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干燥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的银杏叶黄酮含量,银杏叶的干燥变化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雌雄株的成年银杏叶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实生苗叶比嫁接苗叶黄酮含量高;5年生以下幼树叶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含量对银杏叶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银杏全同胞家系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银杏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土壤水分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银杏叶黄酮和内酯类物质含量的大小。适度缺水有利于黄酮和内酯类物质的积累,充足供水和水淹条件均不能有效地提高银杏叶黄酮和内酯的含量;银杏叶黄酮含量和内酯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西银杏叶黄酮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江西省不同产地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季节的黄酮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长季节含量也存在着差异,以10月份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高度和生长季节对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生长季节的实生银杏苗叶中黄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随生长期不同,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的差异较大;高海拔区独特的生态条件促进银杏叶中黄酮苷的积累,对不同海拔带选择最佳采叶期,可以提高银杏叶的药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一忌不分种类乱引种 银杏苗分实生苗和嫁接轩,实生苗可供采叶,15~30 a才结果,嫁接苗果叶两用,4~5a结果,7~8a进入盛产期。叶用银杏又有含黄酮高低之分,栽培叶用银杏树宜选择含黄酮量高的品种。 二忌不看季节引种 银杏在适宜的季节栽种才易成活,银杏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扦插和嫁接繁殖。银杏播种育苗宜在每年11月份至来年4月份;嫩枝扦插以6~7月份为主。 三忌忽视银杏种植的区域性 银杏喜温、好光、耐寒、耐旱、怕涝、不耐荫蔽,在地势高、干燥、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茂盛。土…  相似文献   

6.
早实核桃品种特性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早实核桃的品种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核桃良种产业化生产的三种建园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品种嫁接苗建园;二是干旱地片先栽植实生苗后进行品种改接建园;三是采取“三当”建园方式。同时对核桃品种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采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杏营养器官测定指标综合分析发现,黄酮含量依次为:芽>叶>根>枝;吸收根>根皮部>根木质部;实生苗顶芽>侧芽,而嫁接苗则反之;一年生长枝上、中、下枝段黄酮分布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枝段的皮部均大于木质部;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短枝上的叶,一年生枝上、中、下枝段上的叶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芽、叶、根和枝黄酮含量依次为:475%、404%、214%和194%。研究中还对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银杏营养器官测定指标综合分析发现,黄酮含量依次为:芽〉叶〉根〉枝;吸收根〉根皮部〉根木质部;实生苗顶芽〉侧芽,而嫁接苗则反之;一年生长枝上、中、下枝段黄酮分布呈现出高-低0高的变化规律;各枝段的皮部均大于木质部;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短枝上的叶,一年生枝上、中、下枝段上的叶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芽、叶、根和枝黄酮含量依次为:4.75%、4.04%、2.14%和1.94%。研究中还对银杏营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银杏叶片中黄酮及内酯含量以及其变化规律对叶用园的建立、管理、对EBG提取,我们对贵州部分地区银杏树龄、性别、繁殖方式及采叶期对银杏叶片黄酮、内酯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银杏叶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的银杏叶片,于1995~1996年分别采自贵州农学院银杏种质资源圃、贵州市尖山村、惠水县摆金村、遵义县兴林银杏研究所、正安县、务川县、道真县及遵义地区农科所银杏园。银杏叶于9月上旬采收后烘干或凉干。供不同采叶期黄酮、内酯分析的叶片干6~11月,每月中旬采样。银杏黄酮:叶样粉碎后,用酸水解,进LG—3…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类黄酮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年生银杏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个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55%~60%、40%~45%和30%~35%)对银杏叶黄酮类物质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以及总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4月份萌芽初期和7月初,黄酮类物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适度干旱可以促进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合成,尤其中度干旱,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45%时,有利于叶内黄酮类物质的合成。考虑到叶产量、叶黄酮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中度干旱水平,并于7月初及时采收叶片提取黄酮类物质,可以提高黄酮类物质得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黑银杏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全县银杏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初选、复选和高接栽培对比试验,从297株雌银杏古树中发现并选育出了两个具有药用价值高、结实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的黑银杏优良无性系———中银黑1号和中银黑2号。黑银杏种仁中总黄酮含量09mg/kg,叶片中总黄酮含量85g/kg,分别比普通银杏高50%和417%。文中还介绍了黑银杏的优良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叶用银杏的栽培管理是银杏GAP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茬修剪是叶用银杏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叶子的产量与质量。该文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发现:平茬较不平茬者好;生产中以栽植密度45000株/hm2、高度40cm的银杏为宜;采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此技术可在黄淮海及其相似地区银杏药用采叶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银杏叶用价值开发的深入,对银杏叶用品种分类,从中筛选优良的叶用品种,促进银杏叶生产力的提高,成为生产中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对湖北省银杏品种收集圃12个银杏品种叶片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银杏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各项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0%,叶形指数、叶柄、叶基角是银杏品种鉴别与优树选择的特征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提出了4个反映银杏表型的主成分;经系统聚类,把12个品种分成2类。12个银杏品种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4.
垂乳银杏是银杏家族的一种特异种质,对研究这种我国独有的孑遗裸子植物存续、繁衍和长寿命机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中环线内)的69株古银杏及98株银杏大树的全面调查,共发现了39株垂乳银杏,其萌生比例远高于国内对野外自然生长的垂乳银杏资源的调查结果。这些垂乳银杏的不同生长形态揭示了都市非自然生态环境与银杏垂乳的低龄化及高诱发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和进一步开展银杏特异种质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代表性的 7个产区 ,每产区 4个家系及分布区南北两端 2个产区各 1家系内 10个单株 2a生幼苗叶片中 3种黄酮类化合物和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产区间、产区内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均有广泛的遗传差异。黄酮类的含量与各内酯含量呈负相关 ,但达不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2a生幼苗叶中的内酯含量与 16a生树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1985—1987年连续3年开展银杏芽苗砧嫁接试验的主要结果,介绍了与培育苗砧有关的种子选择与处理方法,分析了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内外因子,提出了3项有利于开展全年嫁接育苗的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银杏的绿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银杏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林树种,除果仁、叶子的食用、药用外,银杏的树姿、树形、叶花均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并含有杀菌杀虫的化学成份。本文研究了银杏树绿化功能;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园林绿化和植物造景方面,银杏是重要的园林树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域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测定及开发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16个省同一时期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黄酮含量生产地域有密切的相关性。据此,本文对各地域银杏叶的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价,并对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为合理开发利用好我国这一特有资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本核用银杏枝叶生长及黄酮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 给银杏引 种和产 业化生产 提 供科 学依 据, 采用 日 本的 藤九 郎、 金兵 卫、 黄金 丸 和岭南4 个大果 银杏的 标准 枝 和标 准 叶, 对 其 枝 叶生 产 及 黄硐 变 化规 律 进 行了 研 究。 结 果证 明,新梢长、 叶数 枝、叶柄 长、叶长 、叶 宽、 单叶 面 积、 单叶 干 重和 鲜 重 的年 变 化呈 S 型曲 线;新梢长 和叶数 枝分别 在7 月4 日和6 月14 日达最 大值, 而 干重在7 月底 达最 大值。 芽内 黄酮含量> 刚刚展开 的嫩叶 > 成熟叶 > 黄叶 ; 6 月 初叶 内黄 酮含 量 下降 到原 初 的409 % , 到11 月16 日又回升 到304 % ; 叶内黄酮 含量与 叶位及 叶龄 有关; 新梢 上部 叶及 幼 龄叶 单叶 面 积、干重、鲜 重低于下 部叶及老 龄叶, 但 黄酮含 量恰好相 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