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鸭绿江水域丹东段和河北秦皇岛渤海海域两个松江鲈Trachidemus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6对选择性引物,从两个群体的63个个体共扩增出360个位点,多态位点214个;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为50.28%、50.00%,平均杂合度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0.1690、0.1733和0.2534、0.2592,说明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未出现明显分支,无明显遗传差异;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2.
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对福建省光皮桦11个天然群体的RAPD和I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择34个引物(25个RAPD引物,9个ISSR引物),对11个光皮桦群体77个个体进行扩增.RAPD引物共检测到270个位点,多态位点267个,占98.52%.ISSR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均为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1个天然群体中沙县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和武平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最丰富,三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最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明显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邵武卫闽和沙县罗卜岩自然保护区群体遗传相似度最低.两种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虽存在差异,但都将11个天然群体明显分为两大类.该研究结果为光皮桦树种今后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鲶Silurus asotus的TRAP—PCR反应体系,采用24个TRAP引物组合对鲶人工选育群体进行引物适用性的研究,将获得的多态性位点用于研究鲶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有9个引物组合可产生有效位点,其中多态引物占所筛选引物总数的3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5个位点。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75,多态位点比例为55.56%。说明TRAP标记技术适用于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作为构建鲶遗传连锁图谱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8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6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5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7.1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91 0,在物种水平上美国白蛾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显示美国白蛾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变异占31.05%,群体内变异占68.9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10 5;美国白蛾8个群体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892 7,平均遗传距离为0.114 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济南、烟台和寿光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天津、济宁群体聚为一类,而廊坊、北京群体分别独立分支。进而对美国白蛾遗传多样性与其适应机制和扩散传播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福建柏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条引物共扩增出215个位点和190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达86.74%,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福建柏各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且ISSR标记能有效揭示家系间的多态性;家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0.87,遗传距离为0.13~0.50,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遗传距离L1为界,将24个福建柏优树子代划分为3类,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规律;仅用UBC841就能完全鉴别出所有待测家系.表明建立的福建柏DNA指纹图谱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福建柏家系的资源评价和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缅甸蟒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2个缅甸蟒个体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78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8,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仅有3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缅甸蟒海南养殖群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并未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长江和太湖2个地区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6个引物对2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44个位点.青虾长江和太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63.64 0A,Shannon's指数分别为0.348 0、0.346 5.Shannon's指数估算和AMOVA分析均显示日本沼虾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日本沼虾UPGMA系统树表明:两个地区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日本沼虾江苏长江和太湖两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广州和海南三亚2个地区云斑尖塘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设计的ISSR引物,经过筛选后采用4条引物对云斑尖塘鳢的两个群体各12条进行ISSR分析,扩增出31个位点,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3.87%,Shannon信息指数0.4591,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350,遗传分化系数0.1493,基因流2.8499,说明云斑尖塘鳢群体间分化主要受到群体内部的变异的影响,而不是遗传漂变,广州地区的云斑尖塘鳢群体遗传多样性优于三亚群体。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没有群体间界限。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中华鳖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太湖流域中华鳖花鳖群体和普通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6对引物对2个群体52个中华鳖个体进行检测,共获得33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8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26.27%。普通群体和花鳖群体的Shannon’s指数分别为0.377 9、0.229 2,Nei’s指数分别为0.257 3、0.151 2,显示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同一水平;中华鳖花鳖群体和普通群体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为0.948 3,遗传距离为0.531;通过UPGMA法对2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显示,两者基本能够分别聚类,产生了一定的遗传趋异;太湖流域2个群体中华鳖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花鳖群体与普通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亚种群。  相似文献   

10.
采用COI基因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大连(DL)、乳山(RS)、盘锦(PJ)、青岛(QD)、盐城(YC)、晋江(JJ)和朝鲜西海岸(CX) 7个地理种群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0个ISSR引物在7个种群中共扩增出11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总多态位点比率为93.9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5 2,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18 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值为0246 0。数据表明24.60%的遗传分化发生在不同地理种群间,76.40%的遗传分化发生在整个种群内,群体内分化大于群体间分化。对7个群体70个个体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对比长度包括469 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68个,简约信息位点47个。在68个变异位点中,62个位点发生转换,6个位点发生颠换,简约信息位点率达9.611%,系统树分析表明供试群体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与ISSR分析结果相一致。该结果为科学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沙蚕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