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合细菌在甲鱼快速养殖中的应用上海水产大学(200090)赵克辉甲鱼养殖中水质极易败坏,进而影响养殖效果。据观测,如不采取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几天内水中的硫化氢和铵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即增高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养殖水体水色变黑,水体发臭。为改善水质,通常...  相似文献   

2.
空心菜生态浮岛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天新  郑洁敏  查燕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096-2099
生态浮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通过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浮岛进行改进,应用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首先进行空心菜人工浮岛系统在静态封闭水体中处理模拟甲鱼养殖水体试验,分别就空心菜浮床系统在幼苗期、成苗中期和后期对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影响进行研究,再在杭州市双浦镇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甲鱼家庭养殖户和生态休闲养殖塘2种不同形式的外塘甲鱼养殖地进行原位试验,从水质指标的改变考察空心菜生态浮岛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投加了空心菜生态浮岛的甲鱼养殖池中的污染物质指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池塘。空心菜生态浮床技术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减少病害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水环境安全意识的提高,甲鱼养殖水体的水质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索甲鱼养殖过程对水质变化的影响,便于尾水处理,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塘养殖过程对水体pH值、溶解氧、氨氮和总氮的影响较小,污染物累积效应较低;对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影响较大,污染物累积效应较高。在投加净水剂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去除较明显,可以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朱顺 《农家致富》2006,(20):39-39
秋季养殖甲鱼应以水质调节为主:先用水质净化剂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水体的氨氮与亚硝酸氮含量,2天后补充调水生物制剂(如光舍菌、硝化细菌等),优化养殖水体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水是鱼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水体条件的优劣决定着鱼的生存和正常生长发育。“肥、活、嫩、爽”是池塘养殖理想的水质。经多年来的新技术推广结合生产经验,对池塘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改善,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百事通》2001,(12):37
由上海海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邮码: 200233)开发生产的高效水体改良剂,能有效地吸附养鱼池底的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改善养殖环境,防止水质酸化,抑制水质腐败,预防及治疗鳗病、甲鱼病和虾、蟹等其它鱼病发生,保障水产动物健康生长。   ……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热资源养殖甲鱼,水体温度控制在30℃±0.5 ̄1℃的基础上,采用由调节阀,水--空气引射器和中间调节池组成水质改良装置,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明显减少,溶氧经常保持3mg/L以上,稚鳖的平均增重和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人工植物床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构建人工植物床,种植大薸、空心菜、泽苔、菖蒲等水生植物,定期检测养殖水体水质指标,植物收获时测定收获部分的氮磷含量及其生物量,计算植物氮磷移除量。结果显示,大薸、浮萍生长极具优势,空心菜长势旺盛。泽苔、菖蒲生长正常,第2年恢复生长。从植物氮磷含量及其生物量来估算,对植物刈割2次,可从处理塘1中带走氮约9069 kg,磷约915 kg;可从处理塘2带走氮约8086 kg,磷约855 kg。水质检测结果,总体趋势是空白塘水质比饲养塘好,植物床处理塘水体较对照塘水质好。在近一年的外塘甲鱼养殖过程中,植物床处理塘无需换水。一定面积的空心菜植物浮床是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修复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原位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  相似文献   

10.
养殖甲鱼用药须知杨卫国韩青王素茹(西峡县水利局甲鱼研究所,西峡474500)近年来,甲鱼养殖业迅猛发展,但疫病已成为养殖甲鱼成功的大敌。生产中滥用药现象比较普遍,为指导广大饲养者科学配伍、合理用药,特将甲鱼养殖中所需的常用药物介绍如下:1水体消毒用药...  相似文献   

11.
EM菌液在甲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EM菌液在甲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EM菌液在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甲鱼养殖效益等方面效果显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值得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温室甲鱼养殖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该研究从温室甲鱼投苗到外移养殖期间,以水体温度、增氧曝气、加水量这3个方面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温室甲鱼养殖造成水体污染的情况进行相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影响因素都会对温室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增氧曝气和加水量对温室水体污染影响较大,水体温度对温室水体污染影响较小。该结果可对甲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加强日常管理、移植水生植物、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合理调节水质,以期促进温室甲鱼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甲鱼温室养殖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具有密度高、投喂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等特点。做好甲鱼的温室养殖工作对提高整个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甲鱼温室健康养殖主要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鳖池的清整消毒经过上一年养殖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荡养殖三角帆蚌,对养鱼水体进行了改善水质的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水体的pH、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评价水体水质的变化,探讨了三角帆蚌对养殖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可能影响。在高温季节,养鱼水体混养三角帆蚌的生物调控系统水质较好,经三角帆蚌的净化可使养殖水体COD值、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44.74%、70.81%和70.45%。而在低温季节,三角帆蚌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较差。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可望较好地延缓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外荡养殖三角帆蚌对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外荡养殖三角帆蚌,对养鱼水体进行了改善水质的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水体的pH、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评价水体水质的变化,探讨了三角帆蚌对养殖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可能影响。在高温季节,养鱼水体混养三角帆蚌的生物调控系统水质较好,经三角帆蚌的净化可使养殖水体COD值、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44.74%、70.81%和70.45%。而在低温季节,三角帆蚌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较差。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可望较好地延缓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陈静  宋光同  汪翔  佘磊  武松  吴明林  丁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08-11709,11842
[目的]弄清螺蛳改良水体的效果,并为虾蟹、甲鱼等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均水温为22.8℃、曝气的情况下,以富营养化的池塘水作为试验用水,进行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螺蛳对TN、TP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投放10、20、40个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35.39%、33.93%、29.57%和38.29%、25.69%、19.39%,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8.67%、36.14%、34.96%和38.93%、35.20%、33.08%。[结论]投放一定密度的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不同密度螺蛳改善水体环境的效果不同。建议与沉水植物共存,达到螺-草互利作用进而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机资讯     
《农家致富》2010,(9):31-31
耕水机是一种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的新型水产养殖机械。该机具有功耗小、改善水质效果明显、提高水体底部溶氧、  相似文献   

20.
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建设、合理放养、温度控制、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温室养殖转外塘养殖等方面介绍了甲鱼生态健康综合养殖技术,以期为甲鱼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