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2.
3.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据资料载,国内某些地域的畜禽和人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和发病,畜间以猪为甚。为查明武威地区七种畜禽感染情况,了解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综合性防治措施,保护人畜健康,1989年我们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武威、民勤、古浪、天祝四县(市)鸡、猪、羊、牛、马、兔、野生羚羊弓形体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被检血清无菌采集四县市畜禽场、农户等饲养畜禽血样1888份,分离血清,置-4—4℃冰箱备用。检前56℃灭活30分钟。 2.制剂抗原、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及稀释液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称兰州所)产品。批号分别为890411、890410、871202、880908。阳性血清对照滴度为1:4096。  相似文献   

4.
5.
6.
畜牧业中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8.
畜禽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光辉  王珏 《饲料工业》1994,15(7):22-25
畜禽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发生与防治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李光辉,王珏一、微量元素性疾病发生特点1.疾病类型多,且往往大群发生据国内外大量资料报道,目前已对畜禽造成严重危害的微量元素营养障碍症包括微量元素缺乏与中毒两类。微量元素缺乏症有缺铁症、缺铜症、缺锌症...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 A 不仅为畜禽生长所必需,而且为保证视觉和粘膜完整性,维持公母畜正常性机能所必需。日粮中维生素 A 缺乏时,动物会出现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器官等的粘膜上皮病变。具体表现如下:1.公畜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眼病,正常性机能衰退,失去交媾能力。精子发育不正常,产生不正常的后代。行走动作失调。据报道,含维生素A 丰富的饲料,能提高公畜的性机能,增加母畜的生产率和健畜率。2.母畜丧失受孕能力。泌乳牛产乳量下降。据试验,富含维生素 A 饲料组母马生产率100%,所产马驹健康;而缺乏维生素 A 饲料组母马的生产率不超过80%,所产马驹常有死胎或弱胎。3.仔猪骚乱不安,步态改变,拖脚走路至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眼睑肿胀,眼缝狭小,病情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养猫历史悠久,猫的数量堪称世界之最。以往养猫主要为捕鼠,现在猫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伴侣动物。猫肉和犬肉又以滋补营养之品,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更为养猫业开创了广阔前景。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养猫热”,出现了大批饲养观赏用名种猫和专供肉食用猫的专业户。但是猫病往往传染给人而不被察觉,如弓形虫病就是由猫作为终末宿主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螨病的分布与防制对策申胤生(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安710014)螨病又名疥癣病,俗称“疙痨、癣、癞、疥疮、骚(马、骡)、瞎毛(骆驼)”等。本病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的各种螨类寄生于畜禽体表内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寄生虫病。其特征是病畜禽皮肤剧痒...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来控制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现对如何控制药物残留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新型杀鼠剂的相继问世和一些底细不明的杀鼠剂流入市场,杀鼠剂引起的畜禽中毒屡见不鲜,在某些地方已成为养殖业的主要危害之一。甘肃省岷县各乡均程度不等地出现一种以犬、猪为主要侵害对象,发病突然,病程短,神经症状突出,无明显季节性和传染性,用一般药物与方法治疗无效的疾病。申都乡仅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就有11个行政村的196头生猪发生此病,死亡145头。据调查,此病与目前流入境内的几种杀鼠剂,尤其是一种“气体杀鼠剂”的大量使用有关,经查询,这些杀鼠剂中含有氟化物或抗凝血素,可引起畜禽中毒或二次中毒(误食中毒致死的鼠尸后中毒)。笔者仅就我国常用的与新进推出的杀鼠剂所引起的畜禽中毒的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畜禽营养代谢病学是随着现代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在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环境卫生学、兽医临床病理学、家畜内科学、家畜产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且实践性很强的畜牧、兽医科学领域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系统地研究探讨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关系密切,危害严重的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防制,以及病与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从而掌握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发展规  相似文献   

19.
20.
与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有关的病毒新近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1991年发表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的第五次报告,与第四次(1982)报告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1.修改了病毒命名法规,取消了原第四和第十三条,并对原第五、十二、十四、二十条的内容作了修订;2.增加了许多科、属、组及新发现的和前此未收进的病毒;3.调整了某些病毒的分类位置;4.建立了单股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将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副粘病毒科、弹状病毒科隶属于此目;5.删除了一些病毒,如非洲猪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等;6.开列了第四次报告以来到1991年年初新发表的参考文献。现将第五次报告中与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有关的重要病毒的分类情况,按目、科、亚科、属(群)、亚属(亚群)、种、亚种(变种、血清型)顺序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