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轻猪瘟对养猪业的危害,对某猪场病死仔猪进行病理剖检,采集病猪脾脏和淋巴等组织经过研磨、冻融、加双抗、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RT-PCR方法和细菌的分离鉴定、实验室检测,结合病死症状及实验室结果,初步确定为猪瘟和副伤寒混合感染;根据室验室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今后猪混合感染猪瘟和副伤赛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不仅感染奶牛和黄牛,还会感染猪、鹿和羊等多种动物。猪感染BVDV会出现类似于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通过对黑龙江大庆市某猪场送检的病猪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猪场猪瘟防控必须从免疫做起。1猪瘟发生原因分析1.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据资料报道,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对猪瘟病毒和带毒病猪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猪瘟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瘟仍是目前造成福建省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由单一发生向混合感染趋势发展,猪瘟在有限区域散发性流行,以非典型症状猪瘟为主,部分猪场由于猪免疫抑制病等因素造成种猪场以母猪带毒隐性感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多数猪场采用大剂量疫苗注射。福建省在防制猪瘟方面应筛选猪瘟疫苗,制定和推广科学免疫程序;建立全省猪瘟监测网络和报警系统,加强对种猪场、规模猪场和散养猪的免疫、监测,尤其对种猪场开展猪瘟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疫苗毒与野毒抗原的鉴别诊断,坚决淘汰免疫缺陷和野毒感染的种猪,在种猪场推行猪瘟净化技术;加强对生猪市场交易、调运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例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诊青海西宁市某养猪场发生的疫病并确定致病原,根据病猪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PCR检测结果分析,综合判断该猪场发生了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混合感染.根据诊断结果,为该猪场提供了合理的紧急预防接种和消毒等方面的建议措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相似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猪瘟的病原及流行特点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强毒株引起急性发病,死亡率高,中等毒力的毒株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低毒力的毒株引起慢性或隐形感染。猪瘟病毒经病猪的口腔、鼻腔、眼分泌物及粪便和尿液排出,病猪的内脏、血液、猪肉及副产品均能较长时间带毒。一个猪场爆发猪瘟的主要原因是引进或购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5,(6)
2014年8月山东省莱芜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一起以保育猪急性死亡为临床特征的疫情,病猪高热稽留、先便秘后腹泻,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为明确引起此次疫情的致病病原,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该病例进行了综合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查及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最终确诊此次疫情系猪瘟病毒与副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所致。通过对健康猪群紧急免疫,调整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成功控制了该场的疫情,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猪瘟继发副伤寒感染的临床病例诊断与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626份猪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6个规模猪场均存在猪瘟野毒感染,其中母猪感染率为7.86%~29.21%,平均为17.52%,种公猪感染率为0%~23.52%,平均为11.83%,育肥猪感染率为5%~22.45%,平均为15.5%,断奶仔猪感染率为8.24%~18.57%,平均为12.69%。此检测结果与猪场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病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型、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9.
规模猪场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626份猪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6个规模猪场均存在猪瘟野毒感染,其中母猪感染率为7.86%~29.21%,平均为17.52%,种公猪感染率为0%~23.52%,平均为11.83%,育肥猪感染率为5%~22.45%,平均为15.5%,断奶仔猪感染率为8.24%~18.57%,平均为12.69%.此检测结果与猪场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病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型、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旨在探究猪场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与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后,猪群的猪瘟抗体变化,运用RT-PCR、实时荧光RT-PCR与PCR方法,对四川某规模化发病猪场进行高致病性PRRS、猪瘟与圆环2型的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高致病性PRRS、圆环2型和猪瘟阳性率分别为54%(19/35)、50%(17/34)、0(0/5)。结合临床症状、病猪剖检变化,确诊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采集PRRS与PCV-2混合感染病猪血清12份为试验组,本场健康猪只(无临床症状、抗原检测阴性)12份为对照组,运用ELISA试验检测猪群猪瘟抗体,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33%(4/1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合格率83.3%(10/12)(P0.05),结果表明PRRS和PCV2混合感染会对猪瘟抗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宇琴 《猪业科学》2011,(6):126-127
猪瘟抗体水平反映一个猪场的稳定情况。在目前猪病繁多、混合感染多发的大环境下,忽视猪瘟免疫与监测,无疑会给养殖户带来惨痛的经济损失。现将送检我们实验室的一例猪瘟急性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及猪场采取的处理方案,以为临床养猪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菏泽某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并采集典型发病猪病料。采用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结果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肟、先锋噻肟、氨苄西林钠高敏,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中敏,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通过对病猪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阳性,表明该猪场暴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由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3.
郭延敏 《动物检疫》2011,(12):67-69
菏泽某猪场出现了一种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并采集典型发病猪病料。采用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等方法鉴定,结果从发病猪体内分离到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呋肟、先锋噻肟、氨苄西林钠高敏,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中敏,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通过对病猪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阳性,表明该猪场暴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由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猪圆环病与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诊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利用猪瘟疫苗、猪圆环病毒疫苗、抗生素等药物和营养饲料对病猪进行及时的治疗,对养殖场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对病猪病症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后,病猪治疗显效为289头,有效为86头,无效为45头,总治疗有效率为89.29%。结论:通过对猪圆环病与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诊治研究,能够有效对病猪进行治疗,减少养殖经济损失,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本实验室先后收到6个规模化猪场送来病死猪,经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均诊断为猪瘟及猪瘟与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见表1。表1 各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情况猪场发生时间饲养规模(头)死亡情况诊断结果11998.71000仔猪的20%猪瘟21998.9100020%猪瘟31998.105000仔猪的80%猪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41998.101000仔猪的20%猪瘟51998.115000仔猪的20%猪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61998.12800(母猪)15%猪瘟、大…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猪瘟多以非典型状态出现规模猪场和养殖户中,并伴随一些混合感染,如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给兽医的诊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也给养猪企业带来惨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018年6月初,我县某养猪场来我站求诊。该场饲养的90日龄45头杂交猪,最初有几头精神沉郁,食量减少或不食,挤堆怕冷,高烧不退,部分病猪呼吸困难,有眼屎,腹泻,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5,(6)
通过对山东某规模化猪场一起混合感染引起疫情的病原检测分析发现,疫情主要是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合感染引起;同时根据抗体水平的检测发现,仔猪、肥育猪蓝耳病、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偏低,且离散度大,说明该猪场免疫程序存在设计缺陷。由于该猪场疫情属于混合感染,进行防控时应从猪场整体考虑制定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圆环病毒-2型(PCV2)为主要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一般于断奶后2~3 d或1周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大肠杆菌主要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其中以仔猪黄白痢最为常见。2016年3月份,某猪场1月龄仔猪突然发病,病死率较高,送检病猪3头进行病因诊断。为了解该规模化猪场疫病的感染状况,通过该猪场猪群发病情况及剖检病理观察,初步判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为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或细菌感染,通过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诊该猪场发病猪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16日我市某猪场60日龄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瘟与猪水肿病混合感染,经采取相应的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一)发病情况该猪场共有120头60日龄的仔猪,1月16日发现有12头猪发病,死亡4头。病猪有结膜炎,精神沉郁,食欲减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吉林市郊区某猪场发生的一起疫病病因,对送检病猪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PCR检测,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经用药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