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新疆主要以传统的游牧为主,过度放牧是新疆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新疆草地恢复和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植被群落结构与草地经济效益对禁牧的响应,对理解草地退化与恢复机理以及合理利用封育后的草地等提供指导作用.[方法]以乌鲁木齐市周边禁牧3、4和5年的平原荒漠、山地荒漠、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草地类型为对象,分别测定围栏内草地植被群落结构、高度、覆盖度、生物量,为新疆草地恢复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经过3年、4年、5年的禁牧后,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围栏内主要植物种的高度存在一定差异,均表现为禁牧5年>禁牧4年>禁牧3年;除低地草甸草地外,其余各类型草地植被覆盖度均为禁牧4年>禁牧5年>禁牧3年.(2)不同草地类型间生物量总体上表现为禁牧4年>禁牧5年>禁牧3年.草地禁牧虽可以有效地禁止牲畜对植物的采食践踏干扰.[结论]禁牧时间对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不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对主要植物种的高度和草地类型间的生物量总和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地上生物量及盖度分析光谱曲线来研究围栏封育的效果及其光谱的特征.[方法]研究选取了天山北坡荒漠草原草地围栏内外、山地低草草甸草地围栏内外4种类型,采用SVC HR 768地物光谱仪测量草地冠层的光谱反射率,生成光谱曲线;利用目测法测定植被的盖度,利用样方测定的方法测定植被的地上生物量.[结果]围栏封育一定时间后,围栏内的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均远远大于围栏外的;2011和2012年荒漠草原草地围栏内及2012年山地低草草甸草地围栏内外的光谱曲线均具有明显的绿色植物的光谱特征,而荒漠草原草地围栏外的反射峰和水分吸收谷都不太明显.[结论]围栏封育对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效果;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曲线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同草地围栏内外的光谱曲线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下羊草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呼伦贝尔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下羊草群落特征,为保护和促进呼伦贝尔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距居民点位置由远而近依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不同程度的退化样地,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特征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各样方羊草群落中物种的重要值变化较大,随退化程度增加,重要值为上升趋势,重度退化区明显升高;α多样性指数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植物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依次为: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结论]草地的退化演替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但随着干扰和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植物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在不同环境下的响应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带状样地调查数据,计算研究区离沙漠边缘不同距离、沙丘不同坡向植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指数,确定调查区植物群落优势种群及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结果](1)从沙漠边缘向腹地,植物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Simpson、Shannon-Wineer、Pielou指数)均呈减少趋势,β多样性(Whittaker)指数则呈增加趋势;(2)植物多样性随坡度不同(西坡、东坡、丘间平地),由东坡、西坡到丘间平地,α多样性依次增加;由丘间平地、西坡到东坡Whittaker指数依次增加.(3)研究区优势植物种群为尖喙 牛儿苗(Erodium hoefftianum)、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早熟猪毛菜(Salsola praecox)、荒漠庭芥(Alyssum desertorum)、早熟禾(Poa annua)、虫实(Corispermum lehmannianum)和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且均呈聚集分布.[结论]水分条件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分布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疆昭苏马场春秋场草地退化演替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春秋场草地退化演替规律.[方法]群落特征和植被数量分析.[结果]春秋场草地退化严重,不同退化梯度间的多样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群落多样性呈现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的规律,均匀度呈现中度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群落退化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同时,中度、重度退化阶段属于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正确认识稳定性同位素对艾比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的科属性质,为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经营管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测定了植物叶片含水量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结果]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以藜科、豆科、柽柳科和夹竹桃科为主,物种较为贫乏;测得有31种C3植物和4种C4植物,C4植物的比例较高,分布集中于藜科;湿地内植物具有较大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论]C3植物比C4植物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柽柳科、杨柳科、豆科和榆科等相对于以草本为主的车前科、菊科、萝艹摩科等,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也有较强抗逆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实地测定的荒漠植物高光谱和含水率,建立其含水率预测模型,为遥感生态监测和荒漠生境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实地测定了17种荒漠植物光谱反射率,使用烘干法测定其含水率,对荒漠植物的含水率和反射光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05-1534 nn波段是荒漠植物含水率的敏感波段.引人吸收深度为参量,分别以978-1030,1405-1534 mn波段水分吸收深度建立荒漠植物含水率线性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R2=0.696和R2=0.928.根据模型计算荒漠植物含水率与真值的误差分别在-16.84;-12.01;和-1.86;-2.84;,[结论]以1405-1534 nm波段水分吸收深度建立荒漠植物含水率线性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的反映荒漠植物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不同草地类型载畜量,为草畜平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为研究手段,对2006~2008年三年间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的载畜量进行动态研究和生产效益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合理载畜量差异大,山地高草草甸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大,荒漠草原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小.三年中,气候变化决定了草地生产效益的最高年份.[结论]亚高山高草草甸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前列,亚高山低草草甸草原、草甸草原和干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其次,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居中,荒漠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最小.  相似文献   

9.
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度退化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形成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的规律.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与多样性的相关分析表明,均匀度对多样性具有更大的贡献率,而丰富度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演替的加剧,相邻退化梯度之间物种替代速率减慢.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地不同类型群落年际动态变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天然草地不同垂直带草地类型群落年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3S技术应用为研究手段,通过3 a的动态测定,分析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植物生育节律、群落生物量动态.[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年际变化差异不大,但是各月的变化趋势有差别,出现峰值的月份不同,盖度和高度的峰值都出现在7和8月.[结论]正常年份,可以根据7月的生物量大小来决定载畜量.高草草甸草地的生物量最大,草原化荒漠的生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
肖军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15-8918
[目的]研究滴灌下水肥耦合对北疆冬小麦生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确定北疆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施用量.[方法]供试作物为当地主栽小麦品种新冬8号.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2因素为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3个水平分别为2 700、3 600、4 500 m3/hm2,施氮量3个水平分别为150、450、750 kg/hm2;对照为常规畦灌处理,灌水4次,灌水量为3 600 m3/hm2,施肥量为450 kg/hm2.[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为返青分蘖期至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后株高增长相对缓慢;拔节期水分增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冬小麦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滴灌冬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在生育期内呈正态曲线变化,随着小麦生育期推进LAI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孕穗期LAI最高;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也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LAI随着增大;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穗数、千粒重和质量影响较大,但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面积推广冬小麦滴灌技术和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2-2005年在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区研究了补灌对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充分补灌条件下,补灌水分主要影响80 cm以上土层的含水量,对80~20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几乎不产生影响,即对土壤最低含水量的影响不大;但补灌量对紫花苜蓿的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补灌量越大,紫花苜蓿的耗水量和产量也越大,说明补灌水分主要用于苜蓿的生长发育消耗.研究还表明,在非充分补灌条件下,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德宝、美国杂花等的产量较好,适宜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灌水对成龄霸王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试验,通过对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第一实验场植物园中成龄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Burge)Maxim]进行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人工深层坑渗灌条件下灌水量[开春水:W_115 kg/株、W_245 kg/株、W_375 kg/株、W_4150 kg/株,埋冬水:W_575 kg/株,无灌溉(CK)]对成龄霸王地上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成龄霸王地上生物量不断增加;各处理的叶片RWC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W_4、CK、W_5、W_1;自然条件和人工灌水条件下,霸王叶片Pn、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各处理Pn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W_4、W_1、CK、W_5;Tr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W_1、W_4、W_5、CK。WUE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_3、W_2、CK、W_1、W_5、W_4。[结论]综合分析,最适宜的灌水时间是成龄霸王萌芽期,最佳的坑渗灌量为开春水75 kg/株。  相似文献   

14.
张胜军  周婷  冉文生  李学颖  翟国亮  李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63+6070-6063,6070
[目的]寻找防止膜下昆虫啃咬滴灌带的方法。[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分别选试验地为草地、试验箱、砼地,膜下昆虫选蝗虫、蟋蟀、地老虎3种,在试验地分别铺设9根滴灌带,膜下放置昆虫,每隔3d抽出部分滴灌带进行漏水检测,同时对剩余滴灌带进行通水,7月试验1次,8月重复上述试验1次。[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昆虫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为获取水分而啃咬滴灌带,其大规模啃咬通常在滴灌带第2次通水之后发生,其啃咬的部位在滴灌带滴水元件附近的迷宫处,且随着通水次数的增加,滴灌带的非正常漏水点增加。[结论]膜下昆虫啃咬滴灌带是有时间段的,而且有明显的特征部位,建议对滴灌带生产原料进行改进,以防止昆虫啃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喷灌模式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喷灌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冬小麦不同时期喷灌,探讨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分蘖动态及日耗水量、水分生产率的变化。[结果]各处理返青期到收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最大,各处理拔节期后的土壤水分差异较大。各处理冬小麦的日耗水量在拔节期到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为4.25mm。各处理的冬小麦分蘖大体上都呈"几"字形变化,并验证了小麦分蘖动态与产量的关系。拔节-抽穗和抽穗-扬花期为冬小麦的需水关键期,此时多灌10mm水可提高产量400kg/hm2。产量最高处理的水分生产率为1.98kg/m3,不是最高但最经济。[结论]喷灌条件下需水关键期灌水和灌水量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灌水量相同时拔节-抽穗期灌水更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颖之  周冀衡  王易  范幸龙  黄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997-998,1019
[目的]研究根区局部灌溉对烤烟不同部位烟叶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我国烟田节水灌溉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烤烟根区实行分区域灌溉,将盆栽土分为3层,对每层分别进行灌溉,在水分分布不平均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还苗期至团棵期烟株理化性状及其根系分布情况。[结果]在表层土灌溉处理下烟株根系活力处于最高,但底层土灌溉处理下烟株长势和产量最大,这主要由于干旱胁迫对烟株长势起到一定作用,且底层灌溉很好地避免了微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结论]局部灌溉有利于烟株生长,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再生水灌溉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于2003~2005年进行盆栽和小区试验,测定不同水质灌溉下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同一年度内两种试验方法无显著性差异;3种水质灌溉的植物叶绿素含量均增高,顺序为:二级水>中水>自来水,中水、二级水处理无明显差异,相同的处理3种植物叶绿素增长率不同。在相同的试验方式下不同年度间的同一种草的叶绿素含量有随年度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年度间同一种草的不相同处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再生水灌溉能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分灌溉对退化高寒草原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2007年在玛多县鄂陵湖边的高寒草原进行灌溉与非灌溉试验,并进行植物种类及生物量的调查。[结果]灌溉后高寒草原植物种类组成增加,物种丰富度高于非灌溉区;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比非灌溉区明显提高,灌溉区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83.5和2 112.2 g/m2,比非灌溉区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加13.4和594.7g/m2。[结论]灌溉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群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不同干扰因素下呼伦贝尔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设羊草放牧、羊草刈割、针茅放牧、针茅刈割4个不同样地,调查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特征.[结果]各群落物种的重要值变化幅度很大,物种数在放牧干扰下都明显下降,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羊草群落中羊草在放牧干扰下重要值比刈割干扰高;贝加尔针茅群落中贝加尔针茅在刈割干扰的重要值比放牧干扰低.[结论]在各种干扰因素下,草甸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重大变化,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边缘效应对贺兰山东坡直翅目昆虫群落的影响。[方法]样带法采集取样,采捕过程中针对采捕的不同种类及生境中的具体情况,采用网捕法、徒手捕捉、诱捕法等。采集时将昆虫标本毒死后带回实验室,制作针插标本,根据相关文献专著鉴定并记录直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标和多度值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斑翅蝗科、斑腿蝗科和癞蝗科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42.65%、29.15%和12.76%,构成研究区域直翅目昆虫的优势类群。直翅目昆虫数量沿疏林草地、边缘和荒漠草地依次增加,边缘多样性高于疏林草地和荒漠草地内部,且边缘与疏林草地差异显著;无论是疏林草地还是荒漠草地,直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都是随着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疏林草地-荒漠草地过渡带出现了栖息地广布种、利用边缘的栖息地广布种、利用边缘的栖息地特异种和逃避边缘的栖息地特异种4种边缘反应类型。[结论]该研究可为直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保护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