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192-193
河南粮食生产中,还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弱、耕地资源已紧缺、农业科技进步仍显不够、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等诸多现实问题,必须采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性利用耕地和水等自然资源、增强农业科技支撑硬实力、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扶风县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扶风县当前耕地利用现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基本态势,对扶风县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扶风县粮食生产能力呈现逐年降低的态势,这一态势与扶风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以及农业从业人口减少密切关联。因此,要提升扶风县粮食生产能力,就需要增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重点改造中低产田,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强惠农政策和科技支撑力度,推进粮食产业体系建设,最终实现扶风县粮食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投入,而资源的稀缺性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基于黑龙江垦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和粮食生产现状的分析,得出粮食生产对农业资源利用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对粮食生产中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粮食稳定生产所需农业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而明确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和科研开发创新转化资源对粮食稳定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百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平均厚度仅为五米的土壤圈,承载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耕地,粮食高产在科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依托科技力量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意识,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加大农田基础建设,增加标准农田比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促进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销区视角的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要求主销区也要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作为我国第二大主销区的浙江,耕地利用模式唯有向集约用地方向转变。本文从耕地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分析入手,分析了浙江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度和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处于下降状态,耕地自然本底条件是影响浙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本因素,而农业比较收益低是浙江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省级财政对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农民粮食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路燕  宋利利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11-13,73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针对河南省耕地资源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从耕地保护投入机制、耕地流转机制、耕地保护主体、耕地保护科技保障四个方面构建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从而促进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资料、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资料,调查潜山市耕地的立地条件和生产管理情况,分析养分、土壤物理状况等,指出潜山市耕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耕地地力建设与利用改良对策。该研究为全面提高潜山市农业工作的管理水平,实现耕地质量动态监控管理,为各级农业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改良并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文彪  王心良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43-247+254
基于湖南省2005—2020年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情况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探讨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的成因。结果表明: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业补贴对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有正向影响作用;种粮比较收益和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对耕地“非粮化”有负向作用。为防范湖南省耕地“非粮化”,应增加农户收入来源、完善农业生产设施以及完善耕地保护与农业补贴政策措施以保障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形梯度的淇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作为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转移矩阵、区域统计分析和地形分布指数系统分析淇河流域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异特征,定量分析了地形梯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5年来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耕地面积净减少量最大,林地次之;草地面积净增加最多,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次之,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建设用地、草地生态系统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而林地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耕地、林地在低海拔区域面积呈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集中在低海拔地区;耕地在低坡度区域内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在低坡度地区增加集中。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自然资源,应不断提高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程度,实现耕地 资源的持续利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并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进行相 应阐述,以期为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中利  娄洪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25-12226,12229
耕地整治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土方量测量是耕地整治中最基本的测量工作之一,它对于编制工程预算、及时组织施工以及缩短工程周期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测量高新技术的应用,探讨了一种在实地上直接测定土方量的新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精度分析,供农田水利测量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扭转我国在人口持续增长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必须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并实行土地的集约利用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确保福建粮食安全,分析了福建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特征及福建省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根据自主创新的内涵提出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福建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的8项具体措施: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机制创新,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逐步推进粮田的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创新,发展粮食生产产业链;市场创新,建立科学的粮食购销体系;制度创新,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服务创新,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观念创新,发展外向型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及指标选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科学制定种植业产业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研究对象,筛选、确定13个指标,基于“仪征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进行水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仪征市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0.20%,适宜耕地面积占56.08%,勉强适宜地区占25.50%,而不适宜耕地面积为8.22%。调查的水稻实际单产与评价获取的适宜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1964,319个样本),且高度适宜区的水稻实际产量高于勉强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北京市通州区耕地质量管理,提高耕地的地力水平打下良好基础,2007年,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全区40051.7 hm2耕地4007个代表样点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化验,所得结果以《耕地限制类型划分及指标评价》为依据,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建立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耕地限制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contains the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value, air purification function valu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land conser-vation value,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value and maintain biodiversity valu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rket value and the data of Hubei Statistical yearbook,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is 730 038.69Mil ion in 2007-2009, and 714 774.99 Mil ion in 2010-2012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fter three years of development,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of ecologic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has increased by about 3.97%. From the point of each composition, the im-portance of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s the forefront. 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highest of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was Huanggang (1.725 bil ion yuan), the lowest was Ezhou (217.868 6 mil ion yuan) in 2010-2012. From the point of space changes, the land ecological value increased only in Qianjiang city, while farmland ecological value in other cities was fal ing The conclusion is of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land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farmland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fo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nd other areas.  相似文献   

20.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依据济南市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8—2004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至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为0.055hm2。(2)1978—1999年粮食总产量总体以增长为主,1999年粮食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以后,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3)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1979—1982年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1983年以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变小,表明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弱化。但是,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制约,粮食总产的增加不可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