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味子叉丝壳菌危害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estRiskAnalysis,简称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外分布、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对五味子白粉病病原菌五味子叉丝壳菌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叉丝壳菌为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我国五味子资源及五味子产业发展具有潜在的严重威胁,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
白粉病是危害五味子十分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几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五味子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受害苗圃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傅俊范 《新农业》2007,(9):44-45
白粉病是危害五味子十分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几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五味子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受害苗圃发病率达100%,病果率在1O%~25%,严重影响了五味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李宏  孙长山 《吉林农业》2011,(4):113-113
五味子是重要的经济植物,野生资源日渐枯竭,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扩大,五味子的主要病害如白粉病、叶枯病、茎腐病以及生理性病害日灼和霜冻对五味子的栽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章简单论述了各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为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叶枯病、白粉病等,在病害防治中使用药剂时,必须选用经过农业部药检所正规登记、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以防农药药害对五味子生长的不良影响及高毒农药的残留危害。  相似文献   

6.
海城市位于辽宁省的中南部,辽东半岛的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8.4℃,≥10℃活动积温3 362℃,全年日照时数为2 663 h,适于北五味子栽培.海城市于2003年开始引种,2006、2007两年面积显著增加,由最初的4个乡镇220 hm2发展到现在的19个乡镇538.3 hm2,最初引种的北五味子已入盛果期.为了促进海城市北五味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海城市农业中心牵头对北五味子园病虫害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当前海城地区北五味子的主要病害为黑斑病、白粉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女贞细卷蛾、美国白蛾.现将这些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叶枯病、白粉病等,在病害防治中使用药剂时.必须选用经过农业部药检所正规登记、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以防农药药害对五味子生长的不良影响及高毒农药的残留危害。  相似文献   

8.
辽五味子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常见病虫害较多,并贯穿其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将直接影响产量与效益。为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针对本溪地区五味子的三大病害根腐病、叶枯病、白粉病和两大虫害柳扁蛾、女贞细卷蛾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措施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通河县五味子种植面积达166.7hm^2,由于五味子长期生长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抗病害的能力较强,一般不易患病害,但在人工栽培的过程中,改变了它们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在引入大田栽培的过程中,由于田内多年轮作,各种病害菌较多,对五味子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目前发现的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叶枯病、白粉病、黑斑病和枯萎病,虫害有柳扁蛾、红蜘蛛、蚜虫,做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保证五味子的产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是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的木质藤本植物。作为一味大宗道地药材,五味子对许多疾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毒性。在现代医学中研究发现五味子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抑郁、抗肿瘤、保护受损神经元,提高记忆力等作用,在医疗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五味子的应用现状、品种选育、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花芽分化、光合特性、植物营养元素等栽培生理,黑斑病、白粉病、女贞细卷蛾等常见的病虫害防治,以及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多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药理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五味子今后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五味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筛选及加工等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对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详细作以介绍。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多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杂木林、林缘、山间灌丛处,具有喜光、喜湿润、喜肥、适应性强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其质量的好坏,与采收时期和加工方法有关。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育苗前要选地,整地。田间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包括苗田管理、移栽、定植期管理等,五味子在生长过程中有卷叶虫、女贞细的危害,同时也会出现根腐病、叶枯病、果腐病、白粉病、黑斑病等,论文中对其防治的方法作以说明,希望对栽培五味子有一定的帮助,保证五味子的优良品质.达到中药GA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是药膳兼用的野生植物,它的茎、叶和果实均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营养保健观念的不断增强,五味子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十分广阔,可见五味子的人工栽培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五味子的野生资源受人为掠夺性经营,使资源日益减少.随着北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市场供需矛盾增加,致使北五味子的市场价格(来自2000年12月河北安国药都信息)由前几年的每公斤16元上升到每公斤35元.为遏制人们对野生资源毁灭性破坏和满足市场需求,大力推广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野生五味子是东北三省的天然野生资源,在林区具有广泛的分布,它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对它的研究以及保护性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 中药材五味子来源于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用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为中医常用大宗药材. 近些年的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增强记忆力和保肝等功能,为五味子的现代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味子不仅大量应用于中药生产,也是西药的生产原料,同时也被大量应用到保健品的开发之中,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对豌豆白粉病的田间发生消长动态开展了调查,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年10月中下旬,当田间秋豌豆植株主枝有20苔叶左右时,开始发生白粉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植株主枝10~15苔叶以上的中上部;在每年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发病部位依次从下往上逐渐发病,植株发病叶片越来越多,叶片上的白粉病霉层越来越厚;冬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五味子的修剪技术,主要包括行向、定干、搭架、循环更新、春夏秋剪等内容,并介绍其根腐病、叶枯病、果腐病、立枯病、白粉病和黑斑病、卷叶虫、黑绒金龟甲等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月季作为特色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白粉病病菌引起的白粉病害发生频繁,已成为月季生产中第一大病害,同时对庭院月季和盆栽月季也具有重大威胁,对我国月季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通过对白粉病发病特征、发病因素及抗性研究、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白粉病...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又称面滕、山花椒、五梅子、茎藤.是木兰种五味子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果实入药为主,茎叶也可入药,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含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醇、枸棣碱、枸棣酸、VC等成分,是收敛性镇咳和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五味子还是酿酒、调味的原料.由于人们掠夺式采收,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人工栽培五味子对于保护资源,满足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滋补类中药材,以北五味子为佳.北五味子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多糖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北五味子多糖抗肝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五味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在我省分布较为广泛的红花五味子 S.rubrifolia,翅枝五味子 S.henryi,华中五味子 S.sphenanthera,柔毛五味子 S.pubescens,毛脉五味子 S.pubescens Var.pubinervis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 28,核型不对称系数 58.90%,核型分类属于 1A 到 2B,表明其染色体比较对称,是较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