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进行了从河蟹育苗→仔、幼蟹培育→大湖增养殖→河蟹暂养的系列开发研究。改蟹苗直接放流为二级放养和三级放养,蟹苗利用率从1—3%提高到6.1—7.2%(二级放养)和8—10%(三级放养)。同时还进行了网围养殖成蟹试验,形成了河蟹全人工养殖的工艺路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进行了从河蟹育苗→仔、幼蟹培育→大湖增养殖→河蟹暂养的系列开发研究。改蟹苗直接放流为二级放养和三级放养,蟹苗利用率从1—3%提高到6.1—7.2%(二级放养)和8—10%(三级放养)。同时还进行了网围养殖成蟹试验,形成了河蟹全人工养殖的工艺路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种水产品的养殖品种和面积越来越多,尤其是河蟹养殖业更是快速发展,其养殖的面积、产量、效益在逐年提高。但是近2年来,由于早繁蟹苗规模的扩大,仅注重养殖面积、产量的提高,忽视了河蟹的上市规格,致使河蟹养殖效益下滑,有少数养蟹户甚至出现亏本。为了保证池塘养蟹能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池塘养蟹高效的新路子,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养殖成蟹上,从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育出的幼蟹与扣蟹及放养不同密度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河蟹养殖已成为大长市水产养殖的重头戏。我市从95年开始,在省内率先进行早繁蟹苗塑料大棚培育幼蟹试验成功后,在全市迅速推广,97年我市育苗户达105户,大棚面积2.5万平方米,购蟹苗210公斤,育苗平均成活率20%,最高成活率达40%以上。通过塑料大棚的增温作用强化培育早繁蟹苗。经一个多月育成V期以上幼蟹后,放养池塘、湖泊、水库内、当年养成商品蟹上市,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笔者根据三年的实践经验和有关资料,就我市塑料大棚培育幼蟹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探讨如下:一、培育池建造。…  相似文献   

5.
不同规格河蟹放养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的河蟹增殖,八十年代以前都是以大眼幼体直接放养,其经济效益虽好,但河蟹的回捕率很低,一般只有1~3%。八十年代后期,生产单位大都投放由蟹苗经过二三十天培育的幼蟹。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有的生产单位在第一年的冬季或当年早春投放扣蟹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对大眼幼体、幼蟹和扣蟹的放养效果,经济效益和对蟹苗的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供有关单位参考。一、放养效果的比较本文引用的大眼幼体放养效果的材料有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河北和新疆等六个省的数据,有的资料累计13年之久。但是放养幼蟹和扣蟹还是近几年的事,而且许多生产单位在同一水域中既投放幼蟹,又投放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河蟹大眼幼体下塘培育的几项技术关键,对提高蟹苗放养成活率,幼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风格独特,历来受到民众的喜爱,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优质、大规格成蟹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幼蟹培育主要是指将蟹苗培育成规格更大的一龄蟹种[1,2],即"扣蟹",良种幼蟹是"养大蟹"的基础,因此如何提供优质幼蟹就成为推动河蟹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针对河蟹大眼幼体放养成活率低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河蟹苗质量和成活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现将河蟹的早期健康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 亲蟹的暂养及提温 由于市场原因,河蟹苗春季放养较早(也与河蟹苗耐低温有关),因此,近几年河蟹的育苗时间提前,场家首批河蟹苗所需亲蟹一般在3月中旬之前入室,但是,亲蟹提温较常规缓慢一些。一是  相似文献   

9.
蒋军 《科学养鱼》1999,(10):23-23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不少养殖户采用当年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的生产方法,但是效果却一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放养的幼蟹规格偏小,抵抗力弱,成活率低。今年2~4月份,我们进行温室大棚培育大规格幼蟹,其效果非常理想。一、温室条件试验温室为钢架双...  相似文献   

10.
第二讲幼蟹、蟹种培育湖泊河蟹放流要将蟹苗培育成幼蟹,养殖商品蟹要将幼蟹培育成蟹种.蟹苗养成幼蟹,可用土池、水泥池、稻田、滩地、网箱进行一级培育.幼蟹养成蟹种,可用土池、稻田、滩地、网围、箱围进行二级培育.1.生态习性和养殖的适宜环境蟹苗体小纤弱,平均体重6~7毫克,营游泳生活、喜集群、顶风逆游、岸边生活、食  相似文献   

11.
大水面河蟹放流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德亮 《内陆水产》1999,(12):23-23
河蟹大水面放流养殖是指将人工繁育或天然捕捞的蟹苗(大眼幼体)或仔星或幼星直接投放于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让其摄取天然饵料生物,自然生长直至起捕上市这一生产过程。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投放方式1.1投放蟹苗将大眼幼体(16-20万只/kg)直接投放于养殖水体中,当年少量上市出售,次年全部上市。1.2投放三期仔蟹将大限幼体经15d左右培育成三期仔蟹(1.5-2万只/kg)后再投放于养殖水体中.当年大部分上市,少量次年上市。1,3投放幼蟹直接投放幼蟹(15-300只/kg)于养殖水体中,当年起铺上市,当年见效。以上三种投放方…  相似文献   

12.
河蟹的增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讲 湖泊及围网养蟹  一、湖泊增养殖河蟹的湖泊增养殖是指在湖泊中放流仔蟹 (蟹苗 )或幼蟹 (豆蟹或扣蟹 ) ,一般不投饵 ,让其摄食天然饵料的养殖方式。自 1 969年开发长江口蟹苗资源之后 ,我国各主要水系的湖泊、河流多以放流方式进行河蟹增养殖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1 982年以后 ,因长江口蟹苗资源锐减 ,蟹苗价格逐年上涨 ,加之湖泊增养殖在管理体制 (如产品收捕、归属和利益分配等 )上存在一些问题 ,使河蟹的增养殖受到抑制。90年代以来 ,随着河蟹人工苗产量的不断增加和蟹苗价格的逐步回降 ,天然水域的河蟹增养殖再度兴起。(一 )…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周鑫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的养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的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幼蟹前期培育-温棚建造-幼蟹放养-温度调控-温棚拆除与幼蟹放开-幼蟹后期培育。该发明利用暂养沟建温棚可提高幼蟹越冬期的水温,使河蟹在越冬期间能够保持生长状态可促进其蜕壳生长;利用感光圈包裹幼蟹单侧眼柄可增加其感光量,可抑制眼柄内的腺  相似文献   

14.
本书主要介绍人工养殖河蟹的实用技术,包括蟹种的鉴别与选择、蟹苗与幼蟹的培育技术、池塘养殖技术、商品蟹养殖技术以及河蟹加工等,书中还介绍了河蟹生产和经营策略;同时还就生产技术诸问题作了解答。这是一本适合养殖场职工和养殖专业户阅读的科普读物,也适于河蟹生产和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淳县河蟹养殖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得益于全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坚持大规格幼蟹的培育推广,选择优质蟹种是养殖大规格商品蟹的基础。蟹种又称扣蟹、幼蟹,将16万只/kg左右的蟹苗(河蟹大眼幼休)培育成60~260只/kg幼蟹的过程即是为蟹种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幼蟹生产的现状安徽宣城市水阳镇2001年幼蟹培育面积1万多亩,培育幼蟹8000余万只,2002年幼蟹培育面积达1.6万亩。全镇以河蟹生产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初趋格局,已初步形成了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成蟹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幼蟹苗种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各地成蟹回捕率高、成蟹规格较大、长势情况良好来看,在各地享有一定的声誉。二、存在的问题1.采购蟹苗(大眼幼体)形势严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油棉生产效益下滑,全镇去年幼蟹培育面积比上年增加64%。5~6月份,全镇…  相似文献   

17.
由于河蟹养殖周期短、见效快,近年来河蟹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随之带来了幼蟹市场的繁荣兴旺,省内幼蟹缺口量很大.每年需从辽宁、浙江等地调入大量的幼蟹。如何充分发挥我省人繁蟹苗的优势,改变蟹苗至幼蟹过程中成活率低、性成熟比例大的现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蟹苗下塘后的40~50天里应以提高成活率为生产管理的出发点,以后阶段以控制生长速度为工作重点。两方面都做好了,就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地河蟹养殖业的深入开展,广大养蟹户逐步认识到使用早繁蟹苗可以当年养成商品蟹,可得到较高的养殖效益。但由于春季气温低,自然放养蟹苗成活率也低,只有5-10%,为此,1997年春我们水产站进行了早繁蟹苗大棚保温暂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9.
河蟹幼蟹培育技术小结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令蟹的饲养系指蟹苗经20天的暂养后,转入精养池,饲养至翌年3月上旬这一阶段的养殖。我们在4分池中放养3,500只(共8.75公斤),6月初放下,11月上旬起捕98.5公斤河蟹,纯收入1,500元。养蟹和养鱼不一样的是,在幼蟹入池饲养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