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运用均匀试验设计及回归分析方法对秋水仙碱在芒果活体诱变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芒果茎尖细胞的加倍诱变作用不明显,不是芒果倍性育种的理想诱变剂.秋水仙碱处理过的芒果材料,生长抑制解除后,细胞有丝分裂发生大量异常,表现为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中期染色体粘连,出现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及末期微核.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碱诱变绿玉树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绿玉树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的秋水仙碱进行14d培养以及先预培养3d再用0.2%秋水仙碱进行24h处理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其成活率和诱变率分别达到53.13%、60.00%和82.35%、72.22%.茎、叶、气孔、保卫细胞、染色体以及过氧化物酶等形态生理指标的检测证明四倍体较二倍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碱诱变绿玉树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绿玉树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变. 结果表明: 在培养基中添加0.2%的秋水仙碱进行14 d培养以及先预培养3 d再用0.2%秋水仙碱进行24 h处理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 其成活率和诱变率分别达到53.13%、60.00%和82.35%、72.22%. 茎、叶、气孔、保卫细胞、染色体以及过氧化物酶等形态生理指标的检测证明四倍体较二倍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秋水仙碱处理粗肋草丛生芽对其生长和诱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肋草去顶丛生芽为诱导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处理方法进行了粗肋草多倍体诱变。结果发现:不同处理方式、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粗肋草诱变率不同。采用浸泡法诱变率比混培法诱变率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粗肋草诱变率升高。用0.15%秋水仙碱浓度的液体培养基浸泡处理2d,诱变率最高,达到16.2%。变异植株明显矮化、变粗、叶片变厚、颜色变深,能耐10℃低温不受冻害。  相似文献   

5.
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改良L.D.Cua法对美洲商陆进行多倍体诱变,在秋水仙碱浓度为0.2%条件下,设置24h、48h和72 h三个诱变时间,并对所得到的变异株和对照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变48 h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变异株的叶片厚度增加43.75%;叶形指数减少37.95%;气孔纵横径分别增加52.94%和73.01%;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增加20.91%;花直径增加22.96%;花粉粒直径增加22.47%;果实直径增加23.66%.对变异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鉴定.小孢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2x=36,而对照小孢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x=18,证明变异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鸦胆子多倍体的可能性。[方法]以二倍体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为材料,用0.1%、0.3%、0.5%和1.0%的秋水仙碱对幼苗茎尖生长点进行点滴处理,研究其对鸦胆子生长的影响。[结果]0.1%、0.3%、0.5%、1.0%秋水仙碱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鸦胆子幼苗植株的生长速度,与对照植株相比,分别平均降低8.3%、36.4%、37.0%和55.4%。各处理鸦胆子幼苗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纵径、横径、周长、等视野气孔数及叶绿粒数间存在显著差异;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气孔保卫细胞数减少,气孔变大,叶绿粒数增多。秋水仙碱顶芽生长点诱变处理后形成的瘤块严重影响诱变新梢次年生长。[结论]鸦胆子幼苗生长点秋水仙碱诱变处理获得多倍体植株的途径不可行。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了无籽西瓜发展历程、目前无籽西瓜的原理、西瓜四倍体除草剂Oryzalin诱变的科研进展、Oryzalin诱变四倍体西瓜的前景以及分析了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无籽西瓜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往往是重栽培,轻品种改良。Oryzalin是一种强有效的染色体加倍诱变剂,它通过与受体微管蛋白亲和,干扰植物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使细胞染色体加倍,且具有超越秋水仙碱的诸多优点。Oryzalin加倍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工厂化、大通量、系统化研究和培育四倍体、三倍体西瓜育种成为现实,必将带来育种技术和品种的新突破,显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秋水仙碱诱导非洲菊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秋水仙碱处理离体的非洲菊愈伤组织与丛生芽.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非洲菊芽增殖和染色体加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5%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12h效果较好.变异率达38.46%;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数量减少、体积增大以及植株叶大根粗等外部形态特征均可作为鉴别非洲菊多倍体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汞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德菊  黄祥明  张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83-383,397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技术研究了汞对植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试验设计了不同浓度的汞处理蚕豆根尖 ,分别统计其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及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汞处理对根尖细胞分裂、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汞对细胞分裂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细胞分裂 ,高浓度抑制 ;对植物诱变性能表现为 ,较低浓度时对蚕豆根尖的毒害作用相对较弱 ,但随着浓度的增加诱变效应增强 ,毒性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离体培养条件下金鱼草四倍体切花的诱导及培育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金鱼草(Antrirrhinum majus)二倍体切花实生苗为材料,0.1%,0.2%秋水仙素处理12~36 h均能成功诱导出四倍体切花,其中以0.2%秋水仙素处理24 h效果最好,变异率为48%,死亡率为30%. 对诱导初期得到的具多倍体特征的苗经丛生芽途径反复切割分离实现同质稳定,生根移栽,经培育得到2个品系41株花大、花瓣厚而挺、质感厚重、花枝粗、花序长的四倍体切花。并以二倍体切花为对照对其光合作用特性、生育特性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秋水仙素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5%、0.10%、0.15%和0.20%)以及处理时间(12、24、36和48h)分别对肇东苜蓿根尖细胞进行诱导,观察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细胞加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了肇东苜蓿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数目不等(32、64及128条);在时间与浓度互作方面,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为0.15%时处理肇东苜蓿根尖12h,使细胞中期分裂指数达到最大值18.51%;利用浓度为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加倍指数达到最高值11.57%。  相似文献   

13.
秋水仙碱离体诱导薄皮甜瓜四倍体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甜瓜组培苗茎尖为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碱诱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最佳浓度、最适处理时间以及离体茎尖的最佳苗龄。结果表明:以8d苗龄的茎尖,在含有0.1mg/L秋水仙碱和较低浓度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处理24-48h的诱导方法最有利于四倍体的产生,诱导染色体加倍的频率达30%~40%。变异株在田间表现出生长缓慢、叶片变宽加厚、茎增粗、节间变短、果皮变厚、种子变大增重的现象,显微镜观察变异后代根尖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8条。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红千层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红千层无菌苗,并运用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利用0.2%秋水仙碱处理无茵苗茎段15-20d,从60个茎段中成功地诱导出了四倍体植株6株,其形态特征为叶色浓绿、叶片增厚、根系肥大等;据方差分析蛄果表明,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叶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由2n=2x=22变为2n=4x=44。  相似文献   

15.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风信子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秋水仙素不同质量分数、不同处理时间诱导亚美尼亚葡萄风信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利用秋水仙素混配和浸泡法对亚美尼亚葡萄风信子的染色体进行加倍诱导,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鉴定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浸泡法以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时间为15 h的变异率最高,达到45.6%;混培法以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时间为15 d的变异率最高,为21.1%。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变异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诱变植株叶片变厚变宽,叶色变深,鳞茎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诱变植株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对照二倍体植株2n=2x=18,变异株2n=4x=36,为四倍体,另外还发现嵌合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条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条件方法。[方法]革胡子鲶消毒后用含有肝素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采用RP-MI1640全培养基进行体外全血细胞培养。通过对革胡子鲶血液的细胞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及加入时间、低渗时间及温度等各种条件的筛选,建立起较成熟的革胡子鲶全血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试验方法。[结果]5 ml培养基中加入0.2 ml全血,26℃下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6 h加入终浓度0.1μg/ml秋水仙素,低渗35 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结论]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荧光原位杂交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由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双单倍体DH2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大多数双单倍体小麦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染色体数目相同,这是染色体经秋水仙素成功加倍的结果。同时在少数细胞中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块状移动”,在这些“块”中存在少数“染色体落后”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在染色体加倍过程中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鲤鱼为材料,采用体外肾细胞培养及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通过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获得的染色体分裂指数的比对,以期获得最佳的染色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一定时,培养时间3d后分裂指数最高,为1.46%,且分裂相在前3d逐渐增多,第4d开始减少;同时发现,在培养时间一定时,秋水仙素处理时间为2h时分裂指数最高,为1.49%.因此认为最佳染色体制备条件为:培养时间3d,秋水仙素处理2h;与传统的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相比,体外肾细胞培养法制备的标本背景清晰,染色后形态可辨,且染色体分散良好,彼此间没有交联,放大后染色体的测量较易完成,可以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9.
葡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染色体加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2,4-D6、-BA及秋水仙素的MS、B5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对颗粒状愈伤组织进行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在加有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上诱导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均存在广泛的染色体变异,除2n=2x=38和2n=4x=76外,还有一些非整倍体细胞.其变异情况因品种、培养基而异.在加有20 mg/L秋水仙素,并附加1.0 mg/L 2,4-D和0.5 mg/L6-BA的B5培养基上,可获得加倍率高的愈伤组织;但诱导多倍化的愈伤组织均未分化成苗,这可能与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有关,或与诱导分化成苗的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和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大蒜愈伤组织,经染色体数目鉴定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诱导四倍体细胞。加入培养基法在诱导率和操作上都优于液体浸泡法。其中以在培养基中加入0.08%秋水仙碱,处理4d的诱导效果较好,加倍率达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