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爪蟾用于启动子组织特异性表达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与嗜上皮启动子EDL2连接,运用显微注射技术将EDL2-GFP注射入爪蟾受精卵以制备转基因蛙,根据GFP在蛙体内的表达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从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即光滑爪蟾抗菌肽。以大肠癌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MTS试验,研究光滑爪蟾抗菌肽对SW480细胞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较纯的活性物质,即光滑爪蟾抗菌肽。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光滑爪蟾抗菌肽作用组中,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皱缩,成圆形,细胞间隙增大,死细胞增多。MTS试验表明,光滑爪蟾抗菌肽对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光滑爪蟾皮肤分泌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光滑爪蟾皮肤抗菌肽。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溶血活性试验及癌细胞抑制试验,对其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得到2个纯度高且具有活性的抗菌肽(AMP1和AMP2),质谱鉴定结果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082.78和2237.34。MIC结果表明,AMP1对S.aureus ATCC25923、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的MIC值分别为23.63、8.71mg/L,对MRSA无抑菌作用。AMP2对S.aureus ATCC25923,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MRSA的MIC值分别为4.94、10.7、86.6mg/L。溶血试验显示AMP1,AMP2具有极弱溶血活性,且对癌细胞SW480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爪蟾卵母细胞抽提物处理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JBCFF),并以发生重编程的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研究其对克隆效率的影响.分别超排3只爪蟾,收集卵母细胞后提取其抽提物,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确定其蛋白含量,SDS-PAGE分析其中所含蛋白的种类.应用细胞膜透化剂Digitonin对建立的JBCFF进行通透处理和PI染色,筛选最适浓度;并用获得的抽提物处理牛体细胞,获得重编程细胞.以发生重编程的体细胞为供体进行核移植,同时比较离子霉素+6-DMAP和A23187+6-DMAP两种组合激活后克隆胚的体外发育能力.结果,3个爪蟾卵母细胞抽提物样品的蛋白浓度分别为56.2255、64.6570和71.2158 μg/mL,其中所含蛋白种类一致,主要集中在40~55、70~100 ku之间.经过连续的筛选,透化剂Digitonin对JBCFF通透处理的最适浓度为7 μg/mL,PI染色显示透化效率为55.44%.爪蟾卵母细胞抽提物与体细胞共孵育后继续培养6~7 d,细胞聚集形成"克隆簇".分别以"克隆簇"细胞和未处理细胞为核供体,制备的重构胚在融合率(92.83%和96.04%)、卵裂率(89.64%和89.78%)和囊胚率(24.06%和23.12%)均无显著差异(P>0.05);离子霉素+6-DMAP和A23187+6-DMAP两种激活方式对克隆胚胎的分裂率(92.16%和92.28%)和囊胚率(23.21%和24.18%)均无显著影响(P>0.05).爪蟾卵母细胞抽提物诱导和牛体细胞发生重编程,并恢复到较低的分化状态,但没有显著促进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可见缺少对胚胎发育起重要作用的重编程过程,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氯化铝对非洲爪蟾胚胎神经发育的影响,以不同浓度(1和2 mmol/L)AlCl3溶液处理原肠期的胚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铝处理对胚胎体节发育的影响;采用整胚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发育标志基因Sox3、NeuroD的表达;利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氯化铝处理的胚胎体轴弯曲、缩短,神经褶未完全融合。铝处理后胚胎体节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神经发育相关基因sox3、neuroD的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结果提示:氯化铝通过抑制增殖,促进凋亡而影响非洲爪蟾胚胎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6.
蟾蜍俗称癞蛤蟆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蟾衣是蟾蜍生理性皮肤更新换代的代谢产物。 1只蟾蜍一生中要脱 2 0 0多张衣 ,一般每年脱衣 1 0~ 40多张。采集天然蟾衣要按自然规律 ,让蟾蜍自行脱衣 ,使用药物或激素强行脱衣可导致 :1污染蟾衣 ,使服用蟾衣者引起不良反应 ;2伤害蟾蜍。即使需要强行脱衣 ,也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采集天然蟾衣的方法 :在室内用玻璃围一个长 2 .5 m、宽 1 .5 m、高 0 .6m的脱蟾衣池 ,池子底部稍倾斜 ,并用水泥抹平 ,池底的一头设下水道 ,池上按照明设备。将无损伤 ,体重 75 g以上蟾蜍放入脱衣池 ,用清水冲洗…  相似文献   

7.
将非洲爪蟾蝌蚪从发育的第52期开始暴露在不同浓度(0、10、25、50、100 μg/L)的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中,直到变态结束,研究其对非洲爪蟾变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态高峰期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存活率无显著的差别,而在变态高峰期,浓度高于10 μg/L的试验组蝌蚪大量死亡,各组存活率分别为25 μg/L组72.9%,50 μg/L组53.1%,100 μg/L组12.3%;各浓度组蝌蚪在变态结束时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50 μg/L组和100 μg/L组蝌蚪变态高峰期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5 μg/L以上浓度组,蝌蚪甲状腺组织表现不同程度的滤泡扩张,滤泡上皮细胞增生、叠加,滤泡数目增多等.提示多氯联苯可干扰非洲爪蟾的变态发育,两栖类变态试验可以作为筛选甲状腺激素干扰物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穿孔是研究胚胎系统基因调控的新途径 ,然而要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非洲爪蟾及其它模式生物胚胎学还有一些待克服的困难。通过特殊设计的电极、荧光素酶活性表达的检验、直接清楚显示的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将非洲爪蟾胚胎电穿孔条件达到最优化。m RNA电穿孔效果优于 DNA,与质粒 DNA相比其表达效率提高 1 2 0倍 ,使用电穿孔其效果会立刻显现出来。采用非接触电穿孔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要远小于针式电极 ,可有效地应用于早期胚胎的研究。此外 ,m RNA电穿孔技术还应用于其他研究领域 ,但 DNA电穿孔没有显著的效果 ,因为其表达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金蛙”即白化非洲爪蟾,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负子蟾科、爪蟾属.是非洲爪蟾(Xenopus Laeuis)的白化品系,分布于非洲东南部。成体体长6~13厘米。雌性较雄性略大。身体扁平,呈流线型,眼睛小而朝上,虹膜红色、无眼睑及舌,鼓膜不明显。前腿较小,有细且很长的指,后腿粗而强壮,内侧3个趾的前端有黑色的角质爪。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 ,笔者通过多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 ,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 ,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误区一 《本草纲目》上的蟾衣药用价值介绍。纵观《本草纲目》没有涉及“蟾衣”两字 ,也根本不见蟾衣介绍 ,可见这是现代人附加到古人李时珍头上的一种现代谎言 ,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个别的经营者用以误导了消费者。不过 ,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而近年开倡专用蟾衣治肿瘤的浙江海宁市第二…  相似文献   

11.
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 ,更是捕杀害虫的能手。蟾蜍全身是宝 ,从蟾酥中提炼而成的蟾毒素 ,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近年来 ,蟾蜍、蟾胆、干蟾 (蛤蟆肉 )等价格也均有大幅度上涨。非药物所脱的纯天然蟾衣 ,市场价格已升至 1 6万元 /kg。因其肉质鲜嫩细腻 ,现已同众多山珍海味一起登上餐桌 ,仅上海地区每年上市量即超过 5 0 0t。可是 ,由于近年的生态环境改变 ,使原本常见的野生蟾蜍的数量急剧下降 ,加剧了供求矛盾。因此人工饲养蟾蜍已作为一门新兴特种养殖业走向热门 ,江、浙、沪等地已走在全国前列 ,不少养蟾…  相似文献   

12.
神经介素B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介素B(neuromedine B,NMB)是1983年从猪脊髓提纯分离的一种神经肽,含10个氨基酸,大分子肽含32个氨基酸,属于蛙肽家族,为铃蟾肽相关肽。NMB通过其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铃蟾肽受体家族有3~4种(BB1、BB2、BRS-3、BB4或BRS-3.5),NMB优先受体是BB1(NBM-R),与其他受体的亲和力较低。NMB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刺激平滑肌收缩,改变胃肠道的运动性,抑制垂体促甲状腺素的释放;参与摄食和体温调节,介导应激和恐惧反应,影响行为和记忆,促进肿瘤生长等。  相似文献   

13.
四、幼蛙、成蛙的饲养 蝌蚪完成变态,四肢长成并除去尾部即成幼蛙;幼蛙一般经1~2年生长,个体达100克以上,性腺发育成熟,即为成蛙。幼蛙、成蛙的饲养方法基本相同。 (一)建造饲养池:蛙池应选择在环境安静、冬暖夏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造。池面积可视生产规模而定,大至5~10亩,小至1亩以  相似文献   

14.
<正> 美国青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青蛙种。其个体比牛蛙小,比中国本地青蛙(黑斑蛙,又名田鸡)大,最大体重可达0.5公斤。美国青蛙病害少,适应性广,冬眠期短(3~37℃均适宜生长),生长迅速,繁殖力强,蛙肉细嫩爽滑,味道鲜美,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大力发展美国青蛙的人工饲养,既是脱贫致富的生财之道,也是为国家创汇的好门路。两年前,广东省肇庆市有关部门首次独家从国外引进美国青蛙。经一年多的驯养,取得了人工饲养、繁殖的成功。但因美国青蛙是以活动着的小鱼虾、昆虫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不摄食植物性的饲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抽提物处理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Japanese Black cattle fetal fibroblasts,JBCFF),观察处理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和OCT4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多能性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细胞相比,经抽提物处理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组蛋白H3K9乙酰化程度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培养5~6d后细胞聚集形成"克隆簇"中碱性磷酸酶和Oct4蛋白染色阳性;同时也检测到Oct4和Nanog基因在其中的表达,而Sox2基因未见表达;且Oct4、Nanog基因表达量随处理后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4、5、6d)而呈依次上升趋势。可见,爪蟾卵母细胞抽提物能诱导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发生部分重编程,恢复其发育全能性,这对牛诱导性干细胞制备方法的探索和体细胞克隆及转基因克隆牛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开始,国内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炒得十分火爆,甚至有人说一张蟾衣可卖几十元或上百元,几乎一夜之间可以靠几只蟾蜍成为富翁。我场养蟾蜍采天然蟾衣已有6年时间,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蟾蜍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两栖爬行动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蟾蜍在我国有15种,常见的为中华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全世界共有300余种。蟾蜍有类似蝎、蛇等生理性脱皮(又称衣、蜕)现象,但只是每种动物脱衣方式、周期及时间不同而已。由于蟾蜍有边脱衣边吃衣的习性,且又多为夜间脱衣,故很少有人看到,因此被蒙上一种神秘色彩。目前社会上有人用涂药或喷药方法去刺激其脱衣,这只能引起蟾蜍生理紊乱,反而脱不下衣来,即便脱下来,也是些碎衣,无药用价值。再说,这类药未经国家兽药检测部门批准,是不能上市销售的,更不可以让人们去服用含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9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 误区——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 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不负责任的误导宣传。也有人说蟾蜍一年只脱衣2到3次,是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者之说,属道听途说的事。如果蟾蜍一年只脱2到3张蟾衣,  相似文献   

18.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TLC)对蟾胆片中胆膏成分进行鉴别.样品以三氯甲烷为溶剂,超声波处理,过滤,蒸干;在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 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 7∶ 5)为展开剂,在紫外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此法所用仪器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可作为蟾胆片制剂拟定质量标准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棘胸蛙又名石鸡、石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也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棘胸蛙适合于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植被好且水源丰富的地方生活。目前,由于人们逐逐渐滥杀和大量使用农药,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野生棘胸蛙日趋减少;另一方面棘胸蛙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当地市场价格已达到160~240元/千克。进行人工养殖和人工繁育是保护棘胸蛙、恢复野生棘胸蛙种群、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之路,而江西吉安具备棘胸蛙养殖的天然条件。  相似文献   

20.
蟾蜍俗称癞蛤蟆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蟾衣是蟾蜍皮肤生理性更新换代的代谢产物 ,即是其自行蜕下之角质层表皮 ,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 ,在民间有治百病之说。一只蟾蜍一生中要脱下 2 0 0多张衣 ,一般每年脱衣至少 10张 ,最多 4 0余张。采集天然蟾衣一定要任其自然生活规律 ,让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