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1危害情况1.1桑萎缩病危害情况。这种病害有3种不同的类型:花叶型、萎缩型、黄化型,均属全株病害。危害严重时,花叶型影响春叶产量和质量;黄化型、萎缩型病害凶、蔓延快,常导致桑树成批死亡或整株枯死,严重威胁桑树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桑树萎缩病有三种类型:花叶型萎缩病、黄化型萎缩病和萎缩型萎缩病。其中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1]。防治该类型萎缩病的关键措施是进行桑树抗病品种筛选选育。通过对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桑树品种园及陕南主栽的58个桑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性能的鉴定,初步筛选出18个抗病品种,通过对其抗病性能的稳定性进行复试检测,最终筛选出凤尾芽变、育237、育2、强桑、湖桑199、葫芦桑等六个高抗品种,推荐为陕南安康地区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追踪研究,分离获得了病桑组织类似类病毒的小分子RNA,对其部分序列进行解析,并以之作为病原物的分子标志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等分子生物技术方法检测症状明显的病株,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桑树萎缩病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病害,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河北、黑龙江等省。此病近年来日渐增多,尤其江浙江界的太湖地区,每年发病率一般为5%~15%,重病区达30%以上,很多病株数年后即枯死。1病原桑萎缩病从症状上可分为花叶型、萎缩型、黄化型三种。据初步研究认为,萎缩型和黄化型是病毒和类菌质体协同作用引起的病害,而花叶型萎缩病则可能仅是一种单纯的病毒性病害。  相似文献   

5.
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芬  刘春隔 《农技服务》2012,29(9):1050
对桑树主要病害(桑萎缩病、桑干枯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桑褐斑病和桑里白粉病)和虫害(桑蟥、桑野蚕、桑尺蠖、桑天牛、华北蝼蛄)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1、大豆花叶病毒病。病原菌为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初侵染源是带毒种子在田间形成的病苗,由介体蚜虫在田间传播可引起多次再侵染。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分为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淡黄绿相间斑驳,后期发病和抗病品种多表现此类症状;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叶脉坏死,植株矮化。品种抗性差异显著;种  相似文献   

7.
<正>1 剪梢。桑萎缩病传播的媒介昆虫-- 菱纹叶蝉,产卵大多在桑枝条中上部, 通过剪梢不仅增产桑叶,且杀灭大多数 该虫的卵块,使其幼虫显著减少。 2 清园。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及 桑炭疽病、污叶病等病菌,在枯枝落叶 及杂草中越冬,应在清园时将其收集,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主产蚕区桑树病虫害的调查结果,湖北省桑树病害共有21种,桑树虫人有43种,其中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以病、桑褐斑病、蓟马、桑螟、又尺蠖、桑瘿蚊、桑象虫等病虫为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植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改良Hoagland营养液的基础上,配制营养液为100%、75%、50%、25%和0%的5个处理组,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火鹤(Anthurium scherzerianum Schott)和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 Lodd.)生长指标以及水中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的影响。【结果】不同营养液浓度对火鹤的株高、叶宽和根长,花叶万年青的叶宽均有显著影响,高浓度组生长较快。除0%组外,水培火鹤和花叶万年青的营养液中氨氮浓度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亚硝氮浓度逐渐增加。火鹤对水中氨氮去除率显著高于花叶万年青。【结论】在低浓度培养液中火鹤的长势明显受到抑制,花叶万年青的长势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而火鹤比花叶万年青表现出更高的氨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正> 凹缘菱纹叶蝉(俗称绿头菱纹叶蝉)Hishimones sellatus Uhler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桑萎缩病病原的主要媒介昆虫.近年来,我省桑萎缩病流行迅速,危害严重,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其病原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分布面广,虫口密度高.为控制桑萎缩病的危害,急需加强对凹缘菱纹叶弹的防治.我们于1986~1988年,在烟台和兖州两地进行了凹缘菱纹叶蝉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在山东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有效地防治方法.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5~2009年对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下属3个品种试验圃的桑树杂交组合进行连续5年的花叶病田间发病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桑树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有差异,其中以A2×9512、桂桑优62-B、C2×K1、A51×G3、A2×G30、A2×93133、A2×伦109、A2×94168、A2×9102等杂交组合的抗性较好;而同一杂交组合群体不同年份花叶病发病情况也有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加,桑树杂交组合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桑树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选育抗花叶病品种(或组合)、合理的人为干预能够有效地防治桑树花叶病。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带毒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可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病原、病害症状、发病规律与防治手段,并对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转基因育种中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胡小华  张丽君  罗焕亮  张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80-1983,2004
[目的]预测广州桑树矮缩病植原体secE蛋白的抗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典型矮缩症状的桑树植株总DNA中扩增到约400 bp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5种植原体的secE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并对克隆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区以及前导信号序列分析。[结果]该片段长411 bp,编码136个氨基酸的蛋白。桑树矮缩植原体与洋葱黄化植原体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100%和99%。secE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其理论等电点为9.33;二级结构主要为螺旋,其次为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无转角;有3个明显的疏水区,易形成跨膜螺旋;有4个明显的抗原区域。[结论]该sec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蓝矮病是中国北方小麦的重要病害。利用植原体特异引物对小麦蓝矮病带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Nested-PCR)扩增,获得1.2kb的特异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小麦蓝矮病是一种植原体病害。对具有红矮和蓝矮症状的病株扩增均可扩增出目标片段,说明红矮和蓝矮症状都是由植原体引起。试验为在小麦蓝矮病分子诊断、田间介体带毒检测、寄主范围研究等提供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分布、危害、寄主范围、病毒株系、病毒传播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4种常见桑树病害桑疫病、桑褐斑病、桑炭疽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为生产上防治相关病害提供参考。防治桑树病害应选栽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合理地选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间调查白城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发现北方干寒地区桑园内主要虫害为桑蓟马和叶螨,主要病害为桑萎缩病和桑赤锈病。"向海1号桑"可作为干寒地区的抗病、抗虫综合抗性最强桑树品种推广。加强桑园的抚育管理,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或降低受害程度。及时掌握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行之有效的预测预报方法。应用40%丙溴磷乳油对桑园蓟马和叶螨可以同时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应用多抗霉素是防治桑赤锈病的首选药剂,可配合使用代森锰锌。乙蒜素防治桑萎缩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玉米矮花叶病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等情况,进一步分析了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办法,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现状了综述,并指出了玉米抗病育种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法,从表现玉米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叶片中克隆了外壳蛋白(Coat protein)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的CP基因来自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MDB株系,编码219个氨基酸。以CP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用于基因枪转化的p35SCPfBar,p35SCPrBar,pUbiCPfBar,pU-biCPrBar 4个表达载体和用于农杆菌转化的pCAMBIACPf,pCMABIACPr 2个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复合侵染的马铃薯花叶病病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浙江宁波发现感病马铃薯植株具有马铃薯花叶病的典型症状,即植株矮化,叶片花叶、皱缩。透射电镜负染色发现,其叶片中含有长度约600~900和400 nm的线状病毒粒子。超薄切片发现,病毒主要集中在叶肉细胞,产生的内含体包括病毒样粒子聚集体、串珠-片层内含体和柱状内含体。串珠-片层内含体代表马铃薯X属特征,柱状内含体代表马铃薯Y属特征,表明可能存在复合侵染,并且2种不同病毒引起的内含体被发现于同一细胞。使用马铃薯Y属病毒通用引物以及针对马铃薯X病毒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明确其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