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我们从浙江省永康市农用化学研究所引进了8%农家富除草剂1000kg,在中稻田进行了防除杂草效果试验。 试验没8%农家富35g/666.7m~2,50g/666.7m~2,75g/666.7m~2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3次重复,于6月8日(插秧后8天)按每666.7m~215kg细砂拌匀撒施。 试验结果,农家富对牛毛毡、鸭舌草、节节菜、矮慈菇、异型莎草、稗草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霉病是我市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出防治赤霉病的有效药剂。1994年,特进行了本试验,现总结如下: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1)64%麦棉宁(浙江)50g;(2)64%麦棉宁75g;(3)40%禾枯灵(江苏东台)75g;(4)40%禾枯灵100g;(5)25%多菌灵(江苏东台)300g;(6)对照(ck)。 上述处理用药量均指666.7m~2用量,兑水为40kg/666.7m~2。试验在团林双碑村进行,小麦品种为绵阳11号,1993年10月18日播种,各处理小区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93年进行了乙草胺对夏玉米田杂草防除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效果。 1 播后芽前处理区 乙草胺每666.7m~2100g和150g,15天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都达到80%以上,30天后防效达90%以上,对沙草的防效最高,基本上达到100%。而对阔叶杂草为主的其他杂草防效一般,30天后达不到59%。从杂草鲜重上看,30天防效也达到80%以上。由此得知,50%乙草胺每666.7m~2用量100g和150g,除草效果好于48%拉索666.7m~2150g。乙草胺每666.7m~275g与拉索每666.7m~2150g的除草效果相当,30天对禾本科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6.7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5 mL/666.7m~2、5%甲维盐WG40 g/666.7m~2和5%啶虫咪EC 45 m L/666.7m~2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3 d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防效达90%以上,啶虫咪平均防效略低,仅为84.7%±2.18%;药后7~10 d,4种农药防效均达90%以上,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防效优于啶虫咪;药后14 d,各处理区药剂防效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均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50 mL/666.7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5 mL/666.7m~2、5%甲维盐40 g/666.7m~2,兑水40 L对玉米叶面喷雾,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几种除草剂对不同麦类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对50个麦类品种和4个除草剂效应进行了研究。一种除草剂对不同的麦类品种在出苗数、百株苗分蘖数、百株苗鲜重的抑制率有差异,不同的除草剂对一个麦类品种也产生不同的抑制率。从中选出14个品种用甲黄隆超微WP ai 0.5g/666.7m~2进行喷雾处理作产量测定,增产率最高的是浙麦4号,为24.18%,增产率最低的是扬87—158,为0.67%。浙麦1号上几种除草剂的比较试验,增产率最高的是绿黄隆超微WP ai 0.75g/666.7m~2,为33.3%,增产率最低的是丁草胺60%EC75ml/666.7m~2,为16.8%。试验结果表明,甲黄隆在浙麦1号上的最佳施用期是播后芽前至一叶一心期,最佳施用量是ai 0.3~0.4g/666.7m~2。  相似文献   

6.
大豆菌核病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的新病害,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由于大豆栽培面积增加,重茬现象严重,又加油菜、向日葵面积增长,加剧了此病害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 50%农利灵 WP(用量为 937.5 g/hm2)和 50%速克灵 WP(用量为 1 500 g/hm2)的防效最好,药后 15 d调查分别为 93.4%和 91.8%。最佳防治时期为大豆开花结荚期。 2次喷药 (7月 26日、 8月 10日 )的效果明显高于 1次喷药。 (何立 ) 大豆菌核病的药剂防治@马汇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保系!158308 @何立…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92年在咸宁马桥、杨下进行了克芜踪防除茶园杂草的试验,效果十分理想。试验设置了清水对照、100ml/666.7m~2、150ml/666.7m~2三个处理,每处理三个重复,在施药当天、15天、30天各进行了杂草情况调查。施药15天后,666.7m~2用100ml克芜踪对马唐、狗芽根、小藜、一年蓬、辣蓼、白茅的防效分别为97.4%、98.3%、96.9%、94.6%、95.5%、87.4%;666.7m~2用150ml,其防效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8.
连作晚稻三化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三化螟幼虫在晚梗稻分蘖、圆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为害株数、为害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有密切关系,为害丛、株增长呈S型曲线。分蘖期、孕穗—破口期引起丛、株为害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显著相关,每个卵块损失稻谷分别为59.11±2.99g、74.58±3.31g。考种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三化螟经济允许卵块密度为:分蘖期130—150块/666.7m~2,孕穗—破口期100—120块/666.7m~2;防治指标:分蘖期100—110块/666.7m~2,为害团50—60个/666.7m~2,丛为害率2.0%—3.0%,株为害率1.0%—1.5%。  相似文献   

9.
杀虫单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才 《广西植保》1998,11(1):29-29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该虫抗药性发展较快,使许多药剂防治效果不甚理想。为此,笔者用95%杀虫单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药剂  杀虫单原药(江苏溧阳化工厂生产)、50%甲胺磷乳油(重庆农药厂生产)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城厢镇陈韦村。试验设杀虫单原药35g/666.7m2、40g/666.7m2、50%甲胺磷乳油100ml/666.7m2和不喷药对照共4个处理,重复三次。小区面积为200m2,每666.7m2用药量兑水50Kg,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于1997年5月10日下午施药,时值第二代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0.
本站受贵州省化工研究院委托,对40%多噻烷可溶性粉剂防治棉花叶螨进行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供试农药 40%多噻烷可溶性粉剂,由贵州省化工研究院提供;20%三氯杀螨醇乳剂,由河北省长城化工厂生产。 2 试验地点 在江北农场农科所进行。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有40%多噻烷可溶性粉剂每666.7m~240g、50g、60g(均为有效成分,下同),20%三  相似文献   

11.
我县稻麦两熟制麦田面积大,草害严重。主要杂草种类是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和繁缕等双子叶杂草。我们在陈坪村进行了膘马防除看麦娘、巨星防除繁缕的对比试验。 小麦品种8619—32,于10月18日播种,土壤肥力中等,壤土。试验设6.9%膘马乳剂每666.7m~240ml、75%巨星干悬浮剂每666.7m~21.5g和清水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婆婆纳、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已成为我市部分麦田的优势草种,其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摸清麦宝、苯磺隆等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特作本试验。 1 试验方法 本试验在市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田中进行,共设五个处理。即:(1)10%麦宝(天津)5g/666.7m~2;(2)  相似文献   

13.
用50%稻喜宝可湿性粉剂防治第4代三化螟,在晚稻孕穗破口期用药,每666.7m^2用80-100g对水60kg均匀喷雾,防效可达75.91%和81.6%,极显著高于55%特杀螟50g/666.7m^2(防效51.6%),略高于18%抗虫灵水剂250ml/666.7m^2(防效74.81%),与5%锐劲特30ml/666.7m^2(防效89.30%)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25%金星可湿性粉剂,是沈阳北方联合化工厂生产的油菜田除草剂,由于除草效果好,油菜全生育期只需使用一次,成本低廉,在我省一推即广、今年金星在我省的销售和使用量较大。由于金星属于使用量极少(每666.7m~2用4—6g),活性极高,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墒情有一定要求,使用技术要求高的除  相似文献   

15.
2016年4~9月在贵州余庆县进行了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每667m~2用30、45、60mL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和水稻产量随用药量增加而提高,与对照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667m~2、40%稻瘟灵乳油100mL/667m~2相比,防治效果和产量均较对照高。防治效果、产量以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mL/667m~2最高,其次是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45mL/667m~2。在防治稻穗瘟病时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可作三环唑、稻瘟灵的替换或替代产品,建议施用量45~60mL/667m2。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噻虫胺SC 40 ml/667 m~2、50%吡蚜酮WP 16g/667 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20%呋虫胺SG 2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1次,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5种药剂中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处理,达88.0%~94.21%;其次是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处理,为83.5%~94.48%;20%噻虫胺SC 40ml/667m~2处理施药后3d、7d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8%和92.43%,与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 m~2处理防效相当,施药后14d的防效较差,仅为87.53%,均差于其他各处理;50%吡蚜酮WP 16g/667 m~2药后3d的防效较差,为84.84%;施药后7d、14d的防效较好,为93.07%和92.13%,与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性的产生,保持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7.
筛选了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防治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最佳防治浓度。结果表明,药后13 d,2种生物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其中,苏云金杆菌浓度为1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好,均在92%以上;白僵菌浓度为250 g/667m~2时,对油菜田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2.07%和92.66%。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化学防除翻耕油菜田杂草的效果和对移栽油菜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四川省药检所于1999年11月~2000年4月对35%旱超净可湿性粉剂、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90%禾耐斯乳油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冬油菜/蓉油四号(甘蓝型)。1.2试验地点丹棱县何场乡石马村四组。1.3供试药剂35%旱超净可湿性粉剂,浙江省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90%禾耐斯乳油,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1.4试验处理35%旱超净WP,40g/667m2(有效成份210.0g/hm2);35%旱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20%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在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采用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3种不同处理进行稻飞虱防治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20%呋虫胺悬浮剂用药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药后3d在的防治效果在74.65%~84.74%之间,药后7d的防治效果在81.38%~89.71%之间,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3.23%~92.34%之间。2016年,20%呋虫胺悬浮剂用药30g/667m~2、40g/667m~2和50g/667m~2药后3d的防治效果在75.33%~85.49%之间,药后7d的防治效果在80.80%~88.47%之间,药后14d的防治效果在84.56%~92.17%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能有效防治湖南桂东罗汉果炭疽病的药剂,2018年开展田间施药试验,比较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3种药剂对该病的防效。发现在第3次药后7 d,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7.5 g/667m~2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7.5 g/667m~2对该病的病指校正防效均可达70%以上,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37.5 g/667m~2的防效为63.29%,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