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绿茶中氨基酸与滋味鲜度、茶多酚与滋味浓度、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同滋味醇度密切相关的客观原理,研究拟定了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该鉴定法可分别对绿茶滋味的鲜度、浓度和醇度进行测定。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炒青绿茶、出口绿茶以及部分名茶等700多只茶样,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绿茶的实际品质。该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比较,吻合率较高,而且重复测定误差较小,变异系数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评审(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感官审评容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国内外仍以感官审评为主,化学审评为辅。感官审评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指导茶叶生产,贯彻茶叶价格政策,促进出口贸易,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感官审评,难以提出定量上的客观数据,避免不了主观偏面性,所以有探讨理化审评的必要。茶叶理化审评前人已有不少研究,国外如斯里兰卡、印度、英国和苏联等国对茶叶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法国对  相似文献   

4.
茶叶审评的内容与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及价值的高低,主要通过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的感官审评来决定。感官审评又可以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通过对茶叶进行外形干评和内质湿评来确定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地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依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的。所以,审评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相似文献   

5.
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系)在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黄金芽与其他3个品种(系)相比有显著差异。感官审评鉴定发现,4个品种(系)加工的兰花形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叶色1号(95.53分),加工成针形、扁形绿茶的结果与兰花形绿茶一致;3种造型绿茶均为叶色1号分数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表明,叶色1号适合制作绿茶,其感官品质呈现出花香浓郁、滋味鲜活醇爽、水中花香显的优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用同批次婺源本地群体种鲜叶,不同加工方法共计6种茶样依次进行感官审评、化学滋味鉴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通过所得数据尝试分析冷冻发酵茶叶的适宜加工方法及冲泡时间。研究结果:适宜加工方法为鲜叶—液氮倾倒浸透180 s—经6 h醒冻—炭火烘焙干燥;该工艺红茶出汤较慢,故而适宜冲泡时间为3 min左右。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是福建极具特色的茶类产品,其感官品质至关重要。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是利用评茶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标准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的感官品质特征及优劣。本文通过审评八项因子分析探讨乌龙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提升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对乌龙茶感官品质作出科学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成品茶的质量控制仍是以专家的感官审评为主,即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滋味进行鉴定.因为感官评茶不仅能敏捷地辨别茶叶品质的异常现象,还能评出其他检测手段难以判明的茶叶质量上的某些特殊状况.  相似文献   

9.
铁观音专业审评,是通过茶叶专业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对铁观音产品的感官特性(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等)进行鉴定,是确定茶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的主要方法。然,在日常生活中常人无法象专业人员那样对铁观音品质进行专业评审,但仍可抓住一些重要品质特征进行品评,达到了解铁观音品质优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一般判别分析,趋势较好。文章对浙江省"十大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香气和滋味中的缺陷类型与数量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十大名茶"品质特征,对各个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进行了解析与重构,首次绘制完成了浙江省"十大名茶"香气、滋味风味轮。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第3期《中国茶叶》杂志第9页上刊登了一篇《浅谈毛茶审评》的文章,对毛茶审评叙述得简单而又全面,阅后颇有感触。关于毛茶的审评,不少地方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理化审评难以做到,目前仍然是以感官审评为主或者说只有感官审评。毛茶的感官审评正如该文所述,其“程序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五个基本步骤”,简而言之,“毛茶审评分为扦样,看外形和评内质”。毛茶审评的确如此,对此无可非议,笔者不想再作赘述,只想谈一谈当前毛茶审评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引起茶界同仁的重视,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红碎茶的品质分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经济参数,分数是质量的标志.它贯穿于毛茶审评、精制在制品审评、货源验收、贸易、流通等各个环节.茶叶品质评分历来都是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那么,感官审评的分数究竟与其化学成份含量有多大的关系呢?能用测定其化学成份含量的多少来断定红碎茶的品质分数的高低吗?这是本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滇红工夫是大叶种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以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茶叶感官审评是评定茶叶特征和品质等级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滇红工夫茶品质优势基础上,分别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目进行感官审评技术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提升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滇红工夫感官审评检验的准确度,推进对滇红工夫品质评价的科学性,促进滇红工夫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地方标准发布,并于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据了解,该标准是六堡茶第一个专用术语标准,适用于六堡茶的加工和感官审评,它规定了六堡茶的通用、加工、干茶形状、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8类术语的名  相似文献   

15.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比了武阳春雨3个种类(针形、卷曲形、扁形)的3个等级标准实物参考样的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武阳春雨茶其感官审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针形茶花香突出,滋味较浓;卷曲形茶香气清高,滋味较甘;扁形茶表现为高爽香气,滋味醇厚。不同类型及同一类型不同等级的武阳春雨茶理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原料嫩度和做形工艺对理化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符合武阳春雨茶行业标准样要求,所制作的武阳春雨标准样可用于指导今后的茶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17.
科技简讯     
二氧化碳对茶汤滋味成分的影响本实验是在茶叶浸提过程中通以CO_2气体,然后测定茶汤水溶性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感官审评茶汤滋味的差  相似文献   

18.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4):474-483
通过基元语素的提取、整理、分类和定义,设定组合术语的构词规则,是完善感官术语的关键工作。本文在GB/T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础上共提炼出137个基元语素,包括外形、叶底48个,色泽17个,香气46个,滋味13个,程度13个,并对这些基元语素进行了英文和日文释义。基于对基元语素术语构成及语义的分析,结合茶叶感官审评实际经验,绘制完成中国茶叶颜色轮、滋味轮、香气轮及风味轮。  相似文献   

19.
茶叶文萃     
名优绿茶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绿茶滋味化学鉴定同感官审评法在名优绿茶质量评定中结果差别较大。一般优质绿茶内含化学成分指标是多酚类高于30%,氨基酸高于3%,而名优茶原料较嫩,内含物相对偏少作者分析了湖南省名优绿茶样36个,茶多酚为21%─23%,氨基酸只有2%─2.2%,可见在内含物上,名优绿茶的特点是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适当,并不要求二者含量高。感官审评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内含成分的含量,各成分独特呈味特征及彼此间协调性。作者提出名优绿茶应以茶多酚含量21%─23%,氨基酸含量2%─2.2%作为理化测定指标,这样在名优绿…  相似文献   

20.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