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合,成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合必须首先解决其就业问题,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4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就业中存在就业渠道窄、层次低、就业培训缺失、就业现实与就业期望差距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就业模式及服务支持体系,即自主创业模式、本地资源开发模式、社区自我服务模式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提出扫除制度障碍,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就业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开辟新的路径。并将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江苏苏南地区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如就业结构不平衡、转移费用昂贵、乡镇企业疲软和巨大心理压力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存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115-118
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重要性,发现失地农民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文化素质低,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6.
孙龙 《现代农业》2009,(6):137-138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推进城市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解决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根本,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应当制定妥善的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拓展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措施,提供法律援助,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胡平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139-141
针对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普遍现状,通过嘉兴个案来反映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社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刘先莉  蒋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38-973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逐渐扩大,一批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由于一系列现实原因,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面临严峻挑战。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针对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政府、企业及失地农民自身等方面入手,对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非农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加,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日趋紧迫.基于此,试图从失地农民非农的就业现状入手,阐述失地农民就业的障碍,重点分析影响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社会现实,对如何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批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使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以徐州市的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赵宇  夏庆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39-241,24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规模不断扩张,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鉴于此,以荆州市华中农高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而系统分析了华中农高区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治理策略,以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总结了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如地方政府缺乏高度重视、社会就业环境对失地农民就业不利以及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在制度、资金、渠道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从而多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失地农民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帮助其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失地农民的生存、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两方面探讨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媛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20-20,80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该文从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入手,多角度地对成因进行分析,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其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双重风险.因此,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双失"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民生,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对永宁县城镇化进程中纳家户失地农民的就业近况进行剖析,对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双失风险"问题、实现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城市化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产生失地农民的根源;同时,城市化进程又是用于创造就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最有力手段和工具.因此,要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从城市化人手,以科学的城市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解决今后的就业、生存、发展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就业问题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素有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之称的中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更是显得重要。本文就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出发,对昆明的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昆明城中村的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失地农民就业过程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