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全国不同生态环境多点试验,正确评价参试棉花新品种系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和区划种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一组闭花受精和开花受精棉花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两种类型的棉花在纤维品质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种子来源于闭花铃的各材料,它们又分离出的闭花铃与开花铃,其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各项主要纤检指标成正相关,并且纤维长度和整齐度相关显著。结果说明,如能在育种或良种繁育实践中利用棉花的闭花受精特性,在纤维品质方面不会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利用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或新品系与美国抗虫棉新棉 3 3 B及我国自育的 2个抗虫棉品系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转 Bt基因杂交抗虫棉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转 Bt基因杂交棉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铃重的增加较大 ,其次是衣分 ,单株结铃数优势最小。对纤维品质分析表明 ,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一般具有负优势。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多低于抗虫亲本和对照 ,麦克隆值增大 ,整齐度好于抗虫亲本和对照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及品质区划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三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检验和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研究进展和棉花纤维品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并论述了棉花色特征指标如明度指标光反射率(Rd)和饱和度指示纤维黄度(+b)和传统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如目测等级、长度、强度和细度的测定与应用,以及生态和气候类型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与棉花色特征指标的关系。综述了在棉花质量标准革新与国际化背景下开展棉花色特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及色特征研究的发展前景。展望在构建棉花色特征气象生态模型基础上建立中国棉花分类分级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将生态模型与GIS进行结合,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生态指标和棉花纤维色特征的空间地域分异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向21世纪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对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棉花纤维品质与纺织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植棉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过近20 年的改良, 我国28~29m m 长度的棉花品种综合纤维品质指标与国外相差不大, 但品种的纤维长度类型单一。随着纺织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需要通过培育不同档次纤维的棉花品种、提高早熟性和抗病虫性多种途径进行改良, 也需要栽培技术的改进。纤维内在品质在流通领域的价值急需考虑。  相似文献   

7.
以陆地棉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采用RIL系间随机交配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含有188个组合的IF2群体。对该群体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评价,并采用A、D遗传模型对其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IF2群体中5个纤维品质性状均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且各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大多与F1杂交种相近,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显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控制棉花纤维品质遗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环境因素对于棉花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表现巨大的影响,两个环境中预测到的杂种优势值具有明显的差异。IF2群体是棉花数量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预测的优良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8.
刘慧平 《种子科技》2023,(11):17-19
棉花是一种常异花授粉农作物,产量和优良的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的.目前棉花品种的产量与纤维品质之间大部分成反比,很难同时改善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导致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无法同时提高的原因是不利性状基因与目标性状基因连锁.要同时提高纤维品质和产量,必须从育种方法入手,文章基于棉花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分析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育种的遗传基础,重点研究棉花育种方法,以达到同时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及分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数据,分析棉花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等纤维品质指标。将河南省的植棉区分为豫东、豫东南、豫西南、豫北4个分区。这些分区间的纤维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国家区试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中心抽样数据结果基本一致。区试数据结果: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3项指标豫东最优,豫东南优于豫北。豫东的纤维长度为30.30mm,较豫北的28.96mm长1.34mm;麦克隆值较豫北小1.23,较豫东南小0.51。河南省抽样数结果为豫东较优,豫北区欠佳,豫西南的纤维偏粗。总体上看河南省的棉花纤维品质集中在中档棉这一档次,要提高棉花纤维品质,需要在比强度和纤维长度上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部位不同采摘期棉花纤维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纤维品质不仅与气候有关,还与空间部位和采摘期有关.本研究表明,以棉株中部、横向第4果节位的棉花纤维品质为最好;采摘时期以9月底至10月初的棉花纤维品质最稳定,是反映棉花纤维品质较为客观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棉花棕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的控制,它对棉花的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衣分、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要转育高产、优质的棕色纤维棉花品种,选择适当的白色纤维亲本是关键,同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做好第十三师优质棉花品种筛选,探讨新引进疆内品质比较好的11个棉花品种(系)在哈密垦区的性状表现,在第十三师植棉团场开展多点展示示范,结合2022年引进棉花品种种植情况和棉花参示品种(系)纤维品质,对比分析展示示范棉花品种(系)综合品质,结果显示:生育期最短的棉花品种(系)是塔河2号,117 d;纤维长度表现较好的是H33-1-4号,纤维长度达3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较好的是塔河2号,达31.12 mm以上;大面积种植实收产量塔河2号较对照新陆中67号增产1.29%,综合稳产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国家棉花品种区试纤维品质结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了国家棉花品种区试共 7个类型的纤维品质检测与评价工作.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年多点试验,正确评价棉花新品种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品种审定推广、纤维品质区划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温度 20℃± 2℃、相对湿度 65%± 3%条件下进行,检验依据为 ASTM D5867- 95< HVI900大容量纤维测试仪试验方法>,采用 HVICC校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棉花品质、产量、抗性等均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且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实现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同步改良具难度很大,针对棉花品质、产量、抗性等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棉花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团队以陆陆种内分离群体、陆海种间分离群体等材料,交叉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等研究手段,在陆地棉优质品质及抗性基因挖掘、海岛棉优质品质及抗性基因挖掘以及分子标记辅助方法开发及棉花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棉花品质、产量、抗性性状形成的同步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6年从新疆北疆引进12个当地主栽棉花品种在阿拉尔垦区进行品比试验,通过对供试各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供试棉花品种(系)在南疆种植生育期明显延长,与阿拉尔垦区中早熟棉花品种生育期相当,综合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表现可以看出,供试棉花品种(系)中第五师的14-3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选择13个棉花品种(系)在第六师新湖农场进行区域试验,通过对其生态适应性、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为供试棉花品种(系)的审定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对预测我国不同生态区棉花纤维品质,指导我国原棉进出口和纺纱企业配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棉花花铃期生理生态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量化了棉花品种、棉株空间枝节、花铃期日均温、光照长度、土壤含水量、棉株含氮量与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关系,并结合已有的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生态模型,构建了机理性较强的预测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长度整齐度等单一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及综合指标模型。利用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进行了检验,显示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长度整齐度的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的均方差根(RMSE),在时间分布模型中分别为0.15 mm、0.29 cN tex-1、0.18和0.36,在空间分布模型中分别为0.22 mm、0.60 cN tex-1和 0.15和0.86,与实际观察值间的误差皆小于5 %,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通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土壤养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在浙江省棉区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县)。研究了棉纤维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纤维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两组变量间的典型相关系数(λ=0.9683)达显著水平,因此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高低有关。(2)在土壤诸养分中,以土壤有机质、氮、硼和铜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特别当这些养分的含量较高时,纤维的麦克隆值和2.5%跨距长度有显著地提高。(3)黄岩、金华、衢县和平湖试点的土壤由于采用稻棉轮制而土壤肥力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在棉花生产中,急需解决优质棉的品种问题。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对1984年育种攻关协作单位优质棉有苗头的新品系123个,统一进行了纤维品质测定,其结果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20.
得克萨斯高原历史上生长的陆地棉因其狭窄的种质基础限制了棉花纤维品质的改良。化学诱变和随后的选择有助于选育适宜该区域的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系。本研究旨在测定纤维品质改良的遗传。从一个用3%EMS处理2小时的Paymaster HS200群体中选择出麦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