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时期,但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中应用的领域逐渐广阔,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以一个城市广场的园林设计为例,结合Quest3D技术制作开发了一个园林漫游展示系统。介绍了园林漫游展示系统的设计过程,研究了园林场景的建模、植物和水体模型的控制、光照和阴影设置、摄像机设置等问题。探讨了Quest3D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园林交互展示的相关技术,总结了构建园林漫游展示系统的方法和过程,为园林设计的展示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果园生草是保持果园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效技术,在欧美等国应用广泛。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引进生草技术,并首先在福建、广东等地果园中推广。但由于中国气候差异较大,缺乏规范化,果园生草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为此,笔者从生草栽培的果园环境效应、生草栽培的果树生理效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果园生草栽培效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肥作为果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果树的产量及品质息息相关。围绕果园施肥技术展开分析,在简要介绍果园肥料种类和施肥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果园施肥的技术措施,并指出果园施肥的注意事项,为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VRML的虚拟园林设计要素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设计,可利用动态和交互方式对未来的园林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审视,可达到传统的园林效果图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然而目前虚拟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比较少。笔者基于VRML技术对园林设计要素的(植物、建筑、地形和水体)构建进行探索,实现了园林设计四大要素的三维模型构建和互联网上的漫游与交互功能。研究表明基于VRML构建园林设计要素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果园水肥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开始经营果树产业时,就已经意识到水肥的重要性。果园水肥管理的历史也从此而开始。从18世纪的喷灌、滴灌、渗灌以及膜下灌等灌溉技术手段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衡施肥技术。今天,随着人们对施肥技术的深入研究表明,生态平衡施肥是最合理、有效的一种施肥技术。它不仅提高了果园产量,而且还有利的保证了果品品质。生态平衡施肥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实现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成为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果园水肥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果园灌溉技术、果园覆盖技术以及生草技术。果园施肥理论可以概括为:叶面喷施天然油菜素内酯(NBR)、DRIS法诊断施肥以及生态平衡施肥。文中详细介绍了果园水肥管理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园合理管理水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为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动果树、草莓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广应用,全国农技中心于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果树"冬保护"暨草莓农药减量控害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组织参训人员观摩了成都市双流县草莓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龙泉驿区桃树和葡萄"冬保护"防控技术展示现场,有关省、地、县植保站和专业化防治组织交流了开展果树"冬保护"技术,农药助剂促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果园生草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果园管理技术。果园生草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果园生态环境,影响果树植株生长发育,多年生草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园生草体系中生草与果树存在竞争养分、水分的矛盾。在生草初期减弱了果树生长发育,影响了早期产量。其原因可能是体系中生草与果树根系互作,影响了养分、水分的运输和分配。目前,果园生草体系逐渐向与畜牧业、养殖业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灾害评估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特别是多年生果树作物,由于实况调查观测资料极少,许多自然灾害机理尚不明确,评估工作难度很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进行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可为果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果业管理部门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制定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确定了天水渭北旱山区、渭河河谷川区和关山区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区,影响梨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构建了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天水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影响梨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初春3月干旱、伏期7月干旱和花期4月低温冻害最为严重。评估有灾(包括小灾、中灾、大灾、特大灾)年份18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大灾评估准确率达100%,评估准确率较高,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可为多年生果树气象灾害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吉县吉昌镇尚家原村青年农民葛义榜,靠一手过硬的修剪果树和管理果园技术,被本县28家果园承包经营户聘请为"果园保姆",自己虽然没有一棵果树,一年却能收入几万元钱,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0.
<正>从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19年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出一套果园生产智能管控系统,可广泛用于苹果、柑橘、梨等园艺作物生产的精准管理。这是我国农业科研在智慧农业领域的一项最新成果。据中国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吴文斌研究员介绍,果园生产智能管控系统利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一体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技术体系,解决了"数据从哪里来"的基础问题。集成天空地遥感大数据、果树模型、图像视频识别、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等  相似文献   

11.
SH系矮砧苹果园节水灌溉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出一套适宜山西省自然条件的SH系苹果矮砧果园配套栽培技术模式,本研究结合SH系矮化砧木特性,借鉴国内M26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乔砧果园节水灌溉方式,对矮砧苹果园进行了大水漫灌、起垄覆膜小沟灌溉、生物基质覆盖、树下生草覆盖4种方式的灌溉处理,调查与测定了4种灌溉处理方式下果园的树体灌溉量、树体枝量生长及枝类组成、树体叶片生长情况、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对矮砧‘红富士’苹果园进行起垄覆膜小沟灌溉方式处理后,灌溉费用较少,树体枝条结构比例较好,100片叶的干重、厚度、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好于其他处理,经济效益较高,果园产量高,果实品质较好。因此,起垄覆膜小沟灌溉方式较适宜山西省气候、立地等条件。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进群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178-181
摘要: 深入分析了石家庄果树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剖析了石家庄果树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石家庄果树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发,报告明确提出石家庄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创新体制;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果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府支持与调控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确保农业科技发展的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了解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下群体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提供理论参考。对几种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树体结构、果园群体结构及产量品质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园群体结构及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不同栽植密度8个群体结构指标可简化为树高、冠高、冠幅及新梢长度4个指标,可反映不同栽植密度果园群体结构绝大部分信息;果实品质的8个成分中,单果重、果形指数、色调角、可溶性固形物是决定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随着密度的减小,果园群体综合得分越低;5.0 m×6.0 m果实品质最好,产量较高;2.5 m×7.0 m果实品质较差,产量高。综合评价可知,5.0 m×6.0 m果实品质最好,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群体结构合理,为较适宜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果园养鸡对橘小实蝇防控效果,分析果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广西灌阳县进行了梨园养鸡试验观察,2020年还进行了笼养鸡处理虫果试验。结果表明养鸡对梨园橘小实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可减轻橘小实蝇对梨果的为害,相对防治效果为25%;笼养鸡处理虫果效果显著,虫口减退率100%,用虫果喂鸡能完全消灭虫果中橘小实蝇,是一种既杀灭害虫,又节约鸡饲料的方法。对果园养鸡效益初步分析表明:通过梨园养鸡,可增加纯收入21853元/hm2。果园养鸡是一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措施,是一种立体的种养模式,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又能满足人民对优质鸡肉的需求,提高种养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A number of fruit including plums develop a pronounced conspicuous layer of epicuticular wax responsible for their attractive visual appearance. During harvest, packaging and transport, this protective layer may be damaged or removed. The resulting appearance generates the impression of poor fruit quality.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this wax bloom on storability using a new non-invasive technology and three modifications of the fruit surface. Weight loss was recorded of plums with the natural wax layer, polished by hand or wax removed chemically and stored at 20 °C room temperature or in a refrigerator at 5 °C. With 9.2 mg epicuticular wax/fruit or 302 μg/cm2 surface, European plums were classified as highly waxy, which contributed to for their conspicuous wax bloom.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wax bloom viz. increase in glossiness, measured non-destructively with a special sensor, was associated with a doubling of luster levels from 150–250 arbitrary units (a.u.) to 300–600 a.u. after polishing, simulating postharvest handling. Luster levels decreased with time with the polished surface, but not with the natural wax layer, confirming the concomitant greatest weight loss during the 20 days storage of polished fruit. Weight loss was lowest in plums with the natural wax layer, refrigerated at 5 °C, while those stored at 20 °C lost more weight irrespective of surface treatment. This case study explains the relatively short shelf-life and effects of water loss of the plum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surface conditions with wax, polish and chemically treated. This affordable compact light-weight sensor technology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detect the degree of glossiness and may be used for sorting a number of affected fruit.  相似文献   

17.
龙眼末批花坐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调节龙眼产期提供理论依据,探索利用龙眼末批花结果技术。以石硖龙眼为试材,于龙眼花朵零星开放时叶面喷施宇花灵4号,观测龙眼花朵(蕾)脱落率、末批花雌花比率、坐果率、成熟时间、果实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曲线等。结果表明,试验树花朵(蕾)脱落率衡定在60%~73%,花蕾脱落规律为大花蕾脱落而小花蕾(末批花)不易脱落;末批花发育成熟后雌花比率高,最高达78%;2009—2012年4年试验结果:试验树单株产量分别为42.77、42.99、58.62、66.20 kg,果实成熟期比对照分别延后18、17、14、16天。利用龙眼末批花结果技术可延迟龙眼成熟期14~18天,有效调节龙眼鲜果供应期,对龙眼产量、品质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末批花开花期气候较稳定,坐果率高,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自由纺锤形苹果树为试材,设定不同地面管理方式,研究其对果园土壤、树体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果园地面管理模式,为果园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和起垄覆盖地布均增加了土壤体积含水率,尤其是4月效果最显著。起垄覆盖地布可在4、7、10月将果园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5.05%~16.03%;生草栽培和起垄覆盖地布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增加了果肉硬度,促进了果实着色,增加了果实单果重,提高了果园产量,尤其是起垄覆盖地布下各指标增加程度更大。为达节水、提质增效目的,建议旱地苹果园采用起垄覆盖地布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针对重庆山地果园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障碍、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资安全处置与利用等问题,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质焦、有机质(秸秆、菌渣)碳汇途径,研究不同碳汇处理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降低了柑橘土壤的pH和容重,提高了柑橘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提高了柑橘叶片全钾含量,但对柑橘土壤和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柑橘树每株施用6 kg菌渣,土壤容重降低至1.48 g/cm3,达到显著水平;每株施用3 kg秸秆,土壤有机质升高至36.47 g/kg,全钾含量达到9.68 g/kg,均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可提高柑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促进柑橘果实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上海地区高龄‘宫川’橘园栽培密度过高、树势衰退、坐果不良等现状,探索合理间伐对柑橘园改造的效果。2009—2012年间,我们对上海崇明绿华镇一个树龄20年、株行距为3m×3m的‘宫川’果园进行间伐,并持续监测了树体冠层结构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树脂病发生情况、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等。结果表明:合理间伐不仅能有效改善树体冠层内部通风透光条件,更能提高对树脂病的抗性,明显提升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能明显提高单株产量。进一步检测发现,间伐后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提升显著,其中2011年10月测得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比同期对照高出50.9%和24.8%,但果实中几种主要有机酸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故认为合理间伐能在促进增产的同时有效提升果实糖酸比,改善果实风味,是一项有效的密植园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