标的最高值出现在12:00。测定的3种光合性能指标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通过多重比较可得出,宽窄行一穴三株的种植方式明显比其他2种方式更能促进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增加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增产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随着密度的提高,群体拥挤,叶片之间郁闭遮阴,导致群体中下部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致使籽粒灌浆受阻,粒质量降低,严重限制高密度条件下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密植玉米群体对光能的有效利用,增强群体光合能力进而提升产量成为当前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2016年在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的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和半紧凑型玉米‘强盛101’为试验材料,于吐丝后7d进行不同程度去叶处理,即分别去除顶部1片叶(S1),2片叶(S2),3片叶(S3),4片叶(S4),以不去叶为对照(CK)。结果表明,去叶可显著改善密植玉米群体冠层透光率(LT),去除顶部2片叶(S2)能延缓密植夏玉米冠层中下部叶片的衰老,延长群体LAI高值持续期,同时还有效提高功能叶SPAD值。此外,去除顶部2片叶(S2)还显著增加灌浆中期籽粒的灌浆速率,使收获期粒质量增加,进而表现增产。其中成熟期,‘郑单958’S2处理较对照增产13.1%,‘强盛101’增产12.7%。可见,去除顶部2片叶(S2)能显著改善籽粒灌浆中后期冠层中下部叶源光照环境,保证籽粒灌浆期间有较高的源叶面积,籽粒灌浆速率得以显著提高,成熟期粒质量得以明显增加,最终收获较高的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对郑单9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郑单958进行4种密度和3种留苗方式的组合试验,探讨其最佳种植密度及留苗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留苗方式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每穴单株三角留苗方式产量最高.郑单95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组合是:密度9.0万株/hm2和每穴单株三角留苗,单产为9 750.49 kg/hm2.  相似文献   

17.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和部分群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产量潜力差异明显,为郑单958>丹玉39>连玉16;紧凑型品种达到最大产量潜力所需的密度较大,平展型品种较小;密度增大条件下,均表现为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提高,其中密度对紧凑型品种郑单958的双穗率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两者;总体来看,平展型和半紧凑型品种的双穗率较低,空秆率较高,而紧凑型株型品种相反.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郑单958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两品种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丹玉39相比,郑单958叶片、茎秆和雄穗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子粒干物质积累量相对较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品种子粒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郑单958在5 0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丹玉39;和丹玉39相比,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较矮,穗长和秃尖较短,果穗较细,百粒重较小,在5 0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生理特性及光合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8428.35 kg.hm-2,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最大增长速率均大于平展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耐密品种郑单958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康平县地理状况与土壤条件,以丹玉39和先玉335为对照进行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生长特性和栽培条件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吐丝期和蜡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缓慢,乳熟期郑单958和先玉335干物质积累量接近。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应确定在6.0万株/hm2左右,产量可以达到11 953.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