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四川省绵阳市近几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草莓保护地栽培,但近年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其提高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一大障碍。因此,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并提供合理安全的用药技术已成为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迫切需要。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997年我县首次试种保护地草莓成功后,至2008年发展到66.67hm2。随着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保护地大棚的周年使用,草莓的病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目前保护地草莓病害有草莓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黄萎病等。而草莓白粉病在我县发生最重,危害最大,成为主要病害,一般产量损失10%~25%,严重的达30%~50%。现将白粉病在我县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一般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极大地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危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及规律,并提出了保护地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笔者对草莓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影响其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介绍,尤其是在药剂防治上对25%己唑醇、25%乙嘧酚等几种防治草莓白粉病新药剂防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7天,25%己唑醇SC7500倍液及25%乙嘧酚SC800倍液这两种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较好,相对防效达78.8%、77.2%。  相似文献   

6.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是草莓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尤其在保护地中,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草莓白粉病更易发生。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草莓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  相似文献   

7.
朱秋云  张健  胡颖 《北方园艺》2008,(4):242-242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是草莓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尤其在保护地中,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草莓白粉病更易发生.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草莓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等草莓产区.白粉病是冷凉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也是棚室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的草莓产区发病严重,已成为提高草莓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是影响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2000年以来,草莓白粉病在我市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在保护地草莓发生尤为严重,病叶率达40%以上,病果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其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草莓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1发病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花、果梗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病菌逐渐蔓延扩展,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保护地栽培已成为山东省草莓的主要栽培方式,在胶东半岛,保护地栽培约占总栽培面积的90%,栽植品种以丰香为主,但由于丰香草莓抗病性较差,白粉病发生严重,在生产中不得不增加农药的应用次数,导致草莓果实污染严重,品质下降,从而严重影响草莓  相似文献   

11.
草莓白粉病(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专性寄生菌,在大气温度15~22℃或湿度40%~80%条件下,有利于侵染发病和产生分生孢子,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防治草莓白粉病的专用药剂.由于草莓在上海嘉定已有十几年的种植历史,农户一般采用大棚设施连作栽培,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比露地栽培重;再加上连年使用同一药剂粉锈宁进行防治,该病对粉锈宁已产生明显抗性.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就几种较新的三唑类杀菌剂进行了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寻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山东草莓品种应用上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和 《落叶果树》1997,29(3):27-27
山东草莓品种应用上的问题与建议王忠和(山东省烟台市果树工作站264001)1988年以来,山东草莓(特别是大棚等保护地草莓)异军突起,迅速发展,面积约达6000hm2(公顷)以上。根据在烟台、青岛、威海、淄博、临沂等草莓主产地的调查,提出山东草莓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丰香草莓是烟台地区草莓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品种,多年来一直以个大、品质佳、耐贮运、产量高等优点被广大果农和消费者所青睐。但由于白粉病的危害,自1998年以来,烟台地区95%的丰香草莓种植户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绝产绝收。对此,我们经过多年的农药试验与调查研究,总结出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北方保护地草莓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保护地栽培,能够实现错季供应,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如果管理不善,保护地内有可能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草莓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降低草莓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介绍了草莓保护地栽培的三种主要病害,即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的危害特征及发病条件,从轮作倒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调控温湿度、应用地膜覆盖与滴灌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预防措施到药剂防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草莓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多发性病害,特别是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的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同时由于保护地内温湿度恒定,受外界影响较小,发病频率高,防治难度大。防治时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生产。1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病原菌逐渐漫延扩展,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表明,徐州地区保护地盆栽草莓易发生的优势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归纳总结各病害精准诊断要点,做到适时防控,并制定了以选择抗病品种和加强农艺管理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的综合防控方案,旨在为徐州地区保护地盆栽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锋 《吉林蔬菜》2008,(5):31-31
白粉病为草莓的普通病害,局部地区发生分布,露地,保护地都可发病。通常病情较轻,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严重地块或棚室病株率可达80%以上,病果率达30%,显著影响草莓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世高、敌力脱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 macularis)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和品种更新,该病发生普遍,为害加重,目前已成为草莓生产的一大障碍。为寻求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我们于2000年11月下旬~12月份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20.
北方草莓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崔彦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草莓是近年来我国水果市场上的重要鲜果之一,因其耐寒性强,栽培管理简单,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高效益经济作物。在河北的满城、北京的顺义、辽宁的东港市等有相当规模的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