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改良型短毛黑水貂和纯繁短毛黑水貂的毛绒品质的差异,试验选取健康、体型相近的纯繁短毛黑水貂公母貂各20只,5代改良型短毛黑水貂(美国短毛黑水貂与原苏联标准貂杂交5代)公母貂20只,分别采集水貂背中部、臀部、腹中部的1 cm2的毛样,利用刻度尺和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针毛、绒毛长度和细度,测量母貂的被毛密度,统计相关数据并得到针绒毛长度比。结果表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母貂的被毛密度稍小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改良型公母貂的针毛长度稍长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针毛细度极显著大于纯繁水貂(P0.01);绒毛长度极显著小于纯繁水貂(P0.01);绒毛细度稍小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针绒毛长度比稍小于纯繁水貂,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数据均在最适范围内,说明改良5代的短毛黑水貂被毛密度、针毛长度、绒毛细度和针绒毛长度比指标接近于纯繁水貂,但绒毛长度、针毛细度指标还需探讨改良,需加强对优良亲代的选育以及饲料营养配方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改良型短毛黑水貂(美国短毛黑水貂与原苏联标准貂杂交4代以上)被毛品质,试验于2012年12月份随机选取公貂、母貂各20只,在每只水貂背部、腹部、臀部分别取1 cm2的毛样,利用刻度尺和数显外径千分尺(型号为MSQ525)测量母貂的被毛密度及公貂和母貂针毛、绒毛的长度和细度,并将结果与其他品种水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母貂被毛密度为(21 543±303)根/cm2,比金州标准貂大;针毛和绒毛的长度、细度及针毛、绒毛长度比分别为:公貂(21.77±0.24)mm、(14.80±0.17)mm、(43.65±0.22)μm、(4.56±0.16)μm、1∶0.61;母貂(18.50±0.24)mm、(13.77±0.15)mm、(42.42±0.26)μm、(4.28±0.05)μm、1∶0.64;公貂针毛长度与母貂相比差异显著(P0.05),针毛细度、绒毛长度和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长度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相比稍短,但与金州标准貂相比较长。说明改良型短毛黑水貂在被毛密度和绒毛长度方面与金州标准貂相比得到提高,但在针毛长度和针、绒毛细度方面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相比仍有选育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3.
水貂多态蛋白位点与经济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对美国短毛黑、大连金州黑和左家型水貂遗传标记的筛选,方差分析表明,Pi-3对左家型水貂皮张长度有显著影响,Pi-3位点与美国短毛黑针绒毛长度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Est是对金州黑水貂体重影响较大的位点,Po是对金州黑水貂针绒毛长度比影响较大的位点,Po和Est对金州黑水貂绒毛长度有显著影响。最小二乘均数结果表明,左家型水貂Pi-3的AA型与AB型间皮长差异显著,美国短毛黑中Pi-3的AA型与AB型间针绒毛长度比差异显著,金州黑水貂Est的AB和BB型体重之间也有显著差异,金州黑水貂Po的AA型与AB型的针绒毛长度比有显著差异,金州黑水貂Po的AA型与BB型和Est的AB和BC基因型之间的绒毛长度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和限饲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0日龄健康美国短毛黑公貂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Ⅱ、Ⅲ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2%、32%、42%的试验饲粮,Ⅳ组为限饲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试验饲粮,饲喂量为Ⅱ组的50%。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的165日龄体重、体长、鲜皮长、鲜皮重、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以Ⅱ组的值最高。Ⅱ组的180和195日龄体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针毛细度和绒毛细度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Ⅱ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干物质、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则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Ⅰ、Ⅱ和Ⅲ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的针毛细度、绒毛细度、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食入氮、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冬毛期水貂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2%。50%限饲对冬毛期水貂的体长、鲜皮长、鲜皮重、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针毛细度、绒毛细度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不影响水貂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适宜的限饲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工养殖水貂常见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是食肉目、鼬科、鼬属小型珍贵毛皮兽,其毛皮具有针毛挺直、灵活华丽、绒毛丰厚、保暖性强、皮板轻薄、柔韧结实等诸多优点,是国际裘皮贸易的三大支柱产品之一。我国的水貂养殖业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很多养殖场已经引进高质量的种兽养殖,为改良品种开了好头。目前国内养殖品种包括美国短毛漆黑水貂、辽宁金州黑色标准水貂、山东潍坊虞鑫黑色水貂、山东蓬莱刘家旺黑色水貂、丹麦红眼白貂、蓝宝石貂、银蓝色水貂、铁灰色水貂等优良种兽。至80年代中期发展到年出口500万张的养殖规模。近10年饲养数量迅速增长,据估计全国拥有水貂饲养场户5000多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5只不同性别、年龄的阿勒泰羊,425份绒毛样品的细度、长度指标进行客观检测,分析性别、年龄与阿勒泰羊绒毛细度、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5岁阿勒泰羊与成年羊绒毛细度差异显著(P0.05);1.5岁公羊的绒毛长度较母羊长(P0.05)。研究为阿勒泰羊绒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品质的提高以及育种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3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维生素B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Ⅴ和Ⅵ组水貂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评分和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绒毛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和Ⅴ组水貂针毛长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Ⅵ组(P0.01)。3)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和Ⅵ组水貂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综合以上指标,从提高生长性能和减少饲料成本角度考虑,冬毛期水貂饲粮中维生素B2适宜添加水平为2.5 mg/kg(饲粮中维生素B2实际含量为5.49 mg/kg)。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物毛皮热物性测试平台对水貂短毛黑色型、白色型、蓝宝石色型、银蓝色型等4个品种的水貂皮的总传热系数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各色型水貂皮毛长度和毛密度,为制定水貂皮质量量化评价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一风速作用下,不同色型水貂传热系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随着风速的增加,水貂皮的传热系数显著提高(P0.01),被毛的隔热性能下降,绒毛长度和毛密度是影响水貂皮总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雄性水貂皮较雌性传热系数低,雄性水貂皮具有更高的隔热性能,被毛特征的性二型是导致雌雄水貂皮隔热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总传热系数测定,能准确的反映不同水貂皮被毛特征产生的隔热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水貂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体形细长,雄性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千克,雌性较小。在野生状态下,有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水貂体细长,头粗短,耳壳小,四肢短,趾基间有微蹼,尾较长,肛门两侧各有一臭腺。野生水貂毛被多呈浅褐色,家养水貂经多代选育,毛色加深,多为黑褐色,被称为标准色水貂。  相似文献   

10.
<正>水貂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体形细长,雄性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千克,雌性较小。在野生状态下,有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水貂体细长,头粗短,耳壳小,四肢短,趾基间有微蹼,尾较长,肛门两侧各有一臭腺。野生水貂毛被多呈浅褐色,家养水貂经多代选育,毛色加深,多为黑褐色,被称为标准色水貂。水貂在野生状态下,水貂主要栖居在河边、湖边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银蓝水貂为材料,对6个世代的1686只水貂的生长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性别及年份对水貂体重、体长、针毛长、绒毛长和针、绒毛长比率的表型趋势影响。利用多性动物模型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计以上水貂生产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在模型中考虑了年份和性别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为个体的加性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力均较高,其中体重为0.41,体长为0.53,针毛长为0.53,绒毛长为0.52,针、绒毛长比率为0.52。除针、绒毛长比率与其他性状间呈表型负相关(-0.218、-0.178、-0.074、-0.425)外,各性状间均为表型正相关(分别为0.289、0.882、0.869、0.806、0.788、0.930)。体长与绒毛长、针、绒毛长比率呈现遗传负相关(-0.941、-0.983),其他均为较强的遗传正相关,分别为0.983、0.731、0.972、0.981、0.622、0.992、0.641、0.987。  相似文献   

12.
<正> 饲养水貂的目的,在于获取较多的优质貂皮.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影响貂皮毛绒质量的主要原因及提高毛绒质量的几点措施,现介绍如下.一、选留优良种貂要注意毛绒品质选留种貂应以毛绒品质好为首要条件,力争达到如下要求:各色型的水貂应具有本色型的毛色特征,全身一致、无杂色毛,颌下或腹下白斑不超过1平方厘米.标准貂毛色要达到最最褐色以上,底绒呈深灰色,针毛接近漆黑色.毛绒光泽度强,针毛长度适宜(25mm以下),绒毛致密(长15mm以上).毛峰平齐,具有弹性,分布均匀,绒毛柔软而灵活.  相似文献   

13.
<正> 去年,我国从英国和荷兰进口一千多只艾虎,分别在金州、北京、呼和浩特、横道河子、烟台、临汾等地试养,现已有部分开始繁殖。人工饲养的艾虎,体型与水貂相似,公兽大于母兽。公艾虎体重为2000—2500克,体长为42—45匣米;母艾虎体重900—1200克,体长34—36厘米。均比野生艾虎稍大。进口艾虎全身的绒毛呈浅黄色,腰、背和臀部针毛毛尖呈黑褐色,面部为白色,两眼周围和两耳基部前缘呈黑褐色,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基础料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55±5)日龄体重相近(P0.05)的健康改良型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平均分成Ⅰ、Ⅱ、Ⅲ、Ⅳ组,以动物性生鲜饲料搭配比例分别为0%、10%、15%、20%的基础料配制成试验日粮,进行135 d的饲养试验,通过对采食量、体重、体长指标的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Ⅱ组水貂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各组;Ⅱ组水貂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育成前期,Ⅰ、Ⅱ、Ⅲ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都显著低于Ⅳ组(P0.05),Ⅱ组水貂平均活体长及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育成后期,Ⅱ组水貂平均活体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Ⅱ、Ⅲ、Ⅳ组间平均体重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且都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由此说明,育成期水貂日粮中基础料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20日龄、健康的当年生短毛黑水貂(雄性)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和100mg/kg(干物质基础)人参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70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皮长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针毛长度在Ⅳ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绒毛高度表现为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血清中蛋白质(如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尿素含量)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总蛋白含量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Ⅲ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极显著增加了冬毛期雄性水貂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人参多糖可改善冬毛期雄性水貂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非遗传因素对科尔沁细毛羊主要数量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最大似然法(MTDFREML)调查分析了影响科尔沁细毛羊的场别、母羊年龄、性别、出生年份等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出生年份对所有性状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羊年龄对初生重、断奶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断奶毛长度、断奶毛细度的影响显著(P0.05);群别对断奶毛长度、断奶毛细度、成年毛细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其余性状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年份、鉴定年份与其他因素的二级互作效应均对产毛性状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羊年龄与群别、性别的互作效应分别对断奶毛长度、断奶毛细度影响不显著(P0.05);年龄与群别的互作效应对成年毛细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定13种大毛细皮类动物毛纤维物理性能指标,试验采用测定其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方法,对毛纤维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种类毛纤维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动物种类不同动物品种毛纤维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动物品种的针毛和绒毛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正> 1981年前,陕西省所饲养的标准种貂是先后由天津、山西、内蒙、青海、江苏、山东和大连等地引进并自繁的,来源繁杂。除少数是荷兰、丹麦、瑞典水貂的杂种后代外,主要是苏型水貂后裔。它们的繁殖性能好,耐粗饲,抗病力、适应性均较强。但是,毛绒质量较差,被毛褐色以下,经测量针毛长20—24mm,绒毛长14—16mm。绒毛色浅并发红,背腹毛色差异较大。貂皮平均售价较低。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貉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毛皮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毛皮动物实验基地的雄性乌苏里貉45只,体重约为(6.00±0.09)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饲喂高、中、低(28.81%、24.15%、22.03%)三个蛋白水平的日粮。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等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低蛋白水平组显著低于高蛋白水平组(P0.05);白蛋白、总蛋白、血清尿素氮均以中蛋白水平组最高,随着蛋白水平的增加,各个指标有下降的趋势;针绒毛平齐度高蛋白水平组显著低于中、低蛋白水平组(P0.05),针毛、绒毛细度,低蛋白水平组显著低于中、高蛋白水平组(P0.05),活体长、干皮长、干皮重、针毛长度、绒毛长度等毛皮性状均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不额外添加氨基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质水平降到24.15%基本不影响冬毛期貉的生产性能及毛皮性状,但蛋白水平降到22.03%时,对毛皮性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对5个水貂群体、300个个体的4个经济性状与16个微卫星遗传标记位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色水貂的Mvi4013的AA和BB针毛长度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珍珠色水貂Mvi586的BB和CC、BC和CC之间的针毛直径差异显著,银蓝色水貂Mvi4015的AA和B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Mvi4013的AA和A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Mvi4001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B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Mvi4006的AC型与BD、CC型绒毛直径有显著差异,A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银蓝色水貂。Mvi2243的AA型和AB型绒毛直径差异显著,Mvi4001AA型绒毛直径和AB基因型差异显著,B基因起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