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几种植物的杀螨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浸渍法分别测试了10种植物三元混剂提取物(甲醇:丙酮:三氯甲烷=23:30:47)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杀螨活性,结果发现丰顺鱼藤、瑞香狼毒、白花丹、含羞草和野甘草的杀螨杀卵作用较显著,0.01g/mL丰顺鱼藤、野甘草、含羞草三元混剂提取物的杀螨效果与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无显著差异;丰顺鱼藤三元混剂提取物和瑞香狼毒石油醚提取物0.01g/mL24小时触杀的杀增率达100%;白花丹、瑞香狼毒和紫背金盘石油醚提取物的杀卵率均达90%以上,特别是白花丹三元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和瑞香狼毒石油醚提取物杀卵率达100%或接近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增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杀螨活性,开发相应的植物源杀螨微乳剂。【方法】通过调控溶剂、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的种类、含量配制微乳剂,利用稳定性、澄清度来控制其质量,采用玻片浸渍法对比制剂前后的杀螨活性,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微乳剂的杀螨效果。【结果】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的最佳配方为(体积比):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8%、二甲基亚砜1%、60%的乙醇2%、稳定剂1%、防冻剂3%、自来水补足至100%;在-4~60℃、pH值6.0~8.5,微乳剂稳定性良好;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LC50为1.25mg/mL,优于石油醚相萃取物(LC50为2.51mg/mL);微乳剂在施药1次,1、3、5、7d观察后,大田药效试验显示施药后7d,防治效果高达70%。【结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植物源杀螨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的杀螨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瑞香狼毒根部萃取物中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的触杀毒性.[结果]确定了其化学结构为狼毒色原酮(1).其对朱砂叶螨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53 mg/mL.[结论]与阳性对照药克螨特LC50的0.86 mg/mL相比,其杀螨活性中等偏弱,作为主成分之一的狼毒色原酮具有杀螨活性,这一结果对于瑞香狼毒杀螨剂的进一步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中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乙醇用量对总黄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52℃、乙醇用量3 mL/g,此条件下总黄酮收率为1.412%.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乙醇/(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提取藏药瑞香狼毒多糖的工艺参数,并分析瑞香狼毒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瑞香狼毒功能产品的研发及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的料(g)液(mL)比(1∶30,1∶40,1∶50)、提取温度(45,55,65℃)和提取时间(20,30,40min)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分析确定瑞香狼毒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利用硫酸亚铁-水杨酸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评估瑞香狼毒多糖(质量浓度分别为0.6,1.2,1.8,2.4,3.0,3.6mg/mL)对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负离子自由基(·O_2~(-2))的体外清除能力。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瑞香狼毒多糖(质量浓度为0.3和3.0mg/mL)的抑菌活性。【结果】料(g)液(mL)比1∶4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min为最优的工艺参数,在该条件下瑞香狼毒多糖的提取率最高,达15.34%。3.0mg/mL瑞香狼毒多糖对·OH的清除率最大,为29.4%;2.4mg/mL瑞香狼毒多糖对·O_2~(-2)的清除率最大,为24.7%。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0mg/mL瑞香狼毒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高度敏感,对枯草芽孢杆菌中度敏感。【结论】确定了瑞香狼毒多糖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建立了因素与提取率之间的二次函数模型;瑞香狼毒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瑞香狼毒根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根的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氯仿萃取部位对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的触杀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活性跟踪法分析了其中的活性化合物,并用玻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了6种单体化合物对两种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得到了5种香豆素类活性化合物和1个甾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6个化合物结构为:β-谷甾醇,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瑞香素,西瑞香素,瑞香苷,6种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其中化合物(1)、(4)、(6)对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0.80的化合物1、4、6在24h对截形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45.21%、52.54%和76.49%,LC50分别为0.941 7、0.633 0、0.314 6mmol/L;对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了53.16%、62.53%和72.24%,LC_(50)分别为0.647 2、0.526 5、0.374 2 mmol/L.【结论】瑞香狼毒根中杀螨活性成分主要是β-谷甾醇、瑞香素、瑞香苷.  相似文献   

7.
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瑞香狼毒中总香豆素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乙醇用量对总香豆素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总香豆素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3℃、乙醇用量3 mL/g,此条件下总香豆素收率为0.356%。  相似文献   

8.
确定艾蒿挥发油的CO2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为:使用新鲜材料不加夹带剂,压力在35Mpa、温度在45℃、提取时间为90min。艾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说明优化的CO2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的艾蒿挥发油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选用大戟狼毒3种不同溶剂氯仿、甲醇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成螨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戟狼毒石油醚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而其它两种溶剂的提取物效果不明显,24 h成螨死亡率仅为15.61%和14.64%。石油醚的提取物1 g/L对朱砂叶螨成螨24 h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78%和53.73%,LC50为1.244 2 g/L。而三种萃取物的杀螨情况也是石油醚的效果最好,1 g/L对朱砂叶螨成螨24 h死亡率达到68.15%,LC50为0.5681 g/L,氯仿的LC50是0.6736 g/L。  相似文献   

10.
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5种不同的溶剂和连续回流、冷浸以及振荡3种方法对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瑞香狼毒根最适溶剂和方法的提取物中抑菌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为瑞香狼毒根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溶剂,而连续回流提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瑞香狼毒根中含有1, 7, 7-三甲基-二环[2, 2, 1]-2-庚酮、N-苯基--萘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26种可能的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北五味子木脂素进行提取,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萃取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0.18~0.25mm,投料量每罐300g,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量15 L/h.此条件下,北五味子木脂素的萃取得率达1.024%.  相似文献   

13.
栀子黄色素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流体流量等工艺条件对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流量对栀子黄色素色价的影响最大。用含乙醇为60%的溶液为夹带剂,采用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45℃,流体流量为8L/h,萃取2h能获得较好的萃取效率,此时所得栀子黄色素的色价达1.00。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啤酒花的工艺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颗粒啤酒花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可明显降低α-酸损耗,提高啤酒花的利用率。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直径1mm左右的粉碎啤酒花颗粒,萃取压力20~25MPa,萃取温度40~50℃,革取时间3~4h,分离压力5~6MPa,分离温度35~55℃,CO2流量40~45L/h。  相似文献   

15.
娄缨  毕素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78-179,210
以苜蓿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提取籽油的工艺条件研究。研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和提取时间对苜蓿籽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分析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提取压力35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14kg/h、提取时间120min;苜蓿籽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等。超临界CO2提取苜蓿籽时间短,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苜蓿籽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总酚酸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的超临界萃取及醇提工艺条件。[结果]丹参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0∶3(g/ml);在此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转移率为69.03%。丹参的最佳醇提条件为:料液比1∶11(g/ml),乙醇浓度30%,回流3次,每次0.5h。[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于丹参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大活籽挥发油超临界萃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大活(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籽挥发油过程中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将试验结果与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比分析了超临界油与水蒸汽挥发油的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压力的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温度次之,而萃取时间最小.从GC-MS分析结果看,超临界CO2萃取大活挥发油的萃取率较水蒸汽蒸馏法高,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时间2h,挥发油收率为2.78%.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芦荟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94-5795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静萃取最佳时间为6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在最优条件下,芦荟多糖得率为85.10%。[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温和、环保、节能,适用于芦荟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王世娟  欧阳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03-3804,3807
[目的]介绍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萃取新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的番茄红素,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过滤后的发酵液用95%乙醇预处理后萃取3 h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萃取温度为45℃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之后随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萃取率下降;最佳萃取压力为45 MPa;最佳二氧化碳流量为20 L/h。[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为:压力45 MPa,温度45℃,二氧化碳流量20L/h,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得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通过4因素5水平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对紫苏子出油率的影响。[结果]随着CO2流量的增加,出油率增大,CO2流量在25~30 L/h较合适。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温度的适宜变化范围为35~40℃。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压力在20~25 MPa较合适。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时间的适宜变化范围为1.5~2.0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5~30 L/h,萃取温度35~40℃,萃取压力20~25 MPa,萃取时间1.5~2.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