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巴彦淖尔市现有天然梭梭林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为了使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尽快恢复,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巴彦淖尔市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在种植梭梭后,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植梭梭达30多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肉苁蓉净重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2.
通过放牧、人工梭梭林营造、嫁接肉苁蓉、病虫害等干扰因素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生长影响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不同干扰因素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适宜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勤梭梭林自然更新苗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勤是我国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为了治理沙害从新疆引入梭梭种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梭梭林,由于环境的变迁,人工梭梭林退化严重.通过野外调查人工和天然梭梭林更新苗的分布现状,结果表明:人工梭梭林开始出现自然更新,其更新苗的聚集性特征明显,幼苗的生长与存活受到了抑制,保苗率极低;比较天然梭梭林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工梭梭林幼...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提出了在阿拉善盟(以下简称阿盟)荒漠生态条件下,保护天然梭梭资源、发展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梭梭——苁蓉产业化工程的龙头企业模式。文章介绍了天然梭梭林复壮和建造人工梭梭林方法,并提出了苁蓉基地建设的两种主要形式及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日前,乌拉特后旗森林公安分局采取"疏、堵、治"结合的方式,全力保护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疏"即以说服教育为主,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保护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做法。"堵"即采取蹲点、巡查、堵卡等方  相似文献   

6.
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阿拉善生态环境恶劣,沙尘暴日渐频繁,许多牧民沦为生态难民。为了维护阿拉善脆弱的生态平衡,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项目,阿左旗林业局退耕办在孪井滩地区试行"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技术的试点试验。该文对人工营造梭梭林的育苗技术、整地、苗木处理,抚育管理及肉苁蓉接种的时间、接种方法、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晾晒等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梭梭是干旱地区的优良灌木树种。属国家二级、内蒙古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根部寄生的肉苁蓉更是享誉中外的名贵中药材。阿拉善左旗境内有天然梭梭林312万亩。但近几年,天然棱棱棘鼠害发生严重,致使梭梭林严重退化。分布面积减少,肉苁蓉产量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丁全旗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民经济收入。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控制鼠害,2000年国家级森林鼠害工程治理项目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启动,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实验.我们对阿拉善左旗天然梭梭林鼠害的种类发生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针对饵料.药剂开展了一系列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8.
在张掖市五泉林场开展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相关性研究,从2种植物种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入手,对梭梭细根密度的分布情况,肉苁蓉寄生对梭梭树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影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梭梭水平距主干20~40 cm处垂直40 cm深的土壤环境利于细根生长,肉苁蓉接种成功率高。接种后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未接种的梭梭,寄主梭梭的生物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别名:苁蓉、大芸。该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适生在荒漠地区的沙漠和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肉苁蓉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用途仅次于人参,有"沙漠人参"之美称。其人工栽培技术如下: 肉苁蓉有两种接种方式: (1)利用天然寄主接种:盐碱地、沙地生长着大量的梭梭、红柳、碱蓬等肉苁蓉寄主,利用天然生长的寄主人工接种肉苁蓉,省去了播种寄主及管理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天然寄主已生长几十年,根系老化,萌发力弱,肉苁蓉接种出土比人工种植寄主接种肉苁…  相似文献   

10.
肉苁蓉是列当科植物苁蓉的干燥全草,别名苁蓉、大芸、察干高要(蒙语),主要寄生在荒漠植物梭梭和红柳的根部,肉质茎肥厚,所以称为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燥通肠等功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地处干旱荒漠区,目前人工梭梭林保存面积2.1万公顷。从2009年开始研究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技术得到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夏初是肉苁蓉收获的时节,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芒来嘎查的农牧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2012年开始,这个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的嘎查一改过去家家户户在漫天沙尘中放牧为生的老样子,转型发展沙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地已种植40万亩梭梭林,成为内蒙古最大的集中连片的梭梭肉苁蓉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巴彦淖尔市是肉苁蓉的原产地,梭梭是该市乌兰布和沙区和乌拉特高平原区天然生长的优良防风固沙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根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人工种植培育肉苁蓉,并大面积在沙漠中推广,能够使巴彦淖尔市变沙害为宝,并使肉苁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生态与经济腾飞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浅析阿拉善荒漠梭梭林的退化原因和保护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荒漠地区梭梭林进行的观测与研究,分析了梭梭林退化的原因,并对保护和利用这一天然植物资源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4.
王程 《新疆林业》2007,(3):45-45
目前,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技术已成熟,并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改进,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用种量也随之增大,而且有紧缺的趋势。因此,要对现有的种源(包括野生肉苁蓉和人工种植园)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采收、晾晒和贮存种子,才能获得优质、充足的肉苁蓉种子用于人工种植。我们经过十多年的肉苁蓉人工种植研究,总结出了从采种、制种到种植及肉苁蓉的简单加工等全套技术,现将正确的种子采收、晾晒和贮存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的面积为42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近70%.自1998年引种梭梭造林成功后,当地人工梭梭林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沙区人工梭梭林面积达到30多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5万多亩;境内有湖泊湿地86处、面积142590亩,芦苇年产量达到3.43万吨;现有从事沙产业的企业30余家,开发的产品有苁蓉酒、苁蓉养生液、苁蓉茶等,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经济为主的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  相似文献   

16.
伊克昭盟林工队于去冬今春勘察库布齐沙漠西段天然灌木资源时,在莫林河入沙后的河口以东,即阿拉腾敖包东南、漫赖西北一带,发现2万余亩天然梭梭林。这片梭梭林与  相似文献   

17.
肉苁蓉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是我国西部地区贵重罕见的寄生药材。目前人工种植肉苁蓉面积已达百万亩,但病虫鼠害危害较大。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对肉苁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性、药理、化学成分及其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方面,对病虫鼠害防治方面鲜见报道。文章分析了肉苁蓉栽培中存在的主要病虫鼠为害特性,并列举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产淖尔盟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的巴音杭盖苏木、宝音图苏木、格日勒图敖登苏木和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保护区北部以中蒙两国的边境为界,保护区总面积为1318万公倾。 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分布的梭梭林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古野驴、北山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 盘羊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该保护区还分布有裸果木、沙冬青、蒙古扁桃、草苞菊、肉苁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兔狲、荒漠描、大鸨、金雕、秃鹫等国家重点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的林内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的观测,就不同密度人工梭梭林改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梭梭林保留密度为1111株?hm^-2与833株?hm^-2时,改善小气候效应与高密度梭梭林相当;保留密度为500株?hm^-2时,改善小气候效应略有降低,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抑制梭梭林的衰败退化;保留密度为278株?hm^-2时,改善小气候效应严重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林生长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民勤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占民勤人工梭梭林的97.56%;在丘间平滩地、风蚀残积山坡、山前洪积扇和平缓假戈壁也有人工梭梭林分布,但是面积很少。3种主要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保存密度接近,在330株/hm2左右,保存率为26%左右,这主要是梭梭林初植时和生长的前期,立地条件接近的缘故。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梭梭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同,其中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生长最好,主要体现在树体较高大、冠幅大、枝条数量多、新枝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