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自然景观壮阔、历史人文丰富,以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为研究方法,目标层为郑西高速尧栾段景观评价,准则层选取公路沿线景观的美观性、公路沿线景观的自然性、公路沿线景观的文化性、公路沿线景观的功能性4个评价因子,指标因子选择路桥隧景观与周围的协调性、地形地貌的变化性等15个评价因子,构建了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该条公路景观属良好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现状对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的优劣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为今后河南省旅游公路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升与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公路景观建设是公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公路环境破坏的补偿。作为旅游业发展中特殊的部分,旅游公路的景观建设研究已显得非常紧迫。本文以靖安县三爪仑旅游道路绿化工程为例,进行旅游公路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其得出旅游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寻求适合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美丽中国的顶层设计下,美丽公路的建设适应了交通运输和旅游融合的趋势。道路景观是美丽公路的重要资源和建设依托,能使其完成“吸引力”对“移动性”的超越。景观质量评价是景观建设标准的理论基础,而评估方式尚未统一,使“何为美丽公路”这一命题仍难有定论。梳理国内外道路景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发现评价方式的发展趋势,即“景物-景观-视域-视景”,存在人本转向。从早期服务于政府部门的专家系统到当前体现大众审美的人本感知,道路景观评价不断追求科学客观性和视觉主体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彭归来 《绿色科技》2019,(11):66-70
指出了传统的公路景观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需要对现有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模式进行反思和创新。结合国内外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现状和实际案例探索了旅游公路的概念和景观设计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功能提档、特色塑造和景观提升等全面提升游客体验的旅游公路景观的设计策略,给出了设计实践,以期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提供具有建设性、科学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中有关指数,分析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建设对公路沿线景观的影响,进行景观优势度与格局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对景观视觉的影响分析与评价以及旅游景观影响评价。为使公路建设尽量减少对沿线景观的影响,提出景观保护与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波县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市场、旅游条件3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马湖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马湖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杭州市临安区美丽公路景观评价体系.于2020年3-4月,选取5条最大程度均匀分布于临安区各地的代表性道路S102、S205、S206、S208和S209,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IPA分析法(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景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对其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美观性>整洁性>生态性>舒适...  相似文献   

8.
刘玲  牟江 《绿色科技》2013,(9):264-265,268
针对小巫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规模、旅游条件和环境水平4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小巫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小巫峡风景区旅游开发利用建议,对实现小巫峡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学分析确定了森林景观资源的评价因子体系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了一个森林资源在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方面较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分析认为,影响林景资源评价的项目层有3个。因子层有12个。林景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干线公路(特指一、二级公路)绿化景观设计能维护与改善公路及周边生态环境;能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在进行景观美化,生态恢复的同时重点展示当地的景观特色和旅游风采。文章阐述了干线公路的特点和景观处理手法,通过对干线公路景观类别的划分,以设计实例对其中主要类别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对干线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设施现状、交通安全运营系统、交通安全保障系统3个准则,及道路条件评价、控制设施评价、道路环境评价等11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划分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等级。并结合柳州市实例进行评判计算,确定该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论可信,可以对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做出合理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风景观光道旅游功能定位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珩 《森林工程》2007,23(5):8-10,32
描述小兴安岭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探讨、分析风景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对小兴安岭现有资源定性分析,提出了小兴安岭地区风景道的开发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3.
李梅  王建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31-134,145
针对当前生态小区规划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北方地区生态小区评价指标框架,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生态小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源市建业森林半岛住宅小区为例,验证生态小区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阿尔山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内蒙古重点开发的旅游地区。但目前对于该地区如何开展旅游的研究还有不足和不成熟之处。文章针对阿尔山市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在形象定位、指导思想和开发内涵,以及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包括道路建设、景区设施建设原则)和游客目标市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区行道树引种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泉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上示范应用的28个适应性强、生长良好的引进树种,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从生长型、适应性、生长特性、观赏性、滞尘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这些树种并分级,结果表明:综合效果为一级的树种有菩提榕、台湾栾树、美丽异木棉、鸡冠刺桐、小叶榄仁、柳叶榕、重阳木和垂榕共8种,二级树种8种,三级树种9种,四级树种3种,一级最好,四级最次。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海南省海防林防护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案例分析对熵权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进行了选优,确定层次分析法(AHP)更适合海防林防护效能的综合评价,同时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权重分配的有效性。用层次分析法对文昌、万宁和昌江3个县市的海防林进行了6因素25个评价指标和沿海12个市县海防林5因素17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海防林的防护效能方面文昌海防林达到了良好水平,万宁为中等水平,昌江为不合格;沿海12个市县中,有6个市县的评价分值未达到合格标准,占评价单位的50%,2个评价单位达到了良好标准,占17%,2005年海南省海防林整体防护效能不高。  相似文献   

17.
沿海防护林防护效能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海南省海防林防护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样本聚类分析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选优,确定层次分析法中的分值评价是海防林防护效能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用层次分析法的分值评价对海南省沿海12个市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文昌市和万宁市海防林防护效能达到了良好状态,儋州市、昌江县等6个市县海防林的防护效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道路货运质量评价体系的AH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影响道路货运质量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道路货运质量的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影响道路货运质量各项指标的排序,为提高道路货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滨水带状公园中的慢行活动空间是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慢行路径、慢行设施、慢行景观3个方面和16个评价指标构建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空间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权重结果表明慢行路径对于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最为重要,出入口、道路连通性、无障碍设计、水岸与边坡防护设施对慢行活动影响较大。并以海口市西海岸带状公园为例,计算公园各区段综合得分和各指标得分,得到各区段在打造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方面的评价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理论和道路绿地景观评价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石河子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进行调查评价,得出得分较高路是北三路,得分较低路是北二路的结果,也根据此结果分析了石河子道路绿地优缺点,提出针对性改造建议和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