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温度对香菇胞外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木屑基质培养90天的香菇胞外游纸纤维素酶(C_1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_X酶)和半纤维素酶(H_C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是55℃、55~60℃和50℃。在50~55℃条件下保温1小时后,C_1酶和H_C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而C_x酶活性下降较为缓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提出相对活力系数(Relative activity coefficient,RAC)作为表示香菇菌丝生长温度与酶最适作用温度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2.
以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在含不同量枸杞子(Lycium chinense)水煎液的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漆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含有4% ̄5%的枸杞子水提物能明显促进菌丝体生长,显著增强胞内和胞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术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向棉子壳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淀粉、尿素、石膏,研究在金针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呼吸消耗及绝对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1)添加尿素能明显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而添加淀粉、石膏不能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2)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低,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高。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金针菇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4)不同添加物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对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真姬菇生长发育的八个时期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得出胞外酶在不同时期活性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成熟期及采后3d显著高于其它生长发育时期;滤纸纤维素酶在菌丝长至菌袋1/4时显著高于其它时期,随后下降,但在子实体成熟期以后又显著升高;淀粉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推进酶活性升高;愈创木酚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无显著差异,但在子实体成熟期以后显著升高;发现纤维素酶、淀粉酶以及愈创木酚酶在生殖生长时期的活性显著高于营养生长时期,而漆酶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原基期显著高于其它各时期。说明真姬菇胞外酶活性与其不同生长发育有关,同时漆酶与β-葡萄糖苷酶在原基形成期显著升高,可考虑寻找漆酶和β-葡萄糖苷酶出现较早的配方,以期促进真姬菇较早转入生殖生长,从而缩短栽培周期。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测定了编号为M延-10羊肚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培养液pH值、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愈创木酚酶、蛋白酶酶活性及蛋白质、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5种酶活性有一定变化规律,但不同酶活性有较大差异,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培养过程中蛋白质、糖含量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四孢蘑菇菌株JN-1和JN-2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阶段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的活性峰值出现在子实体成熟期,而低谷出现在子实体采收间期,营养生长阶段酶活性水平较低。基质中以纤维素的变化最为明显,纤维素的降解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子实体发育之间可能存在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邻苯二甲酸作为番茄的连作障碍自毒物质,珍珠岩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并就生物量、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对番茄幼苗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加入碳化玉米芯缓解邻苯二甲酸对番茄幼苗生长抑制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邻苯二甲酸对幼苗的光合作用指标、生物量及叶绿素b的含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保护酶活性在处理初期提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同时使幼苗体内MDA含量显著增加。加入碳化玉米芯显著提高了幼苗的生物量、光合作用指标及叶绿素b的含量,有效缓解了对保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保护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及幼苗体内MDA含量。  相似文献   

9.
洛巴伊大口蘑对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巴伊大口蘑为试材,采用袋栽方法,测定了洛巴伊大口蘑在棉籽壳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以了解洛巴伊大口蘑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结果表明: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淀粉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羧甲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呈正相关,但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很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属于白腐菌;非木质纤维素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在107d的栽培过程中,培养基失重52.40%,其中呼吸消耗43.98%,子实体转化率为8.4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比较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鸡腿菇菌丝产纤维素酶系的组分活力特征,阐述菌菇生长过程中对纤维素基质降解的生理性能。结果表明:鸡腿菇菌的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系中的外切葡聚糖酶组分(C1)活力弱而稳定,而内切葡聚糖酶组分(Cx)活力变化明显,活性较强,β-葡萄糖苷酶组分(BG)活力升高受Cx活力变化的影响,并且Cx活力和BG活力的高低与菌丝生长速度关系密切。试验还表明:采用低结晶化程度的纤维素基质对纤维素酶活力产生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固体培养几种胞外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金针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了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及蛋白质、还原糖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金针菇在改变了碳源的培养基上胞外酶、蛋白质、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 :金针菇在固体培养过程中 ,三种酶均有活力 ,但呈现较大差异。培养过程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变化 ,且与酶活力有关。改变固体培养基中的碳源 ,则胞外酶活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又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体培养法,对黄背木耳纤维素酶、淀粉酶、氧化酶等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第6天),酶活性最高;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随后出现(第8天);邻苯二酚氧化酶的活性高峰期到来更晚(第11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于黄瓜耐低温的最佳丛枝菌根(AM)真菌和PGPR 组合菌剂,研究了不同AM 真菌、PGPR 组合菌剂对
低温胁迫下黄瓜生长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单接种AM 真菌或是单接种PGPR 的处理,其黄瓜生长量
及SOD、POD 和CAT 活性均高于不接种对照,而MDA 含量则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AM 真菌接种处理中以接种地表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生长量较大、防御酶活性较高、细胞膜受伤害较小;PGPR 接种处理中以接种多粘类芽孢
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的处理黄瓜生长量较大、防御酶活性较高、细胞膜伤害较小。AM 真菌和PGPR 双接种处理中,
以地表球囊霉+ 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生长量最大、防御酶活性最高、细胞膜伤害最轻。可以考虑在今后温室黄瓜种植中添加
该组合菌剂促进黄瓜生长,提高植株耐冷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活体外细胞壁降解酶产生条件、活体接种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及活体内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羧甲基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6种酶均有特定的最适培养条件,持续振荡培养利于各种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Cx和β-葡萄糖苷酶在培养9 d时活性达到高峰,PG和PMG在培养12 d时活性达到高峰,PGTE、PMTE在培养15 d时活性最高;PG和PMG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 ℃,PGTE、PMTE、Cx、β-葡萄糖苷酶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8 ℃;PG、PMG、Cx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pH为6时最高,PGTE和PMTE的活性在pH为8时达到最高峰。4种果胶酶的活性在接种后第3天活性最高;而两种纤维素酶在接种后第5天活性最高。病菌在活体内和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食(药)用菌多糖免疫增强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食(药)用菌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机制。食(药)用菌多糖主要有杂多糖、甘露聚糖、葡聚糖、糖蛋白和多糖肽,具有活性的食(药)用菌多糖免疫增强作用机制是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各层次上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LAK细胞和红细胞,增加这些细胞的数量,增强其细胞活性,促使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寡雄腐霉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及促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洁  袁玲 《园艺学报》2017,44(12):2327-2337
利用自主分离的寡雄腐霉生防菌株(Pythium oligandrum CQ2010)制备固体菌剂(P.oligandrum agent,POA),通过培养、拮抗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以及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oligandrum CQ2010能大量分泌纤维素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前三者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直径接近或超过菌落直径,POA提取液显著抑制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菌率处于化学药剂精甲霜锰锌和双炔酰菌胺之间。在辣椒田间疫病防治试验中,移栽时将POA基施于辣椒根系周围,显著降低辣椒疫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POA的防效和疗效分别为89.37%和61.19%,防效大于疗效。施用POA之后,辣椒开花期和结果期均比常规施肥提早6?9 d,植株生物量增加32.03%,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35.74%、40.53%和53.23%,果实增产25.21%。此外,POA改善辣椒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而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P.oligandrum CQ2010能分泌水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酶类,其提取液可以抑制辣椒疫霉生长,田间施用能够降低辣椒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品质。因此,POA有广阔的运用前景,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  相似文献   

17.
食药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食药用菌多糖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糖的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揭示多糖的生物活性已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综述了食药用菌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方面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番茄叶面喷施硅和钙对果实硬度及相关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红双喜’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叶面喷施硅、钙对果实硬度、细胞壁组成物质以及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7 mmol ? L-1 H4SiO4、7 mmol ? L-1 K2SiO3、7 mmol ? L-1 H4SiO4 + 45 mmol ? L-1 CaCl2和7 mmol ? L-1 K2SiO3 + 45 mmol ? L-1 CaCl2均显著提高了番茄采收当天和采后7 d的果实硬度,4个处理的果实在采收当天和采后7 d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果胶含量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活性、纤维素酶(cellulose enzyme,C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各处理中,以7 mmol ? L-1 H4SiO4和7 mmol ? L-1 K2SiO3处理的效果最好,采后7 d,果实硬度分别比对照高14.31%和13.84%,原果胶含量分别比对照高75.00%和68.10%,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8.66%和80.60%,可溶性果胶含量分别比对照低28.41%和29.55%,PG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低18.70%和20.87%,PME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低13.61%和17.66%,Cx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低31.42%和31.38%。  相似文献   

20.
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葱(Allium fistulosum L.)与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混作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土对照相比,平邑甜茶与葱混作能促进幼苗株高、地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分别为对照的1.42倍、1.67倍、3.63倍和2.99倍);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58倍、2.74倍、2.41倍和6.79倍);显著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混作石灰氮溴甲烷连作土;同时混作土壤中细菌数量为连作对照的2.44倍,放线菌数量为连作土对照的1.79倍,而真菌数量较连作土对照减少了69.4%,土壤中细菌/真菌比值表现为溴甲烷混作石灰氮连作土;提高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降低了优势度指数;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明显减少。平邑甜茶幼苗与葱混作,可以减少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提高细菌数量,减轻苹果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