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木聚糖酶处理对麦草化学组成及其纸浆纤维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木聚糖酶预处理对麦草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浆纤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酶处理后原料的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含量增加,乙醇-苯酚(苯-醇)抽出物含量有所降低,酶处理对原料中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影响很小,但聚戊糖含量降低。延长酶处理时间,对酶处理最终结果影响不大。酶处理后的稀碱抽提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料中的木质素和聚戊糖含量。与对照样品相比,酶处理后麦草化学浆的纤维长度有所增加。上述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酶法制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树皮抽出物制造胶粘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中日合作项目内容之一。在日本富山县林业技术中心高野了一先生的指导下,对落叶松树皮抽出物做胶粘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提供给从事木材综合利用的工作者,以作参考。1 前言由于世界性的石油短缺,使用天然单宁抽出物代替苯酚做木材胶粘剂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单宁抽出物的主要来源是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坚木,南非和巴西的黑荆树以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乌桕壳碱处理液作胶合板胶粘剂的可地性。试验结果表明:乌桕壳碱处理液具有一定的胶粘性能,能代替40%左右的酚胶使用,其胶合强度达到GB胶合板I类板要求。  相似文献   

4.
兴安落叶松树皮经热水抽提得到的单宁抽出物,以HCHO-HCl法测定其聚酚含量为50~60%,该抽出物经化学处理,加工成精制单宁。用单宁取代酚醛树脂的一部分,制造出单宁酚醛树脂(TPF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单宁取代最依树皮抽出物中聚酚含量的不同而异,通常为50~70%。TPF树脂胶粘剂的物理力学性能,按GB9846.1~9846.12-88规定进行了“I类试件”检测,其结果分别为:桦木1.62MPa,木破率95%;水曲柳1.31MPa,木破率100%(T:PF=70:30)。TPF树脂胶粘剂具有令人满意的胶合强度(不亚于PF树脂胶粘剂)。  相似文献   

5.
以H2O2为氧源,研究了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的氧化反应,探讨了溶剂种类、催化荆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反应的较佳条件是:以1,4-二氧杂环己烷为溶剂,苯乙烯5.000g,催化剂Schiff碱-铜配合物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0.5%,质量分数为30%的H20:15mL,80℃反应6h。苯乙烯转化率为93.3%,主产物苯甲醛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66.8%和71.7%。  相似文献   

6.
区分松材线虫病材与健康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尤纪雪  王玉燕 《林业科学》1994,30(2):145-150
通过对南京地区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发展病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健康材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苯醇抽出物和乙醚抽出物含量却显著减少。病材乙醚抽出物含量的明显减少是松材遭受松材线虫侵袭的特征之一。在乙醚抽出物的组成上病材和健康材也存在差别,此外两者的pH值也不相同,因而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通过显色反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7.
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化学组成与制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化学组成和硫酸盐法制浆特性进行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原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组成中,随树龄增大,葡萄糖和木糖含量降低,半乳糖含量增加.通过对日本落叶松硫酸盐法制浆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最佳蒸煮条件为:用碱量(Na2O计)21%、硫化度25%、液比1:4、最高温度170℃、保温时间2.5 h.随着树龄的增大,蒸煮耗碱量增加,纸浆硬度增高.树龄较小的12年生日本落叶松纸浆的物理强度性能较好.综合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化学组成和硫酸盐法制浆特性研究结果认为:12年生日本落叶松的硫酸盐法制浆性能优于树龄较大的日本落叶松,23年生日本落叶松的制浆性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木材抽出物的抗菌性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探讨从阔叶树抽出物中提取木材防腐剂的一项可能性研究。所用树种是20年生的洋槐、橙桑、菲律宾铁木、红杉4种,抽出物用甲醇从粉碎成20目的木粉中抽出,过滤浓缩后冻结干燥提取。为调查防腐效力所用木材为2.5×2.5×1c...  相似文献   

9.
巨龙竹是至目前为止所发现最粗的竹子,单株竹材生物量居同类竹材之首。对3-5年生薄壁型巨龙竹秆材不同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包括灰分、木素、综纤维素、多戊糖、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 OH抽出物、乙醚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结果表明:薄壁型巨龙竹的木素、综纤维素、多戊糖的含量与常用纸浆造纸原料木材接近,灰分含量介于木材和草类原料之间;除冷水抽出物外,薄壁型巨龙竹其它抽出物含量在秆高方向上均表现出递增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桉木抽出物中多酚化合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制浆造纸的角度,重点对雷林一号桉木的多酚化合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材的抽出物含量较少,适宜于制浆的采伐期为5~7年。15年生雷林一号桉木心材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以水解单宁为主(占原料的5.98%),其次为缩合单宁(1.91%)。稀碱预处理桉木,可除去大部分多酚类化合物。存放过久的桉木中多酚化合物大部分变成‘黄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丙酮,只溶于稀碱或亚硫酸钠。桉木制浆前采用碱预处理可减轻多酚化合物对制浆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油菜籽蛋白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制备胶黏剂,以其代替部分醛类胶黏剂用于胶合板生产。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油菜籽蛋白和丙烯酸酯乳液添加比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该胶黏剂制备胶合板工艺;通过热重分析评价胶黏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菜籽蛋白与丙烯酸酯乳液配比为8∶2,胶合板制备理想的热压工艺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添加量4%、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700s、热压压力0.8MPa,板材剪切强度1.71MPa,符合GB/T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己二酸(AA)、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ECH)合成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将其与大豆蛋白按比例混合制备PAE大豆胶黏剂。在合成预聚体(PA)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AA与ECH摩尔比、大豆蛋白添加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研究了PAE对大豆蛋白的改性作用及胶接机理。结果表明:在胶黏剂合成过程中AA与ECH摩尔比为1:1.0,大豆蛋白添加量为30%,热压温度为120℃、压力1.0 MPa、热压时间6 min条件下,PAE大豆蛋白胶黏剂胶合强度可达1.02 MPa,满足GB/T 9846-2015Ι类板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将生物乙醇木质素与自合成的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大豆蛋白,制备环保型胶合板用胶黏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木质素种类、木质素与PAE质量比、木质素与PAE树脂反应时间、大豆蛋白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大豆蛋白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生物乙醇木质素与PAE进行接枝共聚、木质素与PAE质量配比为1∶4、反应时间为30 min、大豆蛋白添加量为50%(以木质素-PAE总质量而言)时,制得的三层胶合板湿胶合强度(1.03 MPa)可达到GB/T 9846—2015Ι类杨木胶合板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无醛大豆胶制备胶合板工艺及性能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基无醛大豆胶,通过胶合板厂现有设备对大豆胶合板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系列实验表明:杨木胶合板最佳涂胶量为340g/m~2(双面涂胶,下同)、热压温度105℃;桉木胶合板最佳涂胶量为380g/m~2、热压温度110℃;在1~6h闭口陈化时间内,杨木、桉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均略有降低,但均可制备出满足国家二类板强度要求的胶合板材。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制备工艺,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利用生物基无醛大豆胶制备的板材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无甲醛释放的环保胶合板,将热塑性树脂薄膜(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用作胶黏剂,并利用空气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性能良好的环保胶合板。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并从等离子体处理对热塑性树脂薄膜表面化学组分及其对胶合板界面形貌的影响分析其胶合机理。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5 kW、处理时间为8 m/min的条件下处理热塑性树脂薄膜,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得到显著提高,LLDPE/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49 MPa增至0.81 MPa,PP/杨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从0.65 MPa提高到0.84 MPa,均达到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其中用等离子体处理后PVC与杨木制备的胶合板能满足Ⅰ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胶合强度达到0.79 MPa。XPS分析表明,等离子体改性热塑性树脂薄膜的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提高了薄膜表面极性,有利于提高薄膜与杨木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胶合板的界面胶合更为紧密,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与杨木单板的相容性提高,树脂能在单板表面更好地附着。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制备的胶合板仅有极微量甲醛释放,其主要源于木材自身,远低于国家标准对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研究证明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热塑性树脂薄膜与杨木单板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酶解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秸秆发酵制备能源酒精的残渣中提取的酶解木质素(EHL),部分代替苯酚合成改性酚醛树脂胶,并热压制得胶合板.测定了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改性树脂胶的黏度、固含量、水混合比、可被溴化物、游离酚、游离醛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木质素替代量达20%时,各项性能仍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Ⅰ类板的要求,特别是耐水性十分良好,水煮两次后胶合强度仍远大于国家标准Ⅰ类板≥0.7M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异氰酸酯胶粘剂在人造板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UF树脂中添加PU树脂LIGNOBOND500、LIGNOBOND700用于胶合板与竹地板中的制备,结果表明:PU 树脂能降低胶合板、竹地板的甲醛释放量,并且能显著提高胶合板与竹地板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改性剂处理聚磷酸铵(APP)制备得到APP@PEI阻燃体系,并将其加入到脲醛树脂(UF)中,制备阻燃胶合板。研究了APP@PEI对UF胶黏剂理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胶合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PEI和APP@PEI对UF的黏度、pH和固化时间均有影响。当APP添加量为10%时,UF的黏度由3.843 Pa·s上升至8.270 Pa·s,pH降至5.67,固化时间由91 s降至87 s;当PEI添加量为0.91%时,由于UF体系中支化和交联程度增加,黏度上升至41.433 Pa·s,pH和固化时间分别提升至9.91和116.3 s;而APP@PEI能降低对UF各项性能的影响,添加10%APP@PEI时UF的黏度、pH和固化时间分别为5.966 Pa·s、6.33和94.3 s。添加APP后,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均低于Ⅱ类胶合板强度标准(0.7 MPa);添加PEI后,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能够提升18%以上;APP@PEI添加量为10%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达0.85 MPa,高于Ⅱ类胶合板强度标准要求。添加APP、PEI和APP@PEI对胶合板的阻燃性能有不同影响,单独添加PEI无法改善胶合板的阻燃性能,当APP和APP@PEI添加量为10%,15%和20%时,胶合板的极限氧指数(LOI)分别比未添加阻燃剂时提高0.8%,2.0%,2.5%和1.2%,2.2%,3.1%。  相似文献   

19.
E1胶合板用低成本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宏 《林产工业》2005,32(2):15-17
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在特定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合成脲醛树脂胶粘剂,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能分别作为主体树脂、甲醛捕捉剂和强化剂。通过实验设计将三者进行了复配。研究结果表明:在主体树脂中加入10%的甲醛捕捉剂、5%-15%的强化剂和20%的面粉可以制得E1胶合板用胶粘剂。该胶粘剂成本较低,能显著提高胶合板的胶合性能,降低甲醛释放量。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酒精粕(DDGS)为原料、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为交联剂、水溶性豆粕(SM)为增强剂制备玉米酒精粕基木材胶黏剂,对比了DDGS与SM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种类与含量,测试了胶黏剂黏度与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表征了固化胶黏剂功能性基团、热稳定性、断面形态,解析了DDGS基胶黏剂组分对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增强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SM相比较,DDGS中蛋白含量低46.3%,蛋白质亲水侧链氨基酸含量低22.0%,疏水侧链氨基酸高43.4%,DDGS蛋白溶解性和反应活性低于SM蛋白;当原料m(DDGS)∶m(SM)=3∶1时,胶黏剂制备胶合板耐水胶合强度为0.91 MPa,较DDGS胶黏剂提高727.3%,达到国家Ⅱ类胶合板标准要求,同时原料成本降低29.2%;相比SM胶黏剂,m(DDGS)∶m(SM)=1∶3时,胶黏剂制备胶合板耐水胶合强度提高7.5%,达1.43 MPa,其原因是SM的加入提高了胶黏剂交联密度;胶黏剂黏度降低了32.4%,更容易渗透到木材孔隙中形成机械结合力;DDGS中含有7%纤维,可以对胶黏剂产生物理增强作用,阻碍裂隙延伸,提高内聚力。因此,利用DDGS为原料可有效制备耐水木材胶黏剂并用于胶接人造板,有利于推动蛋白基木材胶黏剂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