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8~8.5,pH值为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pH值是鱼池水质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同时也反映出水体总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故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鱼的生长和繁殖。第一、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表现在:①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是6~9,但鱼类最适生长的pH值为7~8.5,pH值超出一定的范围(高限为9.5,低限为4.5),就垂直接造成鱼的死亡。过高,鱼的鳃组织受腐蚀;过低,鱼的血液酸性增加,降低了载氧能力,造成缺氧症(即使水并不缺氧)。鱼在酸性水中摄食量很少,消化能力也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鱼效益。③pH值偏高或偏低,亲鱼的性腺发…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生活在水环境中,水的酸碱度(pH)对鱼类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常见鱼类适宜于微碱性(pH7.0~8.7)的水中生活;水的pH大(pH〉9.0),超过鱼的适应范围,直接破坏鱼的鳃和皮肤,代谢水甲和摄食强度下降,生长受到影响;pH过大(pH〉10.0),能引起鱼类快速死亡。  相似文献   

4.
陈若军 《内陆水产》2005,30(11):14-15
斑点叉尾鮰又称美国鮰鱼、沟鲶、河鲶.隶属于鲶形目,鲶科,属肉食性鱼类,现已驯化为杂食性,以吞食为主,性贪食,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较温顺,有群集的习性,易捕捞。生存水温为0-38℃,最适生长温度为18~32℃;正常生长要求溶解氧在3mg/L以上;适应pH值6-8.9,最适pH值6.8~7.5;适应盐度为0.2-8,5。斑点叉尾鮰个体大,含肉率高,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白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作为饲养鱼类以来,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现将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冯辉 《海鲜世界》2000,(6):21-22
一、水体pH值的作用 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养鱼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鱼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pH值。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到鱼和鱼的生产。 1、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而最适宜的范围在鲤科鱼类为弱碱性,即pH值为7-8.5,在鲑科鱼类为中性附近即pH值为7上下。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性为4—5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下面例举了几种鱼在不同pH值条件下100%的死亡率,鱼类所忍受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6.
(5)水中的pH值偏低的危害和调节方法:①pH值长期偏低,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不易繁殖,水体透明度加大,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溶氧下降,使底层有机质缺氧分解加快,水中的反硝化反应加快,使有害物质的浓度上升,造成鱼类有害气体中毒,或气泡病发生,或缺氧泛塘。②如池水pH值长期在6左右,会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减低载氧能力,也会出现浮头现象;会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并可引起鳃组织凝血性坏死,黏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对pH值偏低的水体,可采用生石灰来调节,若水中氨氮高,可先曝气、增氧、加新水,并全池泼洒底质改良剂,过3天后,再用生石灰调节pH值。  相似文献   

7.
水体pH值的作用和调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辉 《内陆水产》2000,25(12):22-23
1水体 pH值的作用 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养鱼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鱼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 pH值。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到鱼和鱼的生产。 1.1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 pH值范围大致是 6~ 9,而最适宜的范围在鲤科鱼类为弱碱性,即 pH值为 7~ 8.5,在鲑科鱼类为中性附近即 pH值为 7上下。 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 9.5~ 10,低限为 4~ 5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下面例举了几种鱼在不同 pH值条件下 100%的死亡率,鱼类所忍受的暴露时间表。 pH值在安全范围内,当超出最适范围时也会对鱼类的生命活动起消极作用,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五、酸碱度(pH)海水中的pH是影响鱼类渗透压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值受海水中CO~2和碳酸盐硬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适合鱼类生存的pH为6.0~9.0,但最适合鱼类生长的pH为7.8~8.5。水体pH过高,会导致鳃组织因受到腐蚀而患烂鳃病;水体pH过低,会引发鱼类的血液pH下降,使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下降,因而降低载运氧气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海水溶氧量很高,鱼类也会出现缺氧症状,轻者导致鱼类的代谢机能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美洲黑石斑与对虾、花蛤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黑石斑隶属熊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病害少、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点,最适宜的生长温度、盐度、pH值分别为17~27℃、23~33‰,7.8~8.6。非常适于在我国温带、亚热带海域养殖。  相似文献   

11.
天峡红鮰是鲶科鱼类变异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珍贵鱼类新品种。该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适温范围0~38℃,5℃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水温15-30℃,pH值5~8.9,该鱼市场售价是普通鲶鱼的1~3倍。2006年佳特合作社在东丽区进行了天峡红鮰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品种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一般是7.0-8.5。强酸环境会直接导致养殖品种死亡。在弱酸性环境下,首先容易引发鱼类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其次会影响水体中多种无机盐的溶解度,藻类、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再者,鱼鳃会受到腐蚀,  相似文献   

13.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水质指标的管理。1 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pH值要求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生产实践表明,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1)挂石灰袋。在日常管理监测中,倘若发现pH值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4.
肖远金 《淡水渔业》2002,32(5):61-61
水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鱼儿在水中呼吸 ,在水中摄取饵料 ,又把粪便和其它废物排泄在水中。如果水源较差、水质败坏就会造成病源菌大量繁殖 ,导致鱼类生病、浮头、泛池。采取应急措施 ,不但药物成本大 ,而且避免不了减产。所以科学养鱼 ,除了合理营养配方外 ,还必须养好水。一、水质好坏的判断1 .检查pH值。pH质是鱼池水质的重要指标 ,它直接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同时也反映出水体总的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是 6~ 9,但鱼类最适于生长的pH值为 7~ 8 5,pH值超出 9 5或低于 4 5,就会直接造成…  相似文献   

15.
秦生巨 《内陆水产》2013,(10):52-52
5.4.7.3噬菌28在pH值3.0~9.8的水体中均有杀菌效果,而pH7.0~7.6最好。pH在6.0或以下和pH8.5或以上时,效果下降一半。建议使用前先测pH,如pH小于6.0,或大于8.5时用量加倍,也可将pH调到7.0~7.6后再用。  相似文献   

16.
邓希海 《齐鲁渔业》2008,25(11):50-52
在渔业生产中,pH值是反映水体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鱼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指示水体本身受污染的严重程度,而且其值的变化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污染物的降解反应和污染物的存在形态。pH值的过度降低或升高,均会直接危害鱼类,引起鱼类的死亡,即使有时不致死,但由于其值超过鱼类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也会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沙塘鳢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又称浦鱼、土布鱼、虎头鲨、虎头呆子,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它的生存温度为0~37℃,适宜生长水温18~27℃,pH值范同6.5~9.0,最适7.0~8.0。该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18.
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池水pH值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为6~9,但鱼类最适于生长发育的pH值为7~8.5,pH值超过9.5或低于4.5,就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2.测池水透明度池塘养鱼最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池水过肥,浮游生物已经过剩,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对饵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水体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说明水生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性鱼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特别注意,洪水期间因水中泥沙等悬浮物多所测得的透明度不在其列。3…  相似文献   

19.
黄云芳 《科学养鱼》2007,(11):84-84
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3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当pH高时,还会造成鱼的死亡。在京津唐地区(高氨氮、高pH值)造成鱼种(苗)一入池就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也为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依据。红鳍东方鱼屯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因此对其消化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鱼类体内消化酶的水平,如日龄、温度、pH值、盐度等。pH是对酶起显著作用的因素,由于酶是蛋白质,当pH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酶的变性。酶的活性在某一pH最大,而当离开该pH值酶活性会逐渐减弱,其图形如钟型。因此测定酶的最适pH可作为酶性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