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旨在对2 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 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97.9、120.2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90.57、83.36 μg/m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 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 和HD-109 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旨在对2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97.9、120.2μg/m L,对孢子萌发的EC_(50)值分别为90.57、83.36μg/m 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和HD-109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危害全球香蕉生产最严重的病害是香蕉枯萎病,从海南霸王岭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BWL58,经过16S r DNA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该放线菌为一种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BWL58)。通过液液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层析、生物显影方法从BWL58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根据UV波谱推断活性成分含有四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室内抑菌谱测定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稻瘟病菌、烟草赤星、小麦赤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一株拮抗放线菌NMG8-2的抑菌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拮抗放线菌NMG8-2的抑菌活性,评价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开发应用价值,对该菌株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发酵液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杯碟法测定拮抗放线菌NMG8-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1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NMG8-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苜蓿茄镰孢根腐病菌、立枯丝核菌等1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环腐棒杆菌、青枯雷尔氏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发酵液能抑制苜蓿茄镰孢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的抑菌作用对碱、紫外线、高温和蛋白酶均比较稳定,但在强酸条件下稳定性较差;连续传接10代,抑菌活性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5.
土壤放线菌K2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基础。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8株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获得一株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菌株K2,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抑菌谱进行研究,以及进行菌种鉴定。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菌株K2发酵液对10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7.38%。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K2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放线菌K2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给菌株XZG-11粗提蛋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法分离抗菌蛋白,通过抑菌圈测试法检测其对植物致病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生物稳定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粗提抗菌蛋白对番茄青枯病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同时对茄子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赤霉菌、镰刀霉菌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抗菌蛋白在pH5.0~11.0范围内较稳定;在80℃以下,热稳定性好,对RNA酶不敏感,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敏感。菌株XZG-11粗提抗菌蛋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海岸盐沼湿地细菌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源微生物,本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江苏大丰盐沼湿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并通过菌丝块法检测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进而利用柱层析分析其活性成分;结果共分离得到235株细菌,其中好氧细菌92株,厌氧细菌143株;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65株至少对1种测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30%以上,其中好氧菌39株,厌氧菌26株。从好氧和厌氧菌株中分别选取3株和1株具有不同抗菌类型的菌株进行大批发酵,用不同的方法对发酵液吸附,分离和纯化,获得抗真菌活性组分。可见,海岸盐沼湿地土壤中蕴涵着大量的细菌种群,约有28%的细菌菌株能够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其中Y6、Y156和Y96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极性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小叶榕抗菌活性内生菌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液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笔者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小叶榕内生细菌QYPT-B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QYPT-B01菌株在本试验中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豆饼粉4%,K2HPO4·3H2O 0.3%,初始pH 8.0,装液量30%,接种量1%,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温度34℃。在上述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峰值,测得OD值为7.95,与优化前相比较,OD值提高了52.0%(优化前OD值为5.23)。培养72 h,抗菌物质产量达到峰值,此时发酵滤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42 mm,与优化前相比较,抑菌圈直径提高了13.5%(优化前抑菌圈直径为23.28 mm)。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QYPT-B01菌株发酵液的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均有明显增多,为后续分离纯化、鉴定其发酵滤液中的抗菌物质,探究其抑菌机制,开发生防菌剂或新型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旨在挖掘盐碱地菌种资源并对其抑菌功能进行检测。以自行分离的放线菌4-1为候选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种属地位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菌株4-1与紫赤链霉菌(Streptomyces puniceus)最为相似,同源性高达99.93%,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二者亲缘关系最为相近;菌株4-1发酵液的抑菌谱比较广泛,对病原性细菌(6株)和病原性真菌(5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酸碱、热、紫外线对发酵液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当温度高于90℃或p H <4时,发酵液抑菌活性下降。该菌种资源的获得及功能评价,为进一步扩大根际促生细菌种类及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为小麦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共得到4株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制率分别达到86.07%、83.11%、91.14%和96.23%。利用小麦离体叶段白粉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拮抗菌株的发酵液防治效果,根据白粉病病情鉴定的6级分类标准鉴定小麦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BF11和BF19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病情有所减轻,防治效果分别为:82.14%和88.49%。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BF11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BF19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研究得到的内生真菌BF11和BF19可为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GSBM05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葡萄白腐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检测其抑菌活性并进行鉴定。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利用对峙培养和菌丝生长速率等方法对抑菌活性较好的芽孢杆菌GSBM05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40株芽孢杆菌,经初筛、复筛后得到1株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GSBM05。该菌株稀释20倍的无菌发酵液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发酵液不同组分对葡萄离体果实、叶片的防治效果均可达80%以上。该菌株对葡萄白腐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实验结果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SBM05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可为葡萄白腐病生物防治提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土壤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高效广谱的原始拮抗细菌菌株用于油茶病害的防治,并探索其生物防治效果。从土样中分离到22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和根腐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初步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21株,其抑菌圈宽度在5.0~12.5 mm,占分离到的细菌总数的9.9%,其中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复筛表明21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有8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抑菌效果良好,有4株对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良好,其抑菌圈宽度≥10.0 mm,分别占被测菌的38.1%和19.0%,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表明6个菌株的发酵液能完全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生长,效果明显,过滤液抑菌率为33.3%~58.3%,效果不明显,抑菌率超过50.0%的只有Z17、Z26 2个菌株。由此可知,菌株Z17和Z26对油茶病害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油茶病害的备选拮抗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黑木耳栽培中的污染杂菌进行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基于ITS鉴定其分类学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放线菌。获得纯培养菌株,编号CP-1。ITS序列扩增,得到一条571bp的序列(GenBankNo.KP027411);与好食脉孢霉和粗糙脉孢霉的相似度分别为99%和98%;结合形态学特征,CP-1与好食脉孢霉的相似性更高。生防链霉菌BUAS13-03菌株抗性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8±0.3cm。确定菌株CP-1为好食脉孢霉;生防菌BUAS13-03对CP-1的拮抗效果较好。本研究对黑木耳好食脉孢霉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试验广谱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抑制青霉病致病菌及防治梨采后青霉病的效果。以NCPSJ7发酵液、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及无菌胞外抗菌蛋白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牛津杯法、果实打孔接种法检验NCPSJ7不同处理液对病原菌ACCC37275的平板抑制效果、果体抑制效果,采用果实喷洒防腐试验检验对梨果实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NCPSJ7不同处理液对梨青霉病病原菌ACCC37275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梨采后青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具体地来说,发酵液、发酵上清液、菌悬液等带菌处理液对病原菌ACCC37275的抑制效果较好,而无菌胞外抗菌蛋白对梨果实的防腐保鲜作用较好。所以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NCPSJ7胞外抗菌蛋白更适用于梨采后青霉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5.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 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明B. ochroleuca菌株能够分泌胞外抑菌物质。B. ochroleuca菌株发酵产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对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 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h时,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 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雷公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对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雷公藤不同器官中共分离出2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其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其中植株枝中的分离数量高于根和叶。大多数内生真菌都具有抑菌活性,与菌丝体相比,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不同类型病源菌的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内生真菌对病源性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A01059的发酵液进行研究,以获得有抗稻瘟病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然后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析,最后使用制备液相获得相应的活性部位;结果 获得分子量为508和522的两个活性化合物;结论 本实验首次对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A01059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研究,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烟草赤星病菌拮抗链霉菌的多重筛选及发酵液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烟草赤星病菌为靶标菌,利用活体对峙拮抗、发酵液抑菌活性和离体叶片防效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371株放线菌中,筛选到2株抑菌效果明显、抗菌谱广、效果稳定的拮抗放线菌菌株。拮抗菌发酵液的理化性质测定表明:两菌株发酵液对温度、紫外线、自然光、酸碱的稳定性及耐贮性和菌株遗传特性虽有一定差异,但均较为稳定,其中,菌株182-2显示出了良好的抑菌防病效果和优良的稳定性,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从桉树根际筛选到的微生物的抑草潜力和抑草成分,以桉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真菌为材料,利用生物测试验证菌株发酵液的抑草潜力,利用GC-MS对菌株发酵液抑草成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菌株发酵液对稗草的根长、株高和干重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稗草根长抑制率最大为稀释50倍时,抑制率为7.55%;对稗草株高和干重抑制率最高为原液,抑制率分别为56.53%和25.46%。GC-MS鉴定共检测到86个物质,含氮化合物最多,占59.10%,其次为羧酸及酯类化合物,占19.26%。抑草物质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邻香豆酸、柠檬醛和胡椒碱在低浓度时对莴苣的根长和株高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能够产生多种化感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使得菌株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抑草作用,具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