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对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提取进行优化,并对藻蓝蛋白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凝胶电泳以及抑菌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提取藻蓝蛋白,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藻蓝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成分,并利用96孔板法培养、酶标仪浓度检测,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藻蓝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1 g/ml,冷冻时间60 min,硫酸铵饱和度为60%。藻蓝蛋白的最大吸收光是620nm。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3种蛋白质,标记为PC-1、PC-2、PC-3。SDS-PAGE电泳可知,PC-1和PC-2的分子量在14~18 kD。PC-2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藤黄叠球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结论]为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和性质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VP2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 的囊膜蛋白。将VP28基因序列密码子优化后合成,经限制性内切酶Nde I、Xho I酶切后,按正确的阅读框顺序插入到pET-28a( )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质粒双酶切、测序鉴定后,证实成功地构建了 VP28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28。转化菌经 IPTG 诱导,SDS-PAGE 显示含有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30kDa蛋白带,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采用Ni-IDA-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度为95%的大肠杆菌重组蛋白VP28。该纯化蛋白作为绝对定量Western的标准品,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以定量检测转基因鱼腥藻7120中的VP28绝对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的重组蛋白VP28与鱼腥藻7120中表达的VP28分子量基本相同,纯化后的大肠杆菌重组蛋白梯度稀释作为绝对定量Western标准曲线,计算出转基因鱼腥藻7120在培养第17天时,VP28的表达量最大,为5.14μg/mL,占转基因鱼腥藻7120总蛋白浓度的1.45%。这不仅对转基因鱼腥藻的高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日后确定投喂对虾口服疫苗有效剂量防治白斑综合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VP28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囊膜蛋白.将VP28基因序列密码子优化后合成,经限制性内切酶NdeⅠ、Xho Ⅰ酶切后,按正确的阅读框顺序插入到pET-28a(+)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质粒双酶切、测序鉴定后成功地构建了VP28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28.转化菌经IPTG诱导,SDS-PAGE显示含有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30 ku蛋白带,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采用Ni-IDA-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度为95%的大肠杆菌重组蛋白VP28.该纯化蛋白作为绝对定量Western的标准品,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以定量检测转基因鱼腥藻7120中的VP28绝对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的重组蛋白VP28与鱼腥藻7120中表达的VP28分子量基本相同,纯化后的大肠杆菌重组蛋白梯度稀释作为绝对定量Western标准曲线,计算出转基因鱼腥藻7120在培养第17天时,VP28的表达量最大,为5.14 μg/mL,占转基因鱼腥藻7120总蛋白浓度的1.45%.这不仅对转基因鱼腥藻的高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日后确定投喂对虾口服疫苗有效剂量防治白斑综合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优良性状的球等鞭金藻突变藻株,通过紫外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诱变和高通量筛选。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了7株优良性状的突变藻株,分别为YB1Z2、ZA2、ZA5、Q2B5ZWYB、Z3YB4、Z3YB11、JN31,其藻液尼罗红染色测定油脂含量的荧光比值都大于原始藻株,突变藻株YB1Z2、ZA2、ZA5、Z3YB4、JN31比生长速率相比于原始藻株提高了1.38、1.22、1.33、1.10、1.37倍,突变藻株YB1Z2的生长速率最快,其次是突变藻株JN31。突变藻株YB1Z2、Q2B5ZWYB、Z3YB4、Z3YB11、JN31的岩藻黄素单位含量均高于原始藻株,其中突变藻株YB1Z2、Z3YB11提高了1.07、1.08倍。突变藻株YB1Z2、ZA2、ZA5、Q2B5ZWYB、Z3YB4、Z3YB11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原始藻株提高了1.22、1.09、1.08、1.18、1.13、1.18倍,突变藻株YB1Z2、ZA5、Z3YB4、Z3YB11、Q2B5ZWYB的多不饱和脂肪酸(C22∶6)DHA含量比原始藻株提高了1.28、1.27、1.26、1.21、1.21倍。利用紫外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了7株优良性状的突变藻株,为后续的研究和基础饵料藻提供了很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频率使用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并深层次地探讨了苄嘧磺隆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在固氮鱼腥藻生长周期内高频率使用高浓度(0.1—100 mg/L)的苄嘧磺隆,即使用2—3次时,显著抑制了固氮鱼腥藻的生长,明显改变了它的细胞数、异形胞数、黄化和解体细胞百分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不同浓度的苄嘧磺隆处理固氮鱼腥藻时,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抗氧化系统活性升高,当浓度大于0.1 mg/L时,固氮鱼腥藻的SOD、CAT、POD活性变化显著。本试验结果可为苄嘧磺隆的正确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构建伊蚊3HKT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Maa7IR/3HKTIR,转化莱茵衣藻,将得到的转基因藻株喂饲伊蚊幼虫。结果表明,3HKT RNAi转基因藻株对伊蚊有一定的致死作用。伊蚊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基孔肯雅病的媒介昆虫;微藻是蚊子幼虫天然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并且小球藻、衣藻等可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廉,因此,可长期将其大规模投放在封闭区域,形成优势藻种。本研究可为生物杀蚊,阻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恶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敲除鱼腥藻PCC 7120的alr0267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克隆获得鱼腥藻PCC 7120 alr0267基因部分片段,通过构建敲除载体,使其与目的基因发生单交换同源重组,从而将鱼腥藻PCC 7120中的alr0267基因敲除,并对敲除体进行纯化和PCR鉴定,然后对alr0267敲除体和野生型固氮异形胞进行形态观察和统计,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培养不同时间(0,3,8,24h和10d)检测野生型和alr0267基因敲除体中与异形胞功能相关基因all0813、all2736、alr2887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鱼腥藻PCC 7120 alr0267基因被成功敲除;在缺氮条件下培养6~12d,敲除体异形胞营养细胞数的均值明显少于野生型;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野生型中all0813、all2736、alr2887基因表达量均在培养24h达到最大,敲除体中这3个基因最大相对表达量的出现时间均有所延迟。【结论】alr0267基因敲除导致异形胞分化频率增加,同时影响异形胞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
耐低温螺旋藻新品系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具有一定耐低温特性的螺旋藻新藻种。[方法]利用超声波处理钝顶螺旋藻,获得单细胞藻丝,用UV照射单细胞悬液,通过生长曲线测定,选出耐低温的突变藻株ZW1和ZW2,比较出发藻株和突变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突变藻株的藻丝体变长,螺距加大,螺旋数目略有增加,最适生长温度低于出发藻株,而且在4℃低温处理6 h后,仍具有较高的放氧活性;ZW1藻体的蛋白质含量增幅为11.8%,ZW2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6.0%、28.6%。[结论]突变藻株ZW1、ZW2是耐低温藻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模化养殖螺旋藻(Spirulina sp.)联产营养均衡食品、功能保健品和药品已日益发展为一种工农融合的新型产业。培育高产高效优质藻种始终是螺旋藻产业发展的主攻领域。[方法]从规模化螺旋藻养藻池水体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异的螺旋藻变异株Sp-SX07。生物量和藻蓝蛋白含量等测定显示,该藻株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藻蓝蛋白含量丰富。通过对不同光质、光照强度、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该藻株生产特性的测试,建立了该藻株优化培养的主要参数。[结果]在LED暖白光(光暗比12h/12h)、光照强度4 000lx、温度25~30℃、起始pH 8.5~9.5之间生长良好,连续培养12d平均日生长量为0.87g·L~(-1),比出发株Sp-SX02高45%。藻蓝蛋白含量达藻粉干重23.69%,比出发株高42%左右。[结论]优异螺旋藻藻株Sp-SX07的鉴定及优化培养参数的建立为该优异藻株商业化生产及富含藻蓝蛋白的功能食品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种蓝藻的生长对不同环境pH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满江红鱼腥藻和固氮鱼腥藻在不同pH环境中的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pH5~9的环境中,2种藻都可以正常生长,且生长的过程中还改变了生长环境的pH值,酸性环境pH值都发生上升,碱性环境的pH改变不大。在pH3和11的环境中,2种藻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高纯度费菜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为载体,对上样量及层析条件进行优化,再进一步采用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结果]选用聚合物纳米微球PS RPC-300作为最佳层析填料,洗脱速度为5 m L/min,洗脱剂为70%乙醇,上样量为5.0 g/kg填料,结晶溶剂为丙酮;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纯度为95.1%。[结论]此分离纯化方法简便可靠,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沈汪洋  金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79-9581
[目的]研究从发芽咖啡豆中分离纯化α-半乳糖苷酶。[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cry1 S-200-HR凝胶过滤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从发芽咖啡豆中分离纯化a-半乳糖苷酶。SDS-PAGE用来分析该酶的纯度和分子量。[结果]经过3步分离纯化之后,发芽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比酶活达到191.50 nkat/mg,纯化倍数为23.18倍。与绿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相比,发芽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比酶活较高,但产率和总的提取率都较低。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出现单一谱带,分子量为3 8805 D。[结论]发芽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产量和总提取率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银花叶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绿原酸最佳提取方法;使用大孔树脂对提取液进行粗分离,优化大孔树脂型号、上样液pH值、树脂对绿原酸的饱和吸附量及树脂洗脱条件;在乙酸乙酯纯化工艺中,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剂用量、萃取料液浓度、萃取次数,得到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所确定的最佳提取、分离、纯化条件下,绿原酸纯度可达到95%以上(HPLC)。该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对山银花叶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是一种较好的高含量绿原酸提取物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4.
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湖泊常见的生态灾害,通过产生毒素、死亡分解时使水体缺氧和破坏正常的食物网威胁到饮用水安全、公众健康和景观,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揭示其发生机理是进行防治的基础.综述了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的主要假说和证据,主要分为环境因子(营养盐、氮磷比、温度、微量元素、浮游动物牧食、水文和气象条件等)和生理生态特性(伪空泡、胶质鞘、CO2浓缩机制、适应低光强、贮藏营养物质、防晒、产毒素和固氮等)两个方面;评述了主要新理论,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表明寻找一两个关键因子并不能阐明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现存的理论或假说尽管已经在蓝藻水华的防治实践中产生重要作用,但仍然未能清楚地阐释其发生的客观规律.认为蓝藻水华是在各种环境因子(外因)的耦合驱动下,水华蓝藻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生态特性(内因),产生巨大的生物量而在浮游植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在合适的水文气象条件下集聚于水表而形成.因此水华机理的研究应同时关注水华蓝藻的生理生态学规律和蓝藻水华发生的各种环境条件.不同环境因子协同影响水华蓝藻的不同生理生态特性的表达,从而影响水华的发生过程,将可能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蓝藻水华机理的研究在微观方面正趋向于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蓝藻生理过程,宏观方面则将广泛应用遥感遥测技术观测全湖蓝藻的变化规律.今后加强对水华蓝藻生理生态特性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和环境多因子耦合作用于蓝藻水华过程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蓝藻水华的机理研究包括现象、过程和原因3个层次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现象和过程的研究,不断揭示其发生过程中水华蓝藻的群落演替、种群发展、细胞活性和分子机理等变化规律,才能找到其发生的真正原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更好的治理措施.在蓝藻水华防治方面,控制营养盐和生态修复可能将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最根本最有效和最具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豆多肽酶解液膜分离浓缩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分离设备对大豆多肽酶解液的分离浓缩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分离浓缩的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和各项工艺参数.试验工艺可使酶解液中分子量10kD以上的蛋白质、大分子杂质以及悬浮物基本脱除.蛋白质、干物质、总糖、还原糖等主要指标经检测均可达到大豆多肽产品的质量要求.大豆多肽的收率在60%左右,浓缩倍数达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净水型生态混凝土因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和良好的促渗特性,被作为生物载体净化水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净水型生态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指出了净水型生态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沉水植物对蓝藻密度及水质的影响。[方法]在贡湖湾生态修复区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贡湖湾生态修复区等比例缩放中尺度模型,研究沉水植物群落对蓝藻的消纳作用、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和净化时间,同时研究了沉水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沉水植物群落能够在15 d消纳高浓度蓝藻,并使水体水质由Ⅴ类净化到Ⅱ类;在逆境胁迫下不同沉水植物酶的活性表现出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高出很多。[结论]该研究可为贡湖湾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增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基因研究和生产应用中,人们往往期待目的基因能在转基因生物中高效表达从而实现相关目的--获得具有对杀虫剂、除草剂高抗性的农作物,或以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疫苗、抗生素等医药用品以及工业用蛋白、酶类等。综述了各种用于增强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策略,从外源基因的整合、转录水平的调节以及外源基因翻译后的蛋白分选三个水平阐述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相关策略的利弊,从而为转基因研究提表达供载体构建方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免疫八肽AT—N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依据Fmoc-固相多肽合成原理,以不同树脂作为固相载体,分别合成免疫八肽及其乙酰化、酰胺化产物;以水-乙腈为二元梯度洗脱流动相,0.1%三氟乙酸为离子对,用RP—HPLC对合成产物进行纯化,冷冻干燥后得到纯度大于95%的免疫多肽。将这3种多肽混合进行分离度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免疫多肽AT—N的HPLC分析方法,使得分离度达到了定量分析要求。[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的中试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选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葛根醇提取物中的大豆苷,采用不同比例甲醇-乙酸体系重结晶精制.结果表明,以30%乙醇洗脱部分大豆苷含量最高,此部分经甲醇-乙酸=10∶1反复重结晶精制得无色长针状结晶,HPLC检测纯度达96.4%,并与标准品对比鉴定为大豆苷.该方法简单可行,步骤少,具有试剂使用安全,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等优点,为葛根大豆苷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可靠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