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黄牛良种化配套技术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用荷斯坦牛、皮埃蒙特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共计授配母牛2348头,受胎2091头,受胎率为89.91%。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皮×黄组日增重达到985±126g;黑×黄组日增重达到925±100g;黄牛组日增重为752±37.50g。18月龄时的平均宰前活重,皮×黄F1:303.85kg,黑×黄F1302.75kg,黄牛215.98kg,屠宰率分别是54.36%、52.50%、48.90%,净肉率分别是47%、45.30%、40.50%。皮×黄、黑×黄产肉量比黄牛分别提高55.344、9.68kg。经方差分析,皮黄F1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黑黄F1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显著(P<0.05),皮黄F1组与黑黄F1组无显著差异(P>0.05)。皮黄F1组和黑黄F1组与对照组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差异显著(P<0.05),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皮黄F1组与黑黄F1组之间体高、胸围、体斜长三者都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通过对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初生及6月龄犊牛的体尺、体重进行不间断的测定可以看出,杂种牛的体尺、体重较大、生长发育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原地区良种肉牛改良当地黄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用引进的良种肉牛蓝白花、利木赞、西门塔尔和皮尔蒙特改良当地黄牛.结果显示四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用良种肉牛改良青海黄牛效果明显;在不同杂交后代的比较中,皮×黄F1代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蓝×黄F1、利×黄F1和西×黄F1(P<0.01),皮×黄F1代还保留了青海黄牛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皮尔蒙特牛可作为当前高原环境下改良青海黄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3.
杂种牛与本地黄牛生长发育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陇县丘陵区荷斯坦×黄牛F1、西门塔尔×黄牛F1和本地黄牛体尺的基础上 ,采用Logistic和Brody生长模型分析生长发育情况 ;计算综合生态生长发育指数。结果表明 ,在此生态条件下 ,与本地黄牛相比 ,荷黄F1和西黄F1牛在前期生长发育快 ,后期的生长速度减缓 ;早熟性明显提高 ,成年体尺显著增加。两种杂种牛的生长发育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4.
在对当地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杂交组合将母牛群分组,并统计各组母牛的受胎率、难产率、繁殖成活率和犊牛的初生体尺、体重。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母牛的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杂交组合的难产率均高于土种黄牛,其中西门塔尔×黄牛F1和荷斯坦×黄牛F1的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皮埃蒙特牛×黄牛F1的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犊牛额头宽度与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r=0.8304)。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6月龄左右的西门塔尔×关岭牛F1代10头、利木赞×关岭牛F1代10头、安格斯×关岭牛F1代10头进行了360 d的强度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杂交牛平均体重分别为550、590、540 kg,平均日增重依序为1413、1485和1367g;每千克增重消耗饲料干物质分别为6.91、6.42、7.10 kg;每增重1 kg饲料成本分别为5.23、4.86、5.38元;净肉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2.5 %、41.5 %和43.0 %。从而认为,贵州杂交黄牛通过直线育肥可以达到优质肉牛18~24月龄(即屠宰前)450~500 kg以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农户分散饲养条件下的关岭黄牛及其杂交F1代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尺和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关F1、西×关F1、利×关F1的体斜长、胸围、体高和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比关岭牛有显著提高(P<0.01);各年龄段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有显著提高(P<0.01);各种杂交牛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以安×关F1效果最佳。为了适应农户分散饲养的粗放条件,现阶段建议以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为主,逐步建立关岭黄牛杂交改良技术体系,并最终筛选出适合关岭黄牛主产区不同区域的最佳杂交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对当地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过程中,根据不同品种公牛的冻精将母牛群分组,并统计各组母牛的受胎率、牛犊的难产率、繁殖成活率和出生时的体尺、体重。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母牛的受胎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牛犊的繁殖成活率也具有相同的结果。但各组杂种牛犊的难产率均高于土种黄牛值,并且F1 (西门塔尔×黄牛 )和F1 (荷斯坦×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1 (皮埃蒙特牛×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牛犊额头宽度与牛犊的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r=0. 830 4)。  相似文献   

8.
良种牛杂交改良当地黄牛的饲养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皮埃蒙特、西门塔尔和荷斯坦 3种外来良种牛分别对当地土种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研究各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和饲养育肥性能。结果表明 :初生至 6月龄阶段 ,各种杂种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上的测定值均比黄牛的对应值高 (P <0 0 1 ) ,其中皮埃蒙特牛×黄牛的各项测定值均比其他杂种牛对应值高 ,并且在胸围、体重方面差异显著 (P <0 0 5)。各杂种牛的饲料转化率、日增重值均比黄牛高 (P <0 0 1 ) ,其中皮埃蒙特牛×黄牛明显高于其他杂种牛的对应值 (P <0 0 1 )。各杂种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均比当地黄牛的相应值高 ,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 ,其中皮埃蒙特牛×黄牛显著高于其他杂种牛的对应值 (P <0 0 5)。  相似文献   

9.
引进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提高其肉用生产性能,是我国肉牛生产主要途径之一。黑龙江省借鉴国内外肉牛生产经验,不断探索肉牛改良黄牛杂交组合效应,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杂交组合有西门塔尔×黄牛、夏洛来×黄牛、利木赞×黄牛、安格斯×黄牛等,而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改良效果。为了解二元杂交的F2代改良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上4个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F2代生长指标、屠宰指标、肉的品质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方法2004年3月16日至5月23日在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局“红丰肉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择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西藏拉萨市引进荷斯坦牛冻精与本地黄牛级进杂交已40余年,对荷斯坦牛改良西藏黄牛(荷×藏)级进杂交后代泌乳性能进行测定,为后期横交固定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并比较2017—2021年荷×藏高代次不同胎次之间的总泌乳量、高峰产奶量、高峰日、产奶天数和日泌乳量;2021年7月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结果]荷×藏高代次随着胎次增加总泌乳量、高峰产奶量、泌乳天数和日泌乳量随之降低,高峰泌乳日在正常范围内;3个胎次之间,总泌乳量主要集中在2000 ~ 4000 kg,高峰产奶量主要集中在15 kg ~ 25 kg,高峰日、产奶天数和日泌乳量的范围分别是49.58 d ~ 66.30 d、212.06 d ~ 217.36 d和14.96 kg ~ 17.99 kg。DHI测定数据显示荷×藏高代次群体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尿素氮分别是3.86 %、3.34 %和12.47 mg/dL。[结论]高原低氧环境限制限制了荷×藏高代次牛的泌乳性能,但相比西藏黄牛有较大提高,结果可作为提高改良牛生产性能、产奶量、奶品质及遗传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