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单索面曲梁悬索桥属于新型结构体系,其复杂的结构性能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基于Midas/Civil建立了一双塔单索面外侧悬吊曲线梁桥成桥状态模型,通过对其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和舒适度分析,研究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人行舒适度问题。主要结果为:偏载布置下主缆变形在主梁变形中起主导作用,呈现悬索结构的特征;半跨径满载工况控制主梁弯矩及扭矩包络图的形状及极值;中跨主缆索力数值远大边缆,主塔承担较大不平衡力;主塔吊索索力产生突变,呈现斜拉桥拉索特征,其余吊索呈现一般悬索吊索特征。单索面曲梁悬索桥结构展示了复杂的悬索、曲梁及拉吊的组合特征,在特定荷载工况下某一结构特征比较凸显,且结构轻柔的特征易导致特定人流密度下舒适度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中锚杆力学行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杆是将铁丝格栅和绿化基材混合物固定在坡面岩体上,且埋入岩体深处的受拉构件。锚杆、铁丝格栅与岩体共同承担外荷载、基材混合物层的自重应力等,岩体结构类型、边坡高度及坡比不同,锚杆的锚固深度和间距亦不相同。本文以安楚高速公路不同坡比的石灰岩深层稳定岩石边坡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静力平衡方程以及锚杆的抗拉抗拔稳定性验算,对锚杆受力进行分析计算,找出影响锚杆的锚固深度和间距的具体因素,并算出锚杆最佳锚固深度和最佳间距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锚固装置是既有桥梁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性及可靠度要求高,具有受力性能复杂及非线性程度高等特点,理论分析难度大.为研究CFRP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梁中锚固装置的实际受力性能,掌握锚固装置的可靠程度,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手段,在CFRP体外预应力筋张拉阶段及试验梁加载破坏过程中,对直线型锚固装置锚固齿板应变和高强螺栓螺杆应变进行了测试,并对应变及变形参数等试验结果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锚固装置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满足要求.通过试验分析,掌握了锚固齿板及高强螺栓螺杆的受力特点及提高锚固装置安全性的方法,为CFRP体外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的木质基复合材料的静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志栋  赵小强 《森林工程》2010,26(5):37-40,86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木质基复合板进行静力分析,分析其在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和应力等情况,得出材料的变形及受力规律,以便人们在板的制作过程中对其大应力及大位移区做特殊处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因结构的部分失效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工作。本文中分别就不同铺层方向四层结构复合板以及相同铺层方向单、四层等厚度板分别建立模型,并在相同受力与约束情况下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一些对生产实际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拉脱法是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桥梁锚下预应力的有效检测方法,但是夹片脱开时的受力机理尚不明确。采用该方法检测有效预应力时,如何准确确定夹片咬合力从而获得锚下有效预应力的理论模型还需深入研究。为获得更加准确的咬合力,笔者首先分析了拉脱法检测时锚固体系的受力特点,分析了锚外拉脱曲线的突变原因;其次建立了一种获得夹片与锚板之间咬合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咬合力受摩擦系数和张拉力的影响情况;再次,设计了夹片咬合力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足尺预应力梁的室外试验,并将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良好。在仿真计算和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拉脱法咬合力与张拉力的理论关系模型,并根据实测结果给出了拉脱法咬合力的计算公式。利用提出的咬合力理论模型和计算公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拉脱法检测时的咬合力,反映拉脱法检测有效预应力时的实际受力状态,减少了拉脱法预应力检测的系统误差。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预应力施工质量,增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提供实际的工程价值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剪式液压升降台,由于结构紧凑,机动灵活而被广泛用于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以及其它碎料板等生产线上。其中尤以单剪式液压升降台应用最多,但由于受结构布置限制,其举升高度一般仅为1.0~1.5米。为了满足对更大举升高度的要求,我厂于1984年研制了双剪式液压升降台,其举升高度可达2.5米以上。现将这种升降台油缸推力及其相关尺寸的确定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双剪式升降台受力分析 1.结构示意图(图1) 设:铰板长为1;升降台在最低位置时铰板与水平面夹角为α;升降台在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跨径钢桥面沥青铺装的疲劳开裂,探讨不同钢桥面与铺装层的工作状态对铺装层受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断裂力学,分别建立钢板和铺装层各自完好或含有裂缝等4种不同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正交异性钢板和沥青铺装层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沥青铺装层受力。分析表明:桥面铺装最不利荷位是纵向位于两横隔板中心处,横向单轮荷载中心作用在加劲肋开口中心的铺装层表面处;铺装层受到的横桥向应力与应变均大于纵桥向,最大横向拉应力与应变均出现在铺装层的上表面;钢桥板面开裂后,无论铺装层是否开裂,铺装层的纵向最大拉应力与应变都明显增大,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会使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状况受到恶化,并且会导致横向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内嵌GFRP筋增强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制作了11根铁杉胶合木梁,依据欧洲BS EN 408标准,对其进行四点弯曲加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开槽位置、槽口数量及槽口形状。试验结果表明:对胶合木梁开槽会使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显著下降,而圆形槽口对于木材的破坏程度小于方槽;同时在受拉区和受压区对胶合木梁增强,其效果比单独在受拉区增强的效果更好,极限荷载和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5.88%、16.85%;仅在木梁受拉区增强时,增加GFRP筋的数量,除了延性得到改善外,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均降低;采用圆形槽口增强时,其增强效果优于用方槽对胶合木梁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内嵌GFRP筋增强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制作了11根铁杉胶合木梁,依据欧洲BS EN 408标准,对其进行四点弯曲加载试验。试验参数包括:开槽位置、槽口数量及槽口形状。试验结果表明:对胶合木梁开槽会使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显著下降,而圆形槽口对于木材的破坏程度小于方槽;同时在受拉区和受压区对胶合木梁增强,其效果比单独在受拉区增强的效果更好,极限荷载和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5.88%、16.85%;仅在木梁受拉区增强时,增加GFRP筋的数量,除了延性得到改善外,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均降低;采用圆形槽口增强时,其增强效果优于用方槽对胶合木梁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市场》2006,(12):12
专利号:01204215.3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出行的人,最耽心的是下雨和轮胎跑气,因此要随时带着雨伞和打气筒,给出行者带来不便。我们提供一种可使打气筒和雨伞合二为一的产品,带打气筒的充气式雨伞。其特征在于,它含有:相互连接的筒状伞把和伞座,内外紧配合滑动套,且各自分别位于伞座上的活塞和带出气口的打气筒,经过一个位于打气筒顶部内侧且与筒壁相连的环盖,内连于打气筒内的带进气口的高压舱,和打气筒顶部外侧相连的伞盖,以及和伞盖经出气咀相连的伞布,气筒经伞盖向伞布内充气,可作雨伞使用,旋下伞盖,可通过打气筒向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轮胎充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竹、木结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竹、木结构跨度、结构尺寸和承载力受到材料特性多因素影响,大多以钢木、木混等组合居多,竹木组合结构很少,对竹木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研究甚少。揭示竹木组合梁结构受力特性与承载力计算关系。【方法】以原木为骨架,利用环氧树脂胶合剂连接竹集成材一种竹-原木组合梁试验模型,采用结构尺寸和特性一致的3根原木梁和3根竹-原木组合梁,进行了三分点加载受弯对比试验,分析两种结构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抗弯刚度和应变变化规律。【结果】1)原木梁和竹-原木组合梁均发生脆性破坏,两种原材料天然缺陷对受弯承载力有较大影响。2)跨中截面沿高度应变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说明竹材和木材能够协同工作。3)竹-原木组合梁相比原木梁组平均值抗弯承载力提高了38.8%,刚度提高43.3%,跨中挠度增加24.2%。4)竹原木组合梁受弯承载力计算简式的理论计算与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竹-原木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相比原木梁提高37.36%与试验结果提高38.8%,平均误差值在5%以内。【结论】说明竹片充分发挥抗拉性能,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均有较大提高;假定推理出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研究成果对于竹-木组合结构设计以及在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影响组合屋面板抗弯性能的因素分析 对于普通屋面板,由于构件本身的自重很大,另外混凝土本身的收缩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当没有受外荷载之前,受拉区就可能产生裂缝,在外荷载作用下一般都是带裂缝工作的,现在我们所研究的组合屋面板,由于结构自重较轻,上、下板是用钢桁架连结,形成一个抗弯刚度很大的箱形截面,同时上、下板均采用钢筋网纤维微膨胀混凝土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木材是存在天然缺陷的生物质材料,故木构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已经使用的木结构大都存在开裂、腐朽等损坏现象,其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因此木结构需要进行定期修复。木构件的力学性能随缺陷位置不同而产生差异,通过在缺陷梁受拉区底部粘贴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提高缺陷木梁承载力。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缺陷梁与加固梁的受弯性能与破坏模式,分析缺陷所在不同位置对木梁破坏形态和承载力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受拉区木节对抗弯强度的影响大于受压区木节产生的影响,中性轴处的缺陷导致木梁产生脆性破坏。木梁受拉区有木节时,在底部粘贴CFRP布能很好地起到加固效果,当木梁上部受压区存在缺陷时,破坏由上部缺陷决定,在底部粘贴CFRP布的加固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高层建筑在设计阶段,往往会存在结构构件布置不合理的地方,在建筑完工后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并且竣工的实际费用与施工前的预算费用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前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构的优化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剪力墙布置方案更加合理,结构构件的受力更加明确,对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剪力墙设计的影响因素,从剪力墙墙肢的长短、剪力墙的数量以及剪力墙的厚度方面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了在剪力墙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该因素对高层剪力墙设计具体的影响结果,为剪力墙优化设计提供具体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超细木粉属于微纳米木粉,将其填加到复合材料中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依据超细木粉粒径的大小和木材细胞的结构特点,分析在加工超细木粉过程中必须进行细胞的破壁力计算,并以针叶材细胞的微观结构为受力分析依据,建立单一细胞受力模型。用四根铰接桁架杆单元来模拟细胞外壁,用两根交叉铰接桁架杆来模拟细胞内压力,即用六根桁架杆单元结构模拟单一针叶材细胞。对单一细胞模型外施均布载荷分析各杆单元的受力、变形及压溃情况,利用结构力学和有限元法分别对单一细胞和多细胞状态下进行模拟受力分析。将其结果作为设计超细木粉机加工刀具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在含有裂缝的半刚性基层复合式路面中的受力状况,对于选择应力吸收层材料和设计道路结构具有指导意义。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含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分析轴载和模量变化对应力吸收层结构的应力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吸收层处于应力极为复杂的位置,尤其是处于裂缝处应力吸收层层底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随着应力吸收层模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能够缓解应力集中现象;随着轴载增大,应力吸收层层底应力明显增加,道路使用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17.
广西产四种竹材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广西产4种竹材马蹄竹、撑篙竹、车简竹、越南巨竹的解剖性质,其中包括表皮层、副表皮层、皮层、维管束、纤维、基本薄壁组织以及髓环等组织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4种竹秆的表皮细胞均为一层,副表皮细胞1-2层,竹秆横切面上维管束在单位面积内的数目以撑篙竹最多,平均为4.08个/mm2,车简竹最少为2.01个/mm2。导管直径由竹秆壁外侧向内逐渐增大,导管长度以竹秆壁中部最大,导管壁厚由竹秆壁外侧向内逐渐增大。纤维平均长度以越南巨竹最长,平均为 2. 72mm;纤维直径和壁厚最大,分别是撑篙竹(平均为15.68μm)和马蹄竹(平均为6.72μm)。竹秆壁中输导组织所占比例以中部最多,如撑篙竹高达12.1%;纤维组织在竹秆壁外侧最多,撑篙竹为64.39%。薄壁组织则以竹秆壁的中部和内侧较多,其中越南巨竹的薄壁组织以中部和内侧最多,分别占59.7%和74.7%,撑篙竹髓环细胞不特化为石细胞,马蹄竹髓环特化不明显,其余两种髓环细胞则高度特化。上述4种竹材的解剖特征与其物理机械特性及加工性质等均有密切关系,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锯伐木作业时人体腰椎受力变化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横断面的CT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用油锯伐木作业时伐木工腰椎节段L4-L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伐木作业时伐木工弯腰和直立状态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受力变化.通过本研究建立的L4-L5腰椎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伐木工伐木作业前屈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层纤维的中后部,在后部更为明显;椎体应力值高于其下方髓核应力值,邻近椎体终板应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应力分布在皮质骨椎弓周围及邻近终板的地方,椎体后部结构应力集中在小关节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等位置;伐木工处于中立位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后外侧;最大应力产生的部位有椎体松质骨临近终板的中央部位、椎体前方及前下方,这恰好是楔形压缩性骨折的好发部位,上下关节突亦受压.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各贮术场和制材厂使用的纵向输送机,大都是单曳引索式输送机,其驱动轮的夹钳为蝶形夹钳。从使用角度看,蝶形夹钳具有传送安全可靠、结构简单、重量轻、噪音小、动力消耗低等优点。但是纵向输送机常出现原木受卡、受别现象,而此时输送机的蝶形夹钳相对曳引索打滑,加速钢索、钳口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输送机夹钳与曳引索的打滑现象,首先要对有关零部件的影响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图1为驱动轮受力情况,图2、图3(a)为钢索、夹钳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李文超  于建国  李敏 《森林工程》2012,(6):42-46,53
基于我国护栏的设计条件,现设计出一款应用范围更广、防护性能更强的新型双面W板护栏。该护栏采用两侧W板和10号工字钢为立柱的新型结构,可布置于森林车运输地带的高危路段和道路中央隔离带处。应用等效力的计算方法分别对新型护栏和传统单面护栏进行护栏变形量和材料所受等效应力等方面的静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护栏在一般碰撞条件下满足防护要求,并较传统单面护栏变形量更小,确立新型护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