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引进5000尾15g/尾的宝石鲈鱼种,通过强化培育至98g/尾,采用80:20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进行商品鱼养殖。经153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54g/尾,2134.4m2池塘共生产宝石鲈2478kg,平均亩产774kg,共实现毛利37175元,每亩收益上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在上海全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以蒙古鲌为主体鱼,配养花和鲫的高效养殖模式为放养蒙古鲌22 500尾/hm2,花2 250尾/hm2,鲫7 500尾/hm2。到年底起捕蒙古鲌成鱼11 523.3 kg/hm2(平均规格550.7 g/尾),花905.6 kg/hm2,鲫2 135.6 kg/hm2,鲢544.4 kg/hm2,鳙211.1 kg/hm2,饲料系数1.47,单位产值258 453.3元/hm2,单位效益46 230元/hm2,投入产出比1.00∶1.22,蒙古鲌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对水产新品种开发,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与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池塘网箱养鱼技术是通过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借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实现溶氧、饵料、水环境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发展集约化养殖的有效途径。1999年,宁夏推广池塘网箱养殖罗非鱼面积近1000亩,网箱净养水体1600m^3,网箱平均每1m^3生产规格为0.6kg的罗非鱼68.9kg,最高产量达到81.1kg,每只网箱收入4340元,纯收入1300元,以每两亩挂一个网箱计,即每亩池塘可净增收入500元左右,并且池塘中鱼产量每亩在750kg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现将此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花鲈淡水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花鲈淡水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技术的相关问题,以求为未来花鲈水产养殖提供理论支撑。先分析了花鲈养殖的环境要求;再从选择育苗、建立淡水池等几方面入手,对育苗淡化与培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分析成鱼池塘养殖条件,包括池塘准备、鱼种放养等。从相关措施的应用情况来看,从环境控制、重视育苗淡化、控制成鱼池塘养殖条件等措施能有效满足花鲈淡水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8年云南罗非鱼池塘养殖中单养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结果,单养模式的单位面积成本高于混养模式,混养模式成本利润率高于单养模式,单养模式的固定成本高于混养模式。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水域资源丰富。滇西、滇南一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具备罗非鱼养殖的适宜环境和温度,是省内传统的养殖区,养殖的商品罗非鱼保证了昆明市场80%以上的需求。自2005年以来,随着云南省主要江河水电站的修建,新增了大量的宜渔水面。罗非鱼的网箱养殖,成为解决电站库区移民生活的重要方式,养殖规模日益增大,特别是滇南众多水电站库区地处低海拔温热河谷,水体交换量大,水温较高,适合罗非鱼全年生长,是省内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主要产区之一。据统计2013年云南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产量已经超过池塘养殖罗非鱼的产量。但随着库区网箱养殖面积越来越大,未食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等有机质及渔药残留大量进入水体,污染水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渔业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近年来基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各电站库区蓬勃发展的网箱养殖大幅缩减,云南省罗非鱼产业又回到了主要依赖池塘进行生产的轨道上。目前,主要采用池塘单养、混养两种生产模式。本文对2018年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池塘单养和混养的养殖实例跟踪调查,对两种不同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黄鳝在养鳖池塘网箱中养殖的生长情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1250m2的养鳖池塘设置的32个网箱中共产黄鳝4512kg,平均每箱141kg,每平方米5.875kg,其增肉倍数为1.35,投入产出比为1∶2.6。经济效益显示,鳖池网箱养殖黄鳝是一种适宜我国目前大量闲置的养殖鳖场开发利用的有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进行泥鳅网箱养殖套种空心菜试验,结果表明:泥鳅网箱养殖套种空心菜单个网箱泥鳅产量41.75 kg、成活率45.7%,均高于单养泥鳅的对照组;单个网箱产值1303.26元、利润451.43元,均高于对照组。池塘泥鳅网箱养殖套种空心菜是适合福建省闽北山区推广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池塘综合养殖花鲈和刺参在不同密度和水深条件下生长性能、存活率(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差异。采用池塘围隔对比法开展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养殖密度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对其SR、SOD和LSZ活性的影响未见显著(P> 0.05)。Ca密度即花鲈2.0 ind./m2、刺参5.0 ind./m2为其适宜的池塘综合养殖密度;在实验水深范围内,综合养殖花鲈、刺参在不同深度生长参数、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SOD、LSZ)活性差异均不明显(P> 0.05),但花鲈生长性能已呈现随水深增大而逐渐增强的趋势,刺参则与之相反。2.0 m为花鲈和刺参池塘综合养殖适合的水深。本研究为海水池塘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积累了有用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包头九原区池塘老化现象严重,鱼病发生频繁,养殖成本较高,效益差等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养殖新模式探索。采用以鲤鱼为主养鱼混养鲢鳙鱼,养殖池与晾晒池进行水体轮换模式。结果表明:试验池比养殖池产量增加171kg/667m2,经济效益增加480元/667m2。证明该养殖模式在包头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照市东港区的海水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是一种健康养殖模式,全程多品种放苗,分批多次收获,平均产梭子蟹90kg/667m~2,对虾35kg,贝类400kg,利润超过1万元/667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该养殖模式适宜在面积0.33~0.67hm~2,水深1.2~1.5m,泥砂底质的海水池塘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了2004年海南农垦橡胶产业生态系统养分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全年土壤养分的总耗竭量达1.30万t,并根据1952~2004年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胶园土壤养分呈现逐渐耗竭的趋势。2004年橡胶产业养分的物质消耗强度为496.98 kg/人,说明橡胶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橡胶产业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效益,其养分的物质生产力达到69.42元/kg。从直观上看,加大人工施肥量是保持胶园土壤养分的有效手段;从生产管理或成果推广上看,改变当前片面追求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不注重生态保护型技术的现状,纠正科技进步的不对称性是橡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海南临高后水湾海域的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采用60 m周长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圆形双浮式抗风浪网箱,分别设置40,45,50,55,60尾·m~(-3)水体5个密度梯度养殖卵形鲳鲹,研究了养殖密度对大型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50尾·m~(-3)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对成活率和利润率影响不明显(P0.05),成活率高达80%以上,利润率也达到了45%以上,而后,随密度增加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升高,最低40尾·m~(-3)组(1.72),最高60尾·m~(-3)组(1.93);商品鱼a级比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b,c级则上升;单位成本在40~45尾·m~(-3)间随密度增加而下降(P0.05),之后呈现上升趋势(P0.01),最高为60尾·m~(-3)(18.08元·kg~(-1)),最低为45尾·m~(-3)(16.43元·kg~(-1));利润在40~50尾·m~(-3)间随密度增大而增加(P0.01),而在50~60尾·m~(-3)间随密度增大快速下降(P0.01),最高利润为50尾·m~(-3),高达185.49元·m~(-3),最低为60尾·m~(-3),仅123.85元·m~(-3)。因此,为了控制养殖风险,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密度控制在45~50尾·m~(-3)水体。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45,在豫东周口市麦棉套作区种植,适宜施N水平为112.5-187.5kg/hm2,皮棉产量可迭1259.45kg/hm2以上,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经济效益好,元氮肥纯增值4元,病虫害发生较轻,增值大。在较低施氮水平,能获得较高皮棉产量,高产低成本,是中棉所45在当地表现突出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与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综合效益。【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从多个角度评价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效果。【结果】2016~2017年在沙湾县使用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示范区产量分别为402和419 kg/667m2,高于塔城地区的平均产量135和145 kg/667m2,分别高出塔城地区平均水平198%和189%,应用AHP模型对影响沙湾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措施)进行重要性打分,得出经济效益得分0.776 6,资源节约得分0.154 9,防灾减灾得分0.068 5。(3)2016~2017年通过与合作社合作,增加收益145.6×104元;精量播种节约成本27.3×104元;应用测土配方与精量施肥,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1倍,钾肥利用效率提高3.9倍,磷肥利用效率提高4.3倍。棉花产量主要受到低温、大风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结论】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评价各因素重要性排序:经济效益>资源节约>防灾减灾。通过与合作社合作、精量播种、测土配方和精量施肥等手段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棉花种植的成本、提高棉花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气候灾害对棉花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示范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农牧一体化对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延军农场农牧一体化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对放牧前后田间杂草种类、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牧一体化生产方式对杂草生物多样性及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前,农牧一体化(API)理杂草总密度是对照(CK)的1.41倍,且杂草优势种单一且相对多度分配不均匀;API杂草地上生物量比CK高出18.12kg/hm2;API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G)分别是CK的1.09、0.92、1.05和1.08倍。放牧后,API和CK杂草总密度分别减少77.00%和23.10%,杂草群落地上生物量依次分别下降94.18%和78.17%,故田间放养鹅可将田间16.01%杂草资源化,提高杂草生产力;API玉米产量是CK的0.92倍,减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达2 443.51元/hm2,鹅肉产品输出对经济总收入的贡献率高达48.74%,折合为25 922.80元/hm2;API的产投比(2.87)是CK(2.49)的1.15倍,API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因此,API处理使用鹅来控制杂草并将杂草资源化,提高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可实现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选择5000只,AA商品代出壳肉仔鸡进行桑叶粉型日粮和鱼粉型日粮对照饲养。结果表明:每吨桑叶粉型饲粮可比鱼粉型饲粮降低原料成本约60元,平均每只鸡可多获利润0.25元,提高13.8%,经济效益好。桑叶粉型日粮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2%(P>0.05),均匀度提高8%(P>0.05)。因此,以桑叶粉代替鱼粉饲喂肉鸡,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免耕油菜机沟机播与机沟撒播栽培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种免耕直播栽培油菜播种方式进行两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沟机播较机沟撒播可增加产量81.7kg/hm2,增加产值571.9元/hm2,降低成本1875.0元/hm2,提高效益2446.9元/hm2,因此,机沟机播既能增产增收,又能节本增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油菜机械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非常注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栽培.2009~2010年,在军川农场进行该技术与平翻耕法的节本增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平翻耕法相比,使用该技术可节省用于耕、翻等整地措施的费用约300元·hm<'2>,纯氮用量至少减少9.2 kg·hm<'-2>,节省18.4元·hm<'...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玉环县为例,提出沿海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确定了治理近岸海域污染先治理陆源污染的理念;建立海陆统筹、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利用滩涂和水体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型立体化的养殖业;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全过程治理,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