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元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广元植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及硼等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及铜含量丰富,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效钼含量适中;有效锌和硼缺乏,总体处于缺乏或极度缺乏水平。半方差分析表明,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块金系数均在29.72%~67.59%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铁、锰、铜及钼含量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土壤有效锌和硼含量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分析表明,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与p H值呈负相关,相关性总体高于地形因子。土壤有机质对有效铁、铜、锌及硼有极显著影响,其空间变异性为5.5%~27.2%。除有效锌外,土壤p H值对其余5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均有极显著影响,其空间变异性为5.0%~30.4%。土类对土壤有效铁、锰及铜有极显著影响,其空间变异性8.4%~12.3%。熟制和种植制度对6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较弱,进一步说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但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强于随机性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广元植烟区土壤微肥施肥管理及优质烤烟栽培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的彭水县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基于AreGIS技术,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彭水县烟区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铜、有效铁及有效锰的样本呈正态分布,其他微量元素为偏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在29.47%(有效钼)~51.76%(有效铁)之间变化;土壤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锰的样本数据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效钼和有效锌为指数模型;土壤微量元素的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钼及有效锌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有效铁及有效锰则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含量偏低,有效钼、有效铁及有效锌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重庆市14个县(区)的334个植烟土壤样品的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B和Mo的含量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20%以上植烟土壤缺Mo、Zn,75%以上土壤缺B,有效铁、锰含量较丰富,有效铜极丰富。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均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关系,有效钼含量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关系,有效硼含量在pH<7.0时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在pH>7.0时含量下降。植烟土壤中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有效锰、硼和钼与有机质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表明:(1)与基础土壤相比,休耕3年后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8%,22.5%,14.3%(p<0.05);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钼无显著变化。(2)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微量元素基础含量均呈负线性关系,而有效锌和有效钼均呈负对数关系(p<0.05),且对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的基础含量分别小于8.0,0.9,0.3,0.06 mg/kg的农田土壤有显著提高效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础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5);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p<0.05)。(3)进一步对休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休耕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展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指导茶园养分管理和土壤培肥。  【方法】  于2020年,在四川雅安名山区中峰镇面积约2 km2的生态茶园,采用随机布点法布设9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 0—30 cm 表层土壤,分析土壤pH、有机质以及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4种微量元素含量,用阈值法(平均值±3倍标准差)对分析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区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56.0、28.0、1.2和1.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52.59%、89.95%、38.81%和32.9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而有效锰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土壤有效铜呈纯块金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为负值;有效铁、有效锰以指数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有效锌以球面模型为最佳,块基比在36.57%~61.85%,均呈中等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有效铁含量具有极显著空间自相关性。4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有效铁含量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有效锰含量随地面坡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有效铜含量斑块状分布明显,有效锌含量则呈现出从研究区两端向中部递减的分布特征。有效铁含量与有机质、pH显著正相关,有效锌含量则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锰含量与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铜含量则与各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中锋生态茶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总体上均较丰富,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有效铜存在空间孤立现象,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表现为空间聚集特征。茶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有效锰含量则主要受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砂土微量元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增  王秋杰 《土壤肥料》1996,(3):40-41,F003
对河南省几种主要砂土的微量元素状况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种砂土的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丰富,供应能力较好;土壤有效锌、钼、硼、锰含量均低于缺素临界值。砂土微量元素和土壤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砂粒含量呈线性负相关,母质不同,砂土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很大。生产实际中必须重视砂土微量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7.
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平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锰、硼可增加紫花苜蓿产草量;施锰200 mg/kg(Mn2处理)和硼600 mg/kg(B3处理)效果最好,草产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809.49和1065.35 kg/hm2。喷施锰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锌和锰的含量,适量喷施能显著提高磷、钴、硒、铁和钼的含量;但喷施锰肥降低了紫花苜蓿钙、铜和硼的含量,适量喷施能显著降低钙和铜的含量。紫花苜蓿锰含量与施锰量呈正相关,硒、铜含量与施锰量呈负相关,而铁、锌含量随施锰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喷施硼肥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锌和磷含量,显著降低了钙、钼、硒的含量,而适量喷施硼肥能显著提高钴、铁、锰、硼的含量,但喷施硼肥未显著降低紫花苜蓿铜的含量。紫花苜蓿锌、硼含量与施硼量呈正相关,铁、钙、钼、铜、硒含量与施硼量呈负相关,而锰、磷含量随施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立在祁连山西水林区大野口流域的1 hm2青海云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壤锌、锰、铜、铁、硼等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度大小和有效性指数、与有机质和p H值及速效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土层有效微量元素锌、锰、铜、铁、硼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铁锰铜硼锌,有效微量元素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0~60 cm土层有效锌、锰、铜、铁、硼均值大小分别为:(0.52±0.27)mg kg-1、(6.26±1.76)mg kg-1、(2.44±0.98)mg kg-1、(94.69±25.48)mg kg-1、(2.19±0.70)mg kg-1。(2)0~60 cm土层中,锌、锰、铜、铁、硼密度大小分别为:(2.21±1.27)mg m-2、(26.24±7.64)mg m-2、(11.50±6.41)mg m-2、(447.78±178.04)mg m-2、(9.76±3.32)mg m-2,有效性指数大小为:铁硼铜锰锌,其中:铁、硼、铜有效性指数大于1,而锌、锰有效性指数小于1。(3)不同土层有机质与锌、锰、铜、铁、硼等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 H值与锌、锰、铜、铁、硼等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仅与硼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p H值均对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锰与硼喷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平锰与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锰、硼促进了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增加,适量则效果显著(P < 0.05),以施锰浓度200 mg·L-1(Mn2处理)和硼浓度600 mg·L-1(B3处理)效果最好,草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809.49和1 065.35 kg·hm-2;喷施锰肥能显著提高锌和锰的含量;适量则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磷、钴、硒、铁和钼的含量,喷施锰肥降低了钙和铜的含量,适量则影响显著;喷施锰肥,硼的含量略有降低;且锰含量与施锰量呈正相关,硒、铜含量与施锰量呈负相关;而铁、锌含量随施锰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喷施硼肥显著提高了锌和磷含量,显著降低了钙、钼、硒的含量,显著提高钴、铁、锰、硼的含量,喷施硼肥,铜的含量略有下降;且锌、硼含量与施硼量呈正相关,铁、钙、钼、铜、硒含量与施硼量呈负相关;而锰、磷含量随施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乡市西四县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河南新乡西部四县各类土壤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论述了土壤分布的地形地貌条件,理化性质不环境污染对大量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认为:土壤有效态氮磷,钾的含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而微量元素锌,锰,铜,铁,钼,硼的有效态含量则与地貌变化,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通透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extractable trace elements was carried out on 434 soils using 0.1 N HC1 as the extractant for copper, manganese, iron, zinc and cobalt, 0.2 M ammonium oxalate at pH 3.0 for molybdenum and boiling water for bor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n the average from about 1 to 20 percent of the total element content of the soil uas extractable, the percentage varying with the element. Comparing the amount of extractable elements in the 0–15 cm and 15–30 cm layers indicated that only manganese, zinc and bor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rrelation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p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quantity of manganese, iron, zinc and boron extracted, while organic matter influenced copper, manganese, zinc, cobalt and boron and clay content the copper, manganese, iron, zinc, cobalt and boron.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黄河流域5个综合试验站224个主产区梨园,采集树冠滴水线下0~20 cm土样用于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除泰安试验站有20.0%梨园土壤pH处于3.95~5.34外,其余4个试验站梨园土壤pH均在6.62~7.82;90%以上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g/kg,其中24.1%梨园有机质含量低于10 g/kg。62.1%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60 mg/kg,且绝大多数低于90 mg/kg;约18%梨园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而43.3%梨园高于40 mg/kg;17.4%梨园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100 mg/kg,但有41.1%梨园高于200 mg/kg:梨园土壤有效磷钾富集现象明显。梨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均较高,平均值分别达3073 mg/kg和219.8 mg/kg。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75%梨园有效铁含量低于10 mg/kg,27%左右梨园有效锰含量低于7 mg/kg,29.2%梨园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30%左右梨园有效锌含量低于1 mg/kg;有效硼含量在0.25~1.0 mg/kg及>1 mg/kg范围的梨园分别约占57.6%和27.2%。针对上述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建议黄河流域梨栽培中应加强有机肥或有机物料的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量施用磷钾肥,重视补充微量元素铁、锰、锌、硼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质地耕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下耕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为合理制定农田土壤施肥方案和提高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以库车县不同质地耕层土壤(0—20cm)为调查对象,采用统计方法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壤土、砂壤土、黏土、黏壤土及砂土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壤土和砂壤土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2)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排列顺序依次为:砂壤土(1.51)砂土(1.44)黏土(1.42)壤土(1.41)黏壤土(1.27);(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均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p0.01),pH值则与有效铜和有效锰相关显著(p0.05)。[结论]在不同土壤质地下,微量元素铁和锌含量较为缺乏,锰和铜含量则相对较为丰富,故应依据这一特性进行土地科学管理和施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稻田土壤有效态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全国282个水稻土监测点,分析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区域特征(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华南),结合丰缺标准,揭示中、微量元素丰缺程度。结果表明:东北水稻土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锌含量最低;长三角有效锰含量最高、有效硫含量最低;长江中游有效铜含量最高,有效态铁、锰和钼含量最低;西南交换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铜含量则低于其他地区;华南有效态铁、钼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而交换性钙、镁含量低于其他地区。中国水稻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铁、锰、铜含量整体丰富;长三角和华南缺硫水稻土比例分别为42.2%和41.8%;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和华南缺锌水稻土比例分别为75.0%、52.3%、31.9%、53.2%和10.4%,缺硼分别为38.5%、65.2%、92.2%、88.6%和78.3%,缺钼28.6%、60.4%、82.6%、42.0%和33.4%。可见,东北和长三角水稻土以缺锌为主;长江中游以缺硼、钼为主;西南以缺硼为主;华南以缺硼为主。研究可为全国和区域尺度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管理和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土高原苹果园肥力状况,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GIS采集苹果主产区黄陵县的304个苹果园的土壤和叶片样品,测定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p H、速效磷、速效钾、CEC及有效铁、锰、铜、锌的含量和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根据土壤和叶片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丰缺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72%的果园未达到绿色食品土壤肥力指标的正常值含量;土壤和叶片氮含量较低,磷和钾含量较高,其需肥顺序为氮钾磷;该地区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在以后的生产中需多施微肥。通过对土壤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有利于土壤中大量元素的有效养分增加。从土壤和叶片养分间的相关性分析得知,仅土壤钾和叶片钾呈负相关,而其余元素全部呈正相关,由此得出通过提升土壤中某元素的含量可以使得叶片中相应元素含量相应增加,而元素钾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白银市平川区土壤硒分布规律和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因素,为保护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白银市平川区共采集土壤样本59个、农作物可食部分样品36个,通过检测分析土样全硒含量、土壤化学性状(铅、汞、镉、pH、有机质、有效硅、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与农作物可食部分全硒含量,研究了白银市平川区土壤与农作物全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川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29 mg/kg,高出甘肃省土壤全硒平均含量45.0%,且富硒土壤母质均为冲洪积物。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R2=0.32*)、有效硅(R2=0.35**)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平川区各农产品全硒含量大小依次为胡麻、枸杞、藜麦、菊芋、玉米、马铃薯。平川区土壤硒含量有区域差异,西北部高于东南部,且灌区高于旱作区。土壤母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硅含量是决定土壤富硒的主要因子,富集系数是各农产品全硒平均含量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兰  周卫军  崔浩杰  周奕廷  曹胜  刘双 《土壤》2020,52(2):287-293
为了弄清湖南省柑橘园土壤中、微量养分的丰缺及其分布特征,并合理调控柑橘园土壤中、微量养分,采集了湖南省柑橘园主产区14个县共84个土壤样品,检测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湖南省柑橘园土壤有86.8%样点呈酸性或强酸性;56.1%样点有机质含量偏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较适宜柑橘生长,但分布不均衡,其中湘南56%的样点钙含量不足,湘西南53.6%样点钙含量不足和64.3%样点镁含量不足;有效硫、铁、锰含量均偏高,偏高的比例分别为80.8%、86.9%,64.3%;有效铜含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其中湘南和湘西南分别有76.9%和78.6%样点含量偏高;76.2%样点有效锌含量适宜;85.5%样点有效硼处于缺乏状态;有效钼仅湘南有53.9%地区含量丰富,湘西北、湘西南地区含量适宜。相关性分析表明,柑橘园土壤pH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有效硫,有机质与有效硼、有效锌,以及其余养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湖南省柑橘园土壤中、微量养分分布不均衡,3个主产区均存在制约柑橘生长发育的问题,据此建议调剂土壤pH,加大有机肥的施用,同时根际施用与叶面喷施相结合,适当补充硼、锌肥。  相似文献   

18.
毕节烟区土壤pH值分布状况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市植烟土壤pH的分布状况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pH平均值为6.39,变异系数为11.87%,pH值处于最适宜范围(5.5~6.5)的土壤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44.83%;各县(市)pH最适宜的土壤样本数占各地总样本的比例由高到低顺序为:金沙(67.44%)>织金(64.29%)>大方(54.84%)>七星关(47.54%)>黔西(36.59%)>威宁(35.19%)>赫章(24.24%)>纳雍(15.38%)。不同土壤类型pH平均值高低顺序为:石灰土>紫色土>潮土>黄壤>黄棕壤;毕节烟区土壤pH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硼和有效锌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铵态氮、有效锰、有效铁的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毕节市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硫、铜、锰、铁的含量丰富,但全磷、有效硼、水溶性氯的含量偏低或极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壤类型和微量元素辅助信息的土壤属性空间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大尺度区域土壤属性空间化的方法,以吉林省为例,研究土壤养分(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和地形地貌、微量元素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土壤类型基础上,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作为协因子进行土壤养分的Cokriging插值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与经度、有效铁、锰和速效氮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66、-0.71、-0.70和-0.67;有机质与经度、pH值、有效钙、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8、0.56和0.52;碱解氮与经度、纬度、pH值、有效铁、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7、-0.67、0.56、0.54;速效磷与速效钾、有效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分析发现以相关性较高的微量元素作为协因子进行Cokriging插值精度均优于采用地形变量作为协因子的Cokriging插值。交叉检验和检验站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Kriging相比,基于土壤类型和微量元素的Cokriging插值在增加估值精度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湘西植烟土壤pH和主要养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湘西烟区植烟土壤pH和主要养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于2015年采集烟区1 242个土壤样本,研究了植烟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适宜性分布、县域分布以及pH与这些养分指标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1湘西烟区植烟土壤pH平均值为6.12,有20.77%样品偏酸和18.20%的样品偏碱;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42 g/kg和145.63 mg/kg,总体上处于适宜水平;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为28.94 mg/kg,有近40%样品偏高;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98.76 mg/kg,有近45%的样品偏低。2主产烟县植烟土壤pH和养分差异极显著。3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pH之间呈现曲线关系;当pH5.5时或pH8.0时,随土壤pH变化,主要养分含量变化较大;当pH在5.5~8.0时,随土壤pH变化,主要养分含量变化平缓。当pH5.5时,随土壤pH升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快速下降;当pH在5.5~8.0时,随土壤pH升高,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缓慢升高,碱解氮含量缓慢下降;当pH8.0时,随土壤pH升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快速下降,速效钾含量快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