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uleukopinia virus,FPV)同义名为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肠炎病毒,猫瘟病毒^[1]。以下简称“猫瘟病毒”。该病是猫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白细胞减少。我国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本病流行的报道。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畜医系从病体内分离病毒成功^[3]。在自然条件下,猫瘟病毒除感染猫外,还侵害虎、豹、狮、熊猫、鼬等动物,发病和死亡率较高^[1,6]。在疫苗接种方面,对本病能产生一定效果,但由于诸多原因,该病发生和流行仍呈上升势头,迄今国内外尚未见到较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有鉴于此,我们因地制宜,选用陕西半中富有的特产大型毛驴作为免疫动物^[5],研制出用于预防和治疗猫瘟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抗猫瘟免疫球蛋白(IgG)生物制剂,经过五年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动物园猫瘟热净化的新手段—聚合酶链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FPV)又名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肠炎病毒、猫瘟病毒。该病以高热、呕吐、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为特征。 1 957年 (Bilin)病毒首次被分离培养成功。通过对多种动物类似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证明 FPV在自然条件下感染猫科和鼬科多种动物 ,如虎、豹、狮子和浣熊 ,但以体型较小的猫科动物 ,包括水貂最为易感。FPV是目前本属病毒中感染范围最宽、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由FPV引起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可能存在于世界各地。在欧洲和北美已被认为是猫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张振兴和李刚等人 (1 982— 1 984)报道 ,我国许多省…  相似文献   

3.
<正>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瘟热病毒或猫传染性肠炎病毒。动物感染FPV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肠炎、腹泻和白细胞数目严重减少,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FPV是目前细小病毒属中感染范围最广、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感染猫科与鼬科等多种动物,其中以幼猫和水貂最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犬、狐狸、熊猫等多种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危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主要临床症状为复相热、鼻炎、结膜炎以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少数病例出现神经症状。猫瘟热,又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将这两种动物的疾病介绍如下:犬瘟热猫瘟热1病原犬瘟热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2流行病学一年四季发生,冬季多发,幼犬较为敏感。飞沫、消化道传染为主要方式一岁以下幼猫感染,病猫和康复猫是主要传染源,可直接、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犬、猫者越来越多,犬猫疾病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对犬猫各种疾病的诊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猫瘟热,又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降低机体抗病能力而导致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发热性传染病。能感染猫科和鼬科多种动物,感染猫是该病主要传染源。临床以高热、呕吐、脱水及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为主要特征。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成为猫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且多发于幼龄猫。  相似文献   

6.
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P),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对两例不同性别、年龄,具体表现为高温、呕吐、腹泻、排血便的病猫,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和猫瘟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各项检测指标,确诊两例病猫所得疾病为猫瘟热。通过进行止吐、止泻、药物治疗等措施后,两例病猫均恢复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了两例猫瘟病例的诊疗报告,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非洲狮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猫瘟热),该病病原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猫细小病毒引起猫科动物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突然高烧、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也叫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猫细小病毒感染,此病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猫特别是幼龄猫的一种发热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传染性极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为单股线状DNA病毒.FPV是目前肉食兽细小病毒中感染范围最宽、致病性最强的一种,是肉食兽细小病毒中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9.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引起鸭或鹅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麻痹、拉绿色稀便、流泪和头颈部肿胀(故又有“大头瘟之称”),下面以鸭为例对鸭瘟防治作一下简单介绍. 1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对该病均具有易感性,自然条件下成年鸭和产蛋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龄内的雏鸭很少发病,从品种角度看番鸭、麻鸭的易感性高于北京鸭;鹅与鸭瘟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发病,甚至还能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细小病毒(F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幼猫。病猫临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呕吐和有出血性肠炎。该病是家猫常见的危险传染病,其死亡率为60%~70%,严重流行时病猫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该病以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鸭瘟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试验以鸭瘟病毒河南  相似文献   

12.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番鸭也很易感染.GPV是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成员、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病毒直径20~22 nm,是目前已知的动物病毒中较小、较简单的病毒之一.该病最早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首次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病毒[1].自1965年以来,先后有许多国家有类似该病的报道[2],鹅细小病毒病以肠道栓塞为主要特征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小鹅瘟的发病日龄有所增大,超过30日龄占总发病率的14.3%,这可能与细小病毒毒力增强及基因变异有关[2].为了进一步研究GPV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变异趋势,本研究对本世纪初黑龙江某鹅厂疑似小鹅瘟病鹅肝脏进行GPV分离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FP)也叫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猫细小病毒感染,简称猫瘟.此病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猫特别是幼龄猫易感的一种发热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正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是一种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内的幼猫,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呕吐和出血性肠炎。该病以直接接触传染为主,也可经由吸血类寄生虫传染。疫苗接种不全或未接种的猫容易感染,尤以3~5月龄的幼猫最为多见。现将一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又称猫瘟、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本病是由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内的幼猫  相似文献   

16.
<正> 猫是鼠的天敌,随着鼠害的严重,农村家庭养猫日益增多,然而猫病也引起养猫者的注意和重视。其中猫的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是当前危害猫的主要疾病。现将该病在溧阳县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等作如下介绍。 1 流行概况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原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  相似文献   

17.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也叫猫瘟和猫传染性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发热性的流行病。该病是猫比较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幼猫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白细胞显著减少、高热、厌食、精神沉郁、呕吐、出血性肠炎和高度脱水。因此,养殖者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为猫瘟热(以下简称猫瘟),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FPV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猫,也可以感染狐、狮、豹和浣熊等珍稀野生动物,给养猫爱好者和野生动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正>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猫瘟热),该病病原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猫细小病毒引起猫科动物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突然高烧,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减少。此病发生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地也有此病发生的报道。另外,在西安、齐齐哈尔和杭州某动物园等猫科野生动物也发  相似文献   

20.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及其他雁型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鸭瘟缺少治疗的特效药物,散发流行,不容易引起养殖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鸭瘟应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