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天然草地广阔,牧草资源丰富。全省天然草场总面积8300多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7%,其中可利用面积6900万亩。近年来,陕西省在黄土高原地带实行退耕还草工程,人工种草面积在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草地鼠害也在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2.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和中条三大山系之间,境内四周环山,构成天然分界,与我省8县相邻.总土地面积2655平方公里.全县辖7乡7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2l万人;拥有天然草地174万亩,牛群饲养量1.1万头,羊群饲养量32万只,从2006年起,全县对天然草地样地进行了定期调查,结果表明草地产草量连续下降,天然草地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工草地是清除原有植被,通过栽培优良牧草建立的草地,提供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建立人工草地:①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饲草产量和质量。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一般比天然草地提高2—10倍,甚至高达十几倍或几十倍。② 提高载畜量。一般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地载畜量提高3—5倍。由10—15亩天然草地饲养一只绵羊提高到2—3亩人工草地可养一只绵羊。③ 提高肥力。人工草地中必须配置豆科牧草,因为豆科牧草的固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氮素营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土壤缺氮、豆科牧草少、草群蛋白质含量低、生产力水平低。豆科牧草对增强草地氮素循环、改善土壤氮素养分及理化性质、提高草群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天然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及人工草地建设中积极利用豆科牧草,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保持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1饲草料来源饲草料是发展草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大农业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通过草牧业可以得到优质肉、蛋、奶、皮、毛等畜产品,另外,通过家畜把各类饲草料过腹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新疆尉犁县草牧业饲草料主要来于天然草原牧草、人工种草、农作物秸秆、林果叶、农副产品、玉米籽实等。尉犁县天然草原主要分布于喀尔曲尕、东河滩、阿克苏普、塔里木、兴地山等地,主要牧草有针茅、羊芦苇、骆驼刺、甘草、麻黄、霸王、驼绒藜、锦鸡儿、蒿子、猪毛菜、盐菜类、柽柳、胡杨等,草原面积1556万亩、可利用面积1100万亩,饲草储藏  相似文献   

6.
山西五寨县是忻州市的养殖大县,在种草业推行以前,每年需67万hm^2天然草地来负担饲草供应。2002年以来,这个县通过为农民无偿提供草籽的办法,鼓励农民在退耕还林地、坡梁地等不宜粮食生长的地方种植优质饲草。每667m^2草地每年产草工5000kg左右,目前全县人工种草4000hm^2,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地的载畜负担。岢岚全县人口86万人,  相似文献   

7.
当前宁夏南部山区已全面实施了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人工牧草已成为家畜舍饲的主要饲草来源.但在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水成为制约人工草地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解决畜草矛盾和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是发展高产稳产的人工牧草地,而对人工草地进行适时适宜灌溉是提高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条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拟就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牧草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研究,就灌溉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宁夏南部山区的牧草节灌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草产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饲料安全是广泛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牧草与草产品作为饲料的原料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以牧草(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农区种植业)为基础的草食畜牧业状况及影响草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解决我国草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监管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靖边县地势南高北低,全县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通风条件好,雨热同季,四季明显,年平均降雨量348.3~431.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516.1~3037.7h,年平均无霜期为130d。总土地面积5088km2(746万亩),其中林地326万亩、耕地160万亩、牧业草地273万亩,全县人工草地保留面积达93.1万亩,天然草地179.9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膳食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绿色食品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利用我县万亩以上的百草坪天然草场和人工种草养畜是我县发展致富的可行途经。种植牧草作饲料可稳产稳收,一次种植可多次或多年利用,又经济又实惠,生产成本低,是牲畜的良好饲料,牧草饲喂牲畜转化为奶、肉、皮、毛等畜产品,形成"草有畜用、畜有草养"的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把草地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地处中原,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有太行、伏牛、大别、桐柏四大山系和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河流,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现有天然草山草坡6600万亩,也适合种植多种牧草,且农民素有在天然草场放牧的习惯,发展草地畜牧业有优越的条件。一、我省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进展近几年来,我省完成了天然草场资源调查,摸清了天然草场数量、质量,划清了草场类型及主要植被,并对各类草场生产力作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点试验,提出了我省多年生牧草栽培区划,规划出伏牛  相似文献   

12.
陈文生 《现代农业》2009,(12):19-20
忻州市天然草地面积广阔.有天然草地面积1226万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草地1048万亩,“四边”零星草地17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2%,是山西省草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另有300万亩人工草地,是忻州市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多年来由于天然草地无序利用,没有有效保护措施,草地“三化”现象十分严重,草地鼠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牧草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多试验研究初步认为,在浮山试区,豆科牧草保定苜蓿、苏联1号苜蓿、雷西斯苜蓿、晋南苜蓿、秘鲁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牧草杜康雀麦、草原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菊科牧草菊苣等10种牧草是建立人工草地的高产优质牧草。豆科牧草沙打旺抗逆性强,是补播改良天然草坡的先锋草种。实行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适当早播、深播、精耕细作是旱农区建立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青绿饲料一般指天然牧草和人工栽培的牧草、菜叶、树叶等,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利用方便等特点。天然牧草如灰菜、鸭趾菜、马塘草、苋菜等;人工栽培的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聚合草、串叶松香草等;菜叶如白菜叶、胡萝卜叶、萝卜叶、甜菜叶等;树叶如槐树叶、榛柴叶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宁夏南部山区已全面实施了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人工牧草已成为家畜舍饲的主要饲草来源.但在干旱的宁夏南部山区,水成为制约人工草地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解决畜草矛盾和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是发展高产稳产的人工牧草地,而对人工草地进行适时适宜灌溉是提高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条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拟就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牧草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研究,就灌溉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宁夏南部山区的牧草节灌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落盘式测草盘在休闲草地、轮牧草地和连续放牧草地进行了测产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草地中使用非破坏性的落盘式测草仪测定牧草产量是可行的,牧草压缩高度和牧草产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r2=0.64~0.90),平均每1 cm压缩高度相当于69~250 kg/hm2的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7.
人工草地建设是解决高寒半干旱地区冷季缺草与草蓄平衡的一项关键因子,是保证该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人工草地建植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牧草高效生产。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对典型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现状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适宜的牧草品种,并探讨了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扩大豆科牧草种植面积,建立滩涂人工草地,有利增加土壤肥力,维护水系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平衡.据统计上海市尚有30万亩滩涂盐碱地有待开发,因此,深入开展滩涂人工草地的研究对于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牧草具有竞争力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可用于改良天然草地和提高人工草地的稳定性。因此,对野生豆科牧草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引种驯化。区域及生平试验。共采集标本360份,引种驯化豆科8个属28种野生牧草,5年内驯化出5个牧草品种。地八角,百脉根,天兰苜蓿嘛要用于天然草地的补播和人工草地的混播、云南葛藤主用于水土保持,裸露石山的绿化,窄叶野豌豆主要用于绿肥生产。  相似文献   

20.
畜牧是发展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奔小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草、羊、薯"三大主导产业是靖边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思路,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1概况全县养羊119.8万只,其中山羊96万只,绵羊23.8万只,年出栏40万只。山羊品种主要为陕北白绒山羊,平均产绒量0.36kg。绵羊主要品种为小尾寒羊、陕北细毛羊,近两年引进一批世界著名萨福克肉羊品种,促进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全县拥有耕地10万hm2,草地面积18万hm2,其中人工草地约占8万hm2,紫花苜蓿占牧草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