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义县自2002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完成建设任务共计4.02万hm2,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工程出现了退耕农民参与积极性下降、建设成果难以保存等问题。为此提出提高补助标准、加强森林经营、推进后续产业、妥善解决合同纠纷、严厉打击毁林复耕等措施,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2.
刘家祥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203-206
永善县国土面积27.89万hm2,自2002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 667hm2。对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封山禁牧舍饲等的5个保障措施结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2年起,石家庄市开始承担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1年来,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及封山育林面积12.8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82万hm2,匹配荒山荒地造林5.99万hm2,封山育林3.99万hm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自2008年开始实施。1全市退耕还林地区域分布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平山、赞皇、灵寿、行唐、元氏、井陉、鹿泉、矿区、深泽、正定、无极、新  相似文献   

4.
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是21世纪一项战略生态工程。作者就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8年补助期满后农民生计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永顺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项目县,自2000~2006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6.89万hm2(103.4万亩)。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所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党和国家适时提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建立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文章结合永顺县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1 退耕还林发展现状 青海省海东地区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按照青海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工程当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加快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来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2000~2005年,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150 133.33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58 613.3 hm2,周边荒山造林91 526.3 hm2.工程累计投资63 947.49万元,其中种苗费11 080.83万元,补助粮食24 250万kg,折价46 258.324万元,生活补助费6 608.332万元.  相似文献   

7.
2000~2004年,国家共下达河北省退耕还林任务17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37万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1030万亩,总投资103.171亿元,涉及全省11个市156个县。项目首先在张家口地区的怀安、尚义、沽源以及承德地区的平泉、围场开始试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问题后续产业是退耕还林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和保持的重要保障。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生态林补助8年、经济林补助5年;补助停止后,如没有后续产业的支撑,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毁林复耕,直接…  相似文献   

8.
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和补助政策的兑现到期,后续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延川的自然条件,提出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红枣产业,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韩城市1999年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十年来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96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3.76万亩,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针对韩城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快后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 ,国务院对西部开发中进行退耕还林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山西省黄河上中游地区 10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试点县 ,总投资为 1.3亿元 ,退耕还林 1.6 7万 hm2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6 .6 7万 hm2 ,分别占全国试点任务的 4 .9%和 15.4 %。该工程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全面启动。这次退耕还林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 ,初步确定按每公顷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 150 0 kg。二是给退耕户适当现金补助 ,补助标准暂按每公顷退耕地每年补助 30 0元。三是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四是实行个体承包 ,责、权 30年不变 ,发给林草权…  相似文献   

11.
李祥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4):77-79,83
临沧市临翔区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今已完成0.98万hm^2。因此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然而还存在着治理模式单一、相关配套工程不落实、权属不清、后续产业发展迟缓等一系列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2~2004年,元江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3 333.3hm2,其工程质量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文章总结了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如边耕、边开垦;抚育管理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科技支撑、把好造林质量关、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平市现有经济林面积达16 3万hm2,占有林地196 4万hm2的8 3%。经济林生产从数量上已达到了一个"阶段饱和状态",今后的重点将要转移到结构调整、效益提高和产业建设。本文就南平市经济林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经济林产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六万山区位于广西东南部的4县交界区,森林资源丰富,区域总面积超过15万hm2,有八角林1.4万hm2,约占区域经济果木林的71%,八角林经营是当地林业生产的重要主业。文章基于该区八角林资源的现状和区域森林区划布局,总结其可持续经营的发展策略,提出包括生态八角林保护及其商品林经营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建瓯市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建瓯市现有竹林面积8.3万hm2,位居全国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该文回顾总结了建瓯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面对竹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对笋竹产品的新要求,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竹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退耕还林实施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0~2004年云南省共完成退耕还林74.86万hm2。全面总结了退耕还林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鹤山几种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碳的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作用下的土壤碳储量存在差异。人工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深度不同人工林有机碳含量比较 :木荷林土壤最高 ,大叶相思林土壤最低。全氮的变化趋势也与有机碳一样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结果为 :柠檬桉 10 5 6 7t·hm-2 ,湿地松10 4 6 1t·hm-2 ,马占相思 114 6 2t·hm-2 ,大叶相思 71 4 9t·hm-2 ,木荷 12 7 6 6t·hm-2 ,草地 89 31t·hm-2 。据此认为 ,植树造林是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有效措施 ,其中以营造乡土树种木荷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阔叶次生林主要乔木地上碳储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2007年吉林省汪清县境内东北部金沟岭林场的8个阔叶次生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就其中7种主要乔木(DBH≥4cm)的地上碳储量及其伴随径级和树高等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地上碳储量大小排列为桦木(20 675.902 kg/hm2)>色木(7 065.584 kg/hm2)>椴树(4 740.284 kg/hm2)>山杨(3 777.076 kg/hm2)>水曲柳(3 440.81kg/hm2)>云冷杉(2 430.327kg/hm2)>红松(1 625.146kg/hm2)。2)在地上碳储量径阶分布方面,红松和云冷杉区别于阔叶树,碳储量曲线很平稳,在各径阶内碳储量没有较大变化。3)7种主要乔木地上碳储量随树高等级变化表现为单位面积的碳储量的分布沿高度级的增加而成倍增长,至一个峰值后,又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整个变化趋势呈现一个近似正态的峰状曲线。5种阔叶树树干碳储量占总地上碳储量的比例随树高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针叶树红松和云冷杉的树干碳储量比例随树高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天保”工程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要求,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是改善生态环境、国土保安的根本。其实施范围涵我省13个地州市66个县区17个森工企业,总面积2402.6万hm^2。工程实施以来,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森工企业摆脱了“两危”局面。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实现云南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绿洲腹部沙地、中卫腾格里沙漠和盐池毛乌素沙地三种类型,进行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术开发的试验研究.着重突出沙产业技术开发,坚持以经济效益促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新技术、少用水、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要手段,开发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3个示范区按8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建立试验示范区0.13万hm2、辐射推广2.67万hm2;培植杨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优质纸浆用材林、鲜食葡萄为主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沙地植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沙旱生植物开发与繁育、沙地设施栽培4种沙产业,申报3项专利,形成多项新技术,撰写30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