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11,(4):77-77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技》2014,(2):77-77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相似文献   

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节、元夜,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向来众说纷纭,无有定论。大体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叫“上元燃灯”。汉武帝时为祭祀“太一”神(传说中的天神),正月十五日晚上的灯火一直要点到第二天天亮。本来在战国时期民间即有祭“太一”神的活动,但无燃灯习俗。汉代实行宵禁,但到上元燃灯时,皇帝下令放夜,解除宵禁,让百姓看灯。沿习下来,便成了元宵节。第二种说法是,元宵节不仅与祭祀太一神有关,且与佛教有关。古…  相似文献   

4.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5.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2009,(2):39-3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0,(7):10-10
第47期《走进新农村》的《苏农新韵》栏目中,介绍了江苏在元宵佳节有哪些民俗。阴历正月十五,按照过去民间习俗从除夕夜守岁开始,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年才算正式结  相似文献   

9.
<正>"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的元宵节,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其寓意就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2008年6月,元宵节民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吃元宵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流传的说法有好几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春节假期已经走远,但这并不代表春节已经结束,在中国人的习俗里,要等到"上灯""落灯"才表示这个年是真正过完了。而这些习俗都与一个节日有关,那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相传元宵节的来历要追溯至汉文帝时期,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汉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便有了"正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心已飞到灯节里去了,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是可以有时间陪父母妻儿一起过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浓浓亲情的包裹下,我可以品尝母亲做的菜团子。一想起这菜团子,舌根下面就会渗涎水。灯节,就是元宵节。对于它的由来,始于何时,传说很多,莫衷一是。自然,这些跟咱老百姓似乎也关系不大,咱老百姓关心的是这灯节怎么个过法。有资料说,唐代以前,灯节就正月十五一天;唐代发展为正月十五前一天和后一天共三天,  相似文献   

12.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意寓团团圆圆。元宵节的来历,你知道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也是有迹可循的。一、元宵节的介绍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相似文献   

13.
<正>甲午马年三大特点: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抛去前两个,单论后者,代表亲情的中国元宵节与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在2月14日"喜相逢"。而它们的下次相遇,要到2033年。从节日的意境上来看,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气质般配。情人节的浪漫不用多说,元宵节是农历年之中的第个月圆之夜,古时,除了看花灯、赏圆月、踩高跷、划旱船这些固定习俗外,更有层特别的意味。元宵节有个称谓:灯节。朝代不同,节日时长也不样,三五天至十天不等,而尤以明代长。明朝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在礼制森严的古代,有了这应情应景的灯节,平日里"三  相似文献   

14.
元宵节习俗     
《河北农业科技》2014,(2):76-76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  相似文献   

15.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各地的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元宵节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闹",俗语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有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如放烟花、猜灯谜、杂戏表演等等,那么,为什么这天要闹元宵呢?  相似文献   

16.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各地的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元宵节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闹",俗语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有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如放烟花、猜灯谜、杂戏表演等等,那么,为什么这天要闹元宵呢?  相似文献   

17.
诸多客观因素决定了最热闹的春节期间,恰恰是木材市场最冷淡、凋零的时期。今年的节日前后雾霾天气过多,也大大影响了木材的运输和销售。今年春节期间的京城木材市场可以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基本以正月十五为分水岭,此前木材市场清冷疲软;而后一阶段则暖气升阳。也就是说,度过元宵节以后,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业》2015,(4):62
<正>1月1日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正月,又称孟春、端月、陬月、柳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那么一月为什么叫正月呢?正月由来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12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  相似文献   

19.
花灯又称彩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由于花灯象征喜庆、吉祥,故它总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从古至今成为展览、观赏花灯的盛大节日。相传花灯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隋书·音乐志》载:"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十五日,在京城端门外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于十里外,自是,每年以为常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4,(11):22-29
春节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节日,是东亚许多地区传统上庆祝新的一年的节庆,并为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台湾、朝鲜、韩国、蒙古、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等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一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