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绵羊黑疫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0月,青海省海北州某牧场的藏系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半个月内死亡200余只,从其中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毒素中和试验及动物接种,证明分离出的2株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MLD)为2~4万MLD/ml,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羊群于发病半个月前曾注射过羊四联(瘁疽、羔羊痢疾、快疫、肠毒血症)疫苗,此次发病波及到了7个牧户,常急性死亡,死前无明显症状,晚上入圈时尚未发现症状,早晨发现已经死亡。2剖检变化死亡羊只颈部皮下有少量黄色胶胨样液体,…  相似文献   

2.
2008年8~11月,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某乡的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3个月内死亡270余只。从其中12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经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证实其中10株分离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为400~3200,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  相似文献   

3.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二大队环青海湖地区放牧的2 106只绵羊,发生急性死亡原因为肝片吸虫和B型诺维氏梭菌混合感染.同时采取了防治措施,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如何制止肝片吸虫和B型诺维氏梭菌(羊黑疫)混合感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调查从青海省班玛县1~2岁牦牛中发现有67头牦牛出现多头蚴的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发病机理并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牛多头蚴病。应用磺胺嘧啶钠、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等药物治疗,除发病已久的13头牦牛死亡外,其余的牦牛痊愈。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四川甘孜州某牦牛养殖场牦牛暴发疾病,据畜主描述,2d内共有10头牦牛发病,其中4头牦牛死亡,从发病死亡牦牛的心、肝、脾、肺、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中分离到单一的病原菌,通过细菌染色镜检、小鼠致病性试验及PCR鉴定,确诊该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说明该场暴发的疾病是牦牛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默勒镇扎隆乡一牧户羊群有380只绵羊,2015年元月初起陆陆续续发病,20 d内死亡40只,从3只病死羊器官中分离到疑似腐败梭菌,经动物试验及毒素测定,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腐败梭菌,皮下注射小鼠最小致死量为1 000 MLD/m L,诊断为腐败梭菌病(简称羊快疫)。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发病羊基本上是1岁羊,发病羊均注射过羊四联苗。发病羊病程快的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放牧途中或在牧场倒地死亡,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病程慢的羊离群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运动失调,四肢僵硬,有的体温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集一头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死亡牦牛的组织样品,通过对细菌的分离培养,结合染色镜检、生化实验和16S rRNA生物学鉴定试验,表明成功分离得到1株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份,浦东新区某规模养猪场13头怀孕母猪发病猝死,病猪死亡速度极快,病程很短,且这些母猪发作前均无任何前驱症状,来不及做任何治疗措施猪已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诺维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9.
<正>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生化试验以及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此羊的死亡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致。梭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发生于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尤其是4~5月间牧草返青时发病最多,主要侵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和1~2岁膘肥体壮的绵羊。梭菌病在临床上很难确诊,主要通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9):145-146
<正>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牦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的急性、全身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败血症与呼吸系统疾患为主,常可引起大批牦牛发病和死亡。2015年11月末,青海省共和县江西沟乡一户牧民饲养的36头牦牛中有8头牦牛先后发病(最初牦牛群中有2头突然发病死亡,随后数日后又有6头牦牛陆续发病),发病率为22.22%(8/36),就诊前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青海果洛地区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生物学特性,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兽医站送检的3份病死牦牛脏器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表明,从病死牛脾脏中分离到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在pH 8.0的VF厌气肝汤中生长良好,在PH8.0的羊血琼脂培养基上能长出光滑凸起、边缘圆润并伴有溶血现象的菌落;将分离菌纯培养物递倍稀释后经皮下注射0.2 mL昆明系小白鼠,小鼠在24 h内全部死亡;从生长曲线可看出0~2 h为迟缓期,>2~14 h为对数期,>14~24 h为平稳期,24 h之后开始衰退。经特异性扩增得到与预期结果相符的大小为1 300 bp的ɑ毒素条带,16SrRNA扩增得到1 450 bp的目的条带,进化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腐败梭菌。经实验室分离鉴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诊为牦牛腐败梭菌病,此诊断结果为该地区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17年6月份,西藏林芝市某地牦牛突然出现乳房炎症,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的炎性变化,为了掌握牦牛乳房炎发病原因,试验采用细菌学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6头临床症状疑似乳房炎牦牛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通过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确定病原菌,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兔血浆凝固酶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且试验动物也出现相关病理变化,说明分离菌株为致病菌;2株分离菌均对头孢他啶耐药,1株对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其他所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月份,贵州省某牛场牛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等症状,为了查明病因,送检发病死亡犊牛3头进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检测结果,确诊发病死亡犊牛为支原体感染继发魏氏梭菌感染。确诊后经1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牛好转率达66%。  相似文献   

14.
1头进行了瘤胃瘘管手术的黄牛发病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痉挛。本试验取其手术伤口部位的炎性肌肉进行了细菌分离,分离到1株破伤风梭菌CT-JX-1。该分离菌株为具有顶端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形成出灰白色、扁平、粗糙的菌落,菌落中心部分致密,外缘呈蜘蛛网状;该菌株能液化明胶,对多种糖均不发酵。  相似文献   

15.
牦牛巴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巴氏杆菌病从 1 949年前至今 ,一直在我区个别地方流行不断 ,由于我区没有生产本地菌株的牛出败疫苗 ,所以该病一直没能彻底的从我区消灭。1 999年 1 0月在拉萨市中心的某牛场暴发了症状、病史与该病类似的病例 ,经病理剖检、细菌学检验、动物实验 ,诊断为 Fg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牦牛巴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 本市某牦牛育肥中心共存栏牦牛 48头 ,1 0月 6日该场管理人员发现有 2头牦牛开始发病 ,次日死亡 ,经青霉素肌肉注射 ,略有疗效 ,但病因不明 ,未敢大剂量治疗 ,导致先后有 1 2头牦牛发病 ,死亡 6头。2 临床症状 发病牦牛为 …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沈阳市一奶牛小区奶牛发生猝死,在病料中分离到1株有荚膜、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分离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能形成溶血圈。根据发病奶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生化试验结果鉴定出该分离菌株为一株魏氏梭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菌株可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死亡奶牛病料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诊这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0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某牧户饲养的牦牛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牦牛炭疽疫情。此次疫情存栏易感动物207头(只、匹),发病21头,死亡19头,发病率10.14%,死亡率9.18%,致死率90.48%,发病死亡牦牛均来源于同一牧户。通过封锁、移动控制、疫情排查、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及紧急免疫等疫情处置工作,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互助县某羊场藏系绵羊患病死亡,伴有腹泻、神经症状,为快速确诊发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病羊样品5份,通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分析。结果证明此次病原菌为羊致病性D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ε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系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中分离到与藏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三种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研究确定了本次藏羊致死的主要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结果可为该羊场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送检的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病死獭兔进行临床剖检、病理学变化观察,并作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魏氏梭菌;将该菌纯培养物接种小鼠引起死亡,经毒素中和试验证实为A型性魏氏梭菌。表明魏氏梭菌是引起本次獭兔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贵州省某羊场羊只发病死亡原因,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PCR检测等方法,对该规模化羊场发病羊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该羊场发病羊疑似支原体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支原体PCR检测未检测出支原体特异性阳性条带,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魏氏梭菌感染,最终确诊造成该羊场羊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