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与肝细胞增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Procyanidin from Grape Seed,GSP)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与肝细胞增值与活化的影响,揭示GSP提高机体免疫性能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的试验分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不同终浓度的GSP培养液[0.00 (对照)、0.05、0.10、0.50、1.00、5.00、10.00、15.00]与大鼠脾脏淋巴细胞, [0.00 (对照)、0.05、0.10、0.50、1.00、5.00、10.00、15.00、20.00、25.00 μg/mL ]与大鼠肝细胞系IAR-20共育。在12、24、48 h后,用酶标仪在490 nm处测得各孔的OD值。结果显示:(1)添加0.05~5.00 μg/mL的GSP促进淋巴细胞增值,当浓度超过10.00 μg/mL将抑制淋巴细胞增值。(2)添加0.05~10.00 μg/mL 的GSP促进肝细胞增值,当浓度超过20.00 μg/mL 将抑制肝细胞增值。(3)一定范围内,GSP对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的促增值作用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够促进体外培养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和肝细胞增值活性,具有提高细胞抗氧化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为提取剂,纤维素酶为酶解剂,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对脱脂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进行提取。首先,分别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分别为纤维酶添加量10 mg/g,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5(g∶mL),超声时间25 min。根据上述结果设计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纤维素酶添加量对原花青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并得出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8 mg/g,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20 min。以以上条件对脱脂葡萄籽进行原花青素提取试验,所得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为17.2%,比单用超声波提取法提高了17.8%。  相似文献   

4.
对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溶剂、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与提取次数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中低火,料液比1∶12,乙醇浓度70%,微波作用时间60s,提取1次,提取液中原花青素的最大含量可达5.2023mg·mL-1。  相似文献   

5.
葡萄籽是葡萄酒工业的附属产物,资源丰富较易获取。通过论述其中葡萄籽油、原花青素、单宁、白藜芦醇和葡萄籽蛋白质的作用,对葡萄籽的综合利用提出设想,提取其主要成分后应用于多种行业,以期促进葡萄籽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地产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乙醇浓度60%,微波功率427 W,微波时间3 min,在该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得率为8.66%±0.25%;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能力,其在三种体系中的IC50值分别为3.71、4.05和3.78 μg/mL,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葡萄中原花青素的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等的 作用。葡萄籽中所含的原花青素含量高、种类丰富,已越来越受到医药界、营养界的重视。了解葡萄中原花青素的代谢及重要研究进展对于原花青素的代谢调控、原花青素更好的利用以及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等具有重要帮助。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葡萄中原花青素的结构、分类、代谢途径以及相关重要酶的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探讨了乙醇浸提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工艺,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方法为:乙醇与水的比例为6∶4,在温度50℃下,超声波处理20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颜色较好的原花青素粗品。  相似文献   

9.
在葡萄酿造业与葡萄汁加工业中约产生20%~30%的残渣,葡萄籽和葡萄皮是主要成分,其中葡萄籽约占残渣重量的60%.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对葡萄皮渣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葡萄皮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并积极展开一系列的开发研究,如从葡萄籽中提取油质、低聚原花青素、蛋白质等,葡萄皮中提取花青色素、葡萄皮色素、果胶、酒石酸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芒果资源,明确‘台农’、‘红贵妃’芒果果皮和果肉的原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成熟期‘台农’、‘红贵妃’芒果果皮和果肉为实验材料,用甲醇提取原花青素,盐酸-香草醛法测定其含量。通过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其抗氧化活性,Ellman法确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台农’和‘红贵妃’芒果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红贵妃’果皮原花青素显著高于‘台农’果皮原花青素。同一品种中,果皮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原花青素。‘台农’果皮和果肉中的原花青素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且显著高于‘红贵妃’果皮和果肉中原花青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但是‘台农’、‘红贵妃’果皮和果肉中的原花青素对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芒果品种原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抗氧化能力也不同,但是均具有良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品种芒果原花青素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籽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探究葡萄籽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表明: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的含量;低剂量葡萄籽多酚干预能够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坦纳拟普雷沃菌属、别样棒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细菌的生长,抑制巴恩斯氏菌属、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艾克曼菌属等细菌的生长;同时,乳酸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的增殖,有利于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进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无花果叶为试材,乙醇为提取试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的功能性成分。以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单因素,功能性成分(黄酮、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无花果叶功能性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72℃,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5(g/mL),超声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黄酮、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得率(37.93、11.56、2.02 mg/g)与预测值(38.11、11.56、2.05 mg/g)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葡萄籽、白砂糖、奶油等成分制作出果仁类营养饼干,确定葡萄籽对饼干的感官评价影响水平,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模糊综合评价产品感官质量的方法,对葡萄籽饼干的配方进行优化选择。试验结果的最优配方为:乳化剂0.6%,奶油12%,水分8%,葡萄籽1.6%,影响葡萄籽饼干品质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乳化剂、葡萄籽粉、奶油、水分。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别以4个红色和4个白色酿酒葡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均以果肉中含量最低。红色品种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白色品种(‘小白玫瑰455’除外),其中以‘黑比诺667’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蛇龙珠’最高,种子原花色素含量以‘法国蓝’最高。白色品种中,‘小芒森’果皮各酚类物质含量均最低,而种子中含量以‘小白玫瑰455’最高。各葡萄品种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和其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83~0.9983,而果肉中的相关性较弱。选用的3种方法对葡萄果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刺葡萄籽油萃取及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刺葡萄种籽为原料,采用普通超临界和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发酵、未发酵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种籽进行脂肪酸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种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葡萄种籽油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 MPa,在此条件下,普通超临界装置萃取的刺葡萄籽油萃取率高、油脂清亮且透明度好,优于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装置。GC-MS分析显示,2种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籽油的成分都以脂肪酸为主,其中未发酵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7%,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5.67%;发酵后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3%,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2%,其油脂微浊,酸价较高,油质较不发酵的刺葡萄籽油脂低。  相似文献   

16.
葡萄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加工后的副产物葡萄籽、皮常常作为废料,被丢弃或发酵后用作肥料。这样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也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而从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并进行加工利用,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对葡萄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葡萄加工生产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情况的论述,发现利用方法主要有:从葡萄籽中提取葡萄籽油、低聚原花青素(OPC)以及单宁等物质,从发酵后的皮渣中提取色素、果胶、酒石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17.
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总结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深对葡萄皮渣循环利用的了解,有助于葡萄皮渣的深入发展及广泛利用。葡萄皮渣包括葡萄皮、籽及果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酚、酒石酸、膳食纤维、葡萄籽油等营养成分。国内对葡萄皮渣的利用程度不高,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上。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化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酿造季节大量皮渣堆积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推广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新疆脱脂葡萄籽的基本成分,脱脂葡萄籽天然蛋白的分离方法、功能性研究以及改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