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小茴香在宁夏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其产业现状;分析了目前制约海原小茴香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海原小茴香产业发展的潜力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四大”区域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宜连作,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随着小茴香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在种植区出现了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茴香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小茴香花而不实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四大”区域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宜连作,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海原县西安镇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达到4667hm^2(7万亩),占全县小茴香种植面积的70%,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随着小茴香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在种植区出现了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茴香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1988年2.5亩棉花套种的小茴香,单产48kg,亩收入384元.棉田套种小茴香,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焉耆垦区积极发展小茴香套种玉米种植技术,效益较好,种植模式在焉耆垦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本文总结了焉耆垦区小茴香套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为茴香、玉米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阿瓦提县属温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有利于发展特色作物小茴香的生产。近几年来,在面积推广种植棉田间作小茴香,特别是在滴灌棉田间作小茴香生产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和优化栽培技术,特制定以下棉田间作小茴香技术。1小茴香的特征特性小茴香属草本植物,叶成线状,花黄色,根系浅,生长期短,在整个生育期无需浇水。小茴香味道清香可口,可入药、泡茶、调味等,有耐储藏,不招鼠害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小茴香是海原县区域特色优势作物,通过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膜侧种植,为小茴香创造了更好的生长条件。通过丰产栽培摸清了小茴香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8.
正为配合喀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减少棉花面积,发展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是必然的趋势。小茴香在喀什地区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2016年喀什地区小茴香种植面积达到0.8万~1.0万公顷。现将疏勒县小茴香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小茴香特征特性小茴香俗称孜然,又叫安息茴香、茴香芹等,是伞形科孜然芹属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小茴香为长日照、半耐寒、喜冷凉的双子叶春性作物,适应  相似文献   

9.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区域优势特色作物,具有抗旱、耐瘠薄、耐连作、病虫害少、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因而在海原县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安镇得到大面积推广。1海原县发展小茴香的优势1.1光照资源丰富小茴香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50天,是一个喜温喜光作物,本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正好满足了它的需求。1.2对“旱资源”的轻化作用小茴香是见苗三分收,也就是说小茴香只要抓住苗,就不怕没有收成。但怕的是雨多不结实,而开花期雨季未到,所以是兴利除弊,变害为宝的作物。1.3土壤适宜小茴香适宜种植在沙壤和轻沙壤的土壤上,而本地区大部分土地为沙壤和轻沙…  相似文献   

10.
海原县小茴香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茴香不同灌溉时期及不同灌溉量试验,掌握小茴香适宜的灌溉时期及灌水量,以确保小茴香需水的同时又能节水增效,对今后小茴香节水抗旱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阿克苏地区果园套种小茴香的生长特性、对果园套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技术,分析了果园套种小茴香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果园套种小茴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棉花—小茴香套作的效益,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田间配置方式、播前准备、播种、共生期田间管理、小茴香收获后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为棉花—小茴香套种获得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北方地区小茴香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总结,详细介绍了小茴香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的各个环节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此标准化栽培,为小茴香种植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茴香套种扁豆,生长期间互不遮光,扁豆收割后,小茴香进入开花期,两作物植株生长旺盛。套种小茴香平均产量2 535.0 kg/hm2,产值20 295.0元/hm2;白扁豆平均产量1 125kg/hm2,产值5 640.0元/hm2,套种总收入25 935元/hm2,比单种小茴香增加产值3 7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文章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茴香套种白扁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区试验,探讨了小茴香需水时期及需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盛花期分别灌水40t/667m^2,小茴香产量最高。为今后小茴香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2-9323,9360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小茴香不同生育期喷硼试验,以补充小茴香开花结实对养分的需求,提高结实率,增加小茴香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改善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可准确选择在小茴香某一生育期喷硼后提高结实率,从而可探索出一条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茴香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目的及意义 通过小茴香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掌握不同密度下小茴香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以及产量高低等因素的变化,准确定位小茴香在当地的种植密度,为提高单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今后单位面积小茴香种植密度及播种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工番茄是和静县重要的“红色产业”之一.通过探索加工番茄套种小茴香种植模式,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目标,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稳步增收.  相似文献   

20.
小茴香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茴香在宁夏海原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20世纪80年代作为轮作倒茬的需要进行零星种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十多万亩,所产小茴香子粒饱、色好、味浓,产品已远销四川、上海等地,在小茴香种植核心区西安镇园河村,种植户人均小茴香收入达900元以上.成为当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