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包衣技术自1992年在我市推广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非常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应用面积连年增加。尤其是1995年以来,市政府制订和组织实施了以种子加工、包衣为突破口的“33123”作物良种工程,有力地推动了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全市累计推广应用包衣种子27.5万公顷,综合社会经济效益2.4亿元。1 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积极推广应用包衣新技术进入90年代,种子包衣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被列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如何将这一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摆在农技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特殊的商品。种子经营作为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遵循经营的一般规则。我国《种子法》的实施为种子经营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加入了WTO之后,国外种子企业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种子经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3.
种子工程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工程建设之我见河北省任丘市种子监督检验站(062550)薛正平种子工程是以实现种子产业化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种子工程是种子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种子工程建设涉及...  相似文献   

4.
推广包衣工作是加速种子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基明 《种子》1999,(5):56-56,75
推广种子包衣.提高“三率”水平,是加快实施种子工程,推动种子工作向商品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省把种子包农作为一项农业增产措施,加大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了种子精选率、包衣率和标牌统供率,推动了种子产业化的发展,为全省粮食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l种子包衣是一项简单的农业增产新技术种子包衣技术是在传统拌种和浸种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实效的种子处理技术,一般可增产8%~10%,种子通过精选包衣,可以提高种子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增产,同时还有利于强化种子管理…  相似文献   

5.
杨俊涛  王沪平 《种子》1999,(3):50-5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种子工作非常重视,把“九五”期间实施种子工程作为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战略措施,对我国种子产业化建设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作为担负种子繁育生产、统一供种和管理任务的县级种子部门,由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各自为战,实行封闭式管理,种子商品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因此,采取得力措施强新品种开发利用,发展种子深(精)加工,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及商品化水平,强化部门联合,完善种子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种子包衣及丸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随着国家种子工程的启动,种子包衣及丸化技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种子产业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同时,种子包衣与丸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很好的技术载体,本文概述了种子包衣,丸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对种子包席子有及丸化技术物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关于种子市场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华  杜永江  刘敏 《种子》2002,(2):65-67
本文通过对种子市场经济形势分析,系统地论述了种子经济结构调整构造种子市场运营的行为主体、发育经济载体、建立利益机制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创建种子产业化基本框架、落实扶持政策、开展社会化服务和强化执法监督的行政规范,为提高种子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种子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实施种子产业化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山 《种子科技》2000,18(1):17-18
当前,各地实施种子产业化的工作方兴未艾。推进种子产业化向纵深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 扩市场与占地盘的问题打破行政区划,跨区域生产经营种子,使一批开拓市场型的种子公司脱颖而出。这些种子公司凭借当地优势,打出拳头产品,占领了国内外市场,成为种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与此相反的是,有些种子公司既无力扩大外地市场,也无法使所辖地盘全部用上优种,但又惧怕别的种子公司打入当地市场,于是就采取了地区封锁、市场壁垒的政策,通过不正当的管、卡、压手段,限制别的种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做法阻碍了种子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创立名牌,走杂交红麻种子产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国  李德芳 《种子》1999,(5):52-54
农作物杂交种子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红麻纤维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机遇,红麻种子市场主体不规范,种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妨碍了红麻生产发展。本文从红麻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在面临跨世纪新农业的要求下,提出了走红麻杂交种子产业化道路,以点带面,推动红麻生产朝着协调,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泽胜 《种子科技》2000,18(1):15-15
种子产业化是以种子市场为基础,品种为龙头,一体化为载体的产业体系,是种子选育、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县级种子公司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推进,走出有自己特点的产业化之路。1 转变观念,政企分开,形成竞争求生存的条件。政企分开是种子产业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公司和站分开,目的是使管理站真正发挥管理监督作用。鉴于有的地区种子管理和经营部门合了又分,分了又合的现象,站人员来自公司,且又是平级单位,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建议县级不设种子管理站,由地市级…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尤其“九五”全面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以后,各级种子部门抓住机遇,通过行政推动,狠抓设施建设,建立育、繁、推体制,全面推动了统一供种工作的开展与普及,提高了种子质量和供种水平。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粮、棉、油主要农副产品的暂时过剩...  相似文献   

12.
刘刚 《种子世界》2000,(5):15-15
我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区内土地平坦,地力肥沃,光照充足,自然隔离条件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繁(制)种条件,适于各类农作物种子的繁(制)种。因其所产的种子含水量低(自然脱水),色泽鲜艳、芽率高、商品性好而深受全国广大客户的欢迎,被誉为“天赐的种子加工厂”。近年来,随着国家种子工程的建设和种子产业化的发展,经全区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目前种子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在全区种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1 不断深化和完善种子产业结构调整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更加全面规范了种子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使之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14.
建立良种繁供新体系推进稻麦种子产业化江苏省如东县种子公司(226400)徐善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常规稻麦繁育推广体系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种子工作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中的难点。如东县种子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原...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种子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种子市场打破行政区域,放开经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无论种子市场在何种程度上放开,常规作物地区的种子公司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格局。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为此,笔者就...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种子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种子工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我县种子工作与市场经济对接,如何促进和极大的发挥种子在富县、富民、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作用,种子产业化道路怎么走?怎样能适应县情,寻找种子产业化的最佳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富仙  郑连光 《种子》2003,(5):90-91
通过对衢州市衢江区种子产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形势分析,提出了如何适应新形势,探求新的种子产业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国的种子产业化建设江西省上高县种子公司(336400)陈国梁我国的种子事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现代农业对种子工作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种子...  相似文献   

19.
种子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本兴 《种子》1998,(4):77-80
种子产业化是以种子市场为基础、品种为龙头、一体化为载体的产业体系.是种子科技、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种子产业化工程是我国种子发展“九五”计划和ZO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对种业管理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的决策。如何加快种子产化建设步伐,笔者对此浅谈几点体会:1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农业增产的根本内因,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母,它在农业增产诸因素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只有种子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种子产业已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种子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与管理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管理、规范,而科学、规范的管理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在种子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很好地促进种子事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种子管理实行层级管理,国家、省级负责宏观、大局的管理,市、县级负责基层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